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历史研究》2021年第2期目录及摘要

《历史研究》2021年第2期目录及摘要

《历史研究》2021年第2期目录及摘要《历史研究》为中国历史研究院院刊,创刊于1954年,是党中央决定创办的全国性史学刊物。毛泽东同志亲自确定“百家争鸣”的办刊方针,郭沫若同志出任首届编委会召集人。创刊67年来

历史研究的认识_认识历史的途径与方法_认知历史

《历史研究》为中国历史研究院院刊,创刊于1954年,是党中央决定创办的全国性史学刊物。毛泽东同志亲自确定“百家争鸣”的办刊方针,郭沫若同志出任首届编委会召集人。创刊67年来,《历史研究》多次获得“国家期刊奖”“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百强报刊”等荣誉和称号,为推动中国史学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是史学界的一面旗帜。

目 录

·笔 谈·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历史道路

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经验

曲青山(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张太原(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教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道路百年探索

杨凤城(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现代化

罗平汉(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教授)

中国共产党对世界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贡献

龚 云(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

·专题研究·

周代宗法家族支庶祭祀再认识

罗新慧(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教授)

从乡啬夫到劝农掾:秦汉乡制的历史变迁

孙闻博(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教授)

公孙卿述黄帝故事与汉武帝封禅改制

郭津嵩(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士后)

经学、政治与堪舆:中国龙脉理论的形成

段志强(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副研究员)

英国驻华使领馆的情报工作与修约决策(1843—1869)

郑彬彬(上海大学文学院历史系博士后)

张志云(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

加洛林王朝代际更替中的疆土分治与王国一体

李云飞(暨南大学文学院历史学系教授)

在法律共识与人民主权之间:约翰·马歇尔的美国宪法观

郭巧华(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副教授)

·读史札记·

清代封印制度的经与权

王日根(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

徐婧宜(厦门大学历史系博士研究生)

内容摘要

·笔 谈·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历史道路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百年接续奋斗中,党团结带领人民开辟了伟大道路,建立了伟大功业,铸就了伟大精神,积累了宝贵经验,创造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人类社会进步史上令人刮目相看的奇迹。为迎接建党100周年,充分发挥党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作用,本刊约请专家学者围绕“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历史道路”撰文,深入阐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以期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历史滋养和历史启迪。

·专题研究·

周代宗法家族支庶祭祀再认识

罗新慧

摘 要:“支子不祭”是战国礼学家抽绎的祭祀规则,主旨在于重嫡抑庶,维护宗法家族的长治久安。勘诸两周社会,可见“支子不祭”确为通常情况下的祭祀原则。但是在社会流动加大、宗法家族既衍生又分化、支庶实力超越嫡长等情况下,支子完全可以独立祭祀,且祭祀范围远超礼书所谓“庶子不祭祖”、“庶子不祭祢”的限定,也非“大夫三庙”、“士二庙”所能概括。对“支子不祭”历史实践的考察,不仅展现了两周时期家族祭祀制度的变迁过程,也加深了对宗法制内部“尊尊”和“亲亲”之间张力的认识。

从乡啬夫到劝农掾:秦汉乡制的历史变迁

孙闻博

摘 要:秦汉乡制变迁反映国家对基层社会治理的变化。秦汉“乡官”指乡吏及所主机构,非专指三老等民官。乡啬夫职掌不称“治”,事权分散,对县的从属性突出。秦及汉初,乡是县下诸“官”之一,县廷与乡之间的政务运行可称作“廷—官”模式。西汉前期,乡部禄秩两次下延,发展为乡有秩、乡啬夫二分格局。随着文帝时期田制、法制的调整,有秩发生变动,乡政弊端日显。武帝时掾史出现,乡务处理渐由“官”向“掾”演变,这一变化本质上乃因事差遣的发展。两汉官府不断加强集权,力图更直接地对基层实行统治,然事与愿违,集权措施的推行,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对乡里的控制力。

公孙卿述黄帝故事与汉武帝封禅改制

郭津嵩

摘 要:齐地方士公孙卿在元鼎四年为汉武帝讲述的黄帝故事,看似驳杂,却包含了明确的政治意图和颇具特色的宇宙—历史观念,在武帝封禅改制运动的谋划和展开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武帝的太初改历是对黄帝“迎日推策”的追模和再现,其封禅规划以“汉兴复当黄帝之时”的理论为重要基础,巡行和郊祀改革则分别受到黄帝通神于名山和“明廷”故事的推动。武帝追迹黄帝的种种荒诞行为,不应简单解释为其个人的痴迷盲目,而是政治、信仰和言说在权力顶端交织纠缠的结果。

经学、政治与堪舆:中国龙脉理论的形成

段志强

摘 要:南宋理学家吸收了源自纬书的拟人地理观念、唐代一行的山河两戒说,以堪舆视角重整《禹贡》山川,创造出一套中心化的地理秩序。经过元明两代理学家与堪舆家的接引与改造,逐渐演变为以论证皇权为目的的三大干龙说,并为社会各阶层所公认,此即沉淀为明清时代一般知识与信仰的中国龙脉论。龙脉论是真实山川与想象地理的重叠,它既是流传于一般社会中的宏观地理观念,也是文人精英与堪舆术士共同发明的皇权正当性学说。它的形成,是流行于不同阶层的多种知识传统在王朝政治格局中杂糅互动的结果。

英国驻华使领馆的情报工作与修约决策(1843—1869)

郑彬彬 张志云

摘 要:在19世纪40—60年代英国对华商贸扩张与修约决策中,英国驻华使领馆的情报工作发挥了关键作用。他们通过商贸情报的搜集与更新,配合英国政府将对华商贸扩张从沿海导向内陆。他们对清政府内政情报的刺探,使英国对华认知从商贸范畴扩展到政治领域。情报积累的日渐丰富,加深了英方的对华认知,使其对华交涉跳脱商贸扩张的单一视角,试图在商贸扩张与对华政策的把握上取得某种平衡。通过“情报搜集—认知中国—政策调适”的模式,英方不仅在1868—1869年的修约交涉中实现了商贸扩张与对华决策的平衡,为英国攫取在华利益打下了基础,而且改变过去向清政府一味施压的办法,开始着手在清政府内部培养“代理人”,以诱导清政府实现变革,从而服务其在华扩张。

加洛林王朝代际更替中的疆土分治与王国一体

李云飞

摘 要:加洛林王朝的统治者受法兰克习俗和墨洛温王朝先例的影响,为确保王位的传承、满足儿子的欲望、更有效地治理王国,常安排儿子分治疆土。查理·马特、矮子丕平、查理曼、虔诚者路易及其三个儿子共五代七位统治者,都注重通过分治和调整疆土来维护王族团结。在父子分治、兄弟分治、叔侄分治和混合分治四种权力格局中,国王们都采用多种手段维护王国一体,比如禁止部分儿子的继承资格、禁止分王国再分治、强化长子地位、兼并或分治绝嗣之王的疆土、频繁会商、联手打击异姓异族。因此,疆土分治并不必然导致国家分裂,亦可有利于王国一体。

在法律共识与人民主权之间:约翰·马歇尔的美国宪法观

郭巧华

摘 要:约翰·马歇尔是美国建国初期联邦最高法院核心人物,他在人民主权原则盛行、党派斗争激烈的背景下成为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在其任内,针对法律共识原则与人民主权原则内在的紧张关系,他在一系列重要宪法案件中,坚持法律共识与人民主权的平衡。他将具有普遍共识的议题纳入法律事务,最高法院对此拥有最终管辖权;而将没有普遍共识的其他事务纳入政治领域,留归立法部门和行政部门的多数民意处理。马歇尔的宪法观深刻影响了美国的司法实践。

上一篇: 以巴瑶族旅游为中心的探索之旅
下一篇: 数码宝贝新世纪:新世纪爆料丨网域空间玩法解析,多重玩法开启探索之旅!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