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铁铮通讯员廖行报道已故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教授汪菊渊遗作《中国古代园林史》新近问世。这部巨著分上下两册,内含174万字和大量图例,不仅给我国园林研究与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财富,也为世界风景园林的发展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和样本。
汪老是我国第一个造园专业的创始人之一。他致力于中国园林史研究而不辍,倾注一生心血不断总结、修改、完善中国园林史书,担任北京市园林局局长职务后仍在继续,即使在十年动乱中也未中断。20世纪90年代,年事已高的汪老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整理编写工作,1994年书稿基本成形。现在和读者见面的这两本比砖头还厚的巨著,是他离世9年后才和读者见面的。其子整理校勘多遍,在一些专家的指导下完成了最后的工作。
陈俊愉院士为老师的这部巨著作序。他说,汪老钻研中国古代园林史长达60年,终于获得了这一里程碑式的光辉成果。
研究中国古代园林史困难重重。由于天灾、战祸、皇朝覆灭、家业衰败等原因,古代园林实物很难保存;有关古代园林的文字史料非常零散,搜集十分困难;明朝《园冶》问世之前,有关园林创作的理论论述散见于文学艺术的论著或山水游记和山水诗词中,需花大力气发掘和整理;浩如烟海的绘画作品中有大量可供借鉴的园林布局、造景手法、主题表现等。为了撰写这部巨著,汪老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和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几乎跑遍了有关城市与名山大川,以现场调查所得验证并丰富原有资料。
记者看到,该书共12章,覆盖了始有文字记载的商殷起至清代为止各阶段的园林历史。他着重研讨了各方至今仍有争论的古代园林最初形式问题,专门论述了中国古代山水园和园林艺术传统,既总结了中国古代山水园传统的历史发展,又预测了其在今后中外园林建设及园林艺术的提高、改革创新中所能作出的贡献。
陈院士概括了这部著作的众多优点:一是将园林学的研究范围具有预见性地、准确地分为传统园林学、城市绿化和大地景物规划等三个层次;二是充分体现了园林史研究的综合性与艰巨性,以及在“园林”之外研讨园林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三是注重长期积累和现场调研,搜集资料相当丰富,包括很多古园林的布局复原图。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