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教师:**红一、方法、方法论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里的“器”可以理解为“研究方法”这里的“器”可以理解为“研究方法”方法:是为获得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手段与行为方式,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路、途径、方式和程序。如工作方法、领导方法、认识方法、思维方法等。研究方法:从事研究的计划、策略、手段、工具、步骤以及过程的总和。方法论:是关于方法的理论,是以方法的理论基础,作用范围和局限,方法的发生、发展规律等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是对各种具体方法的概括和总结,指导研究的思想体系。方法与方法论的关系:方法是具体的途径或手段,经过实践检验后上升为理论即——方法论。方法论是众多具体方法的共性和精华。方法论对具体的方法有指导作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指导思想,是探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发生、发展规律、理论基础及应用方式等的学科。影响着研究者对研究方式的选择,一定的研究方式又规定了一套与之相适应的具体方法和技术。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与一定的哲学观点与理论思想相联系,不同的哲学思想或理论基础产生不同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在不同方法论的指导或影响下,对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研究可以产生不同的结论。
二、三类方法论的比较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是同一定的哲学观点与理论思想相联系,不同的哲学思想或理论基础影响着研究者对研究方式的选择,产生了不同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如实证主义、非实证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一)实证主义(二)非实证主义(三)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一)实证主义1.经典实证主义(老实证主义)经典实证主义(老实证主义)代表人物:孔德、涂尔干等。孔德的“实证哲学”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神学阶段”(公元1300年以前):人类用不可见的神或灵魂来解释自然事物。“玄学阶段”(接下来的500年):“自然”和“自然法则”等哲学取代了上帝。“实证阶段”:科学将取代宗教和哲学,知识建立在经验观察而不是信仰之上。孔德:坚持用自然科学研究模式去研究社会学,认为社会科学研究的目的与自然科学一样,都是发现普遍性规律,进而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在研究方法上倡导采用观察法、实验法、历史法、比较法来研究社会学,尤其强调历史方法的重要性,认为历史比较是社会学研究的核心。进一步发展、系统化了实证主义方法论,认为社会学独立于哲学,其研究对象是社会事实,研究目的与自然科学相同,都是在于寻找普遍性规律或因果关系。
主要代表作有《社会学方法的规则》、《自杀论》。《自杀论》运用统计学方法寻找关于自杀的规律。该著作标志着社会学与社会哲学的彻底分离。经典实证主义的基本特点:第一,在学科性质上:认为社会科学完全可以与自然科学一样纳入科学之列。第二,在研究目的上:认为社会科学跟自然科学一样是寻找和建立普遍性的规律。第三,在研究方法上:社会科学完全可以借用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等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第四,客观性:坚持价值中立原则,在研究工作中应做到也可以做到避免个人思想或偏好的介入。第五,整体主义的方法论:强调对整体结构的研究,主张必须从社会自身去对社会生活进行解释。逻辑实证主义(新实证主义)逻辑实证主义(新实证主义)代表人物:石里克:德国哲学家,逻辑实证主义创始人,认为所有“断言”必须通过实际考验来证明。《广义认识论》是其最重要的著作,精确反驳了合成先验知识。罗素:20世纪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与怀特海合著的《数学原理》对逻辑学、数学、集合论、语言学和分析哲学有着巨大影响。基本特征:以经验实证为原则,确立语言的意义标准和逻辑句法;运用语言学的知识对命题进行语言分析;注重分析方法的运用,主张具体逐个解决问题。
3.后实证主义后实证主义代表人物:华莱士、乔纳森特纳和亚历山大特纳:着重从社会学理论层面坚持实证主义观点,提出重建“社会物理学”,认为社会学研究的目的就是寻找社会规律。亚历山大:试图为实证主义寻求新的理论逻辑。华莱士:主张规范社会学研究的程序和方法,强调科学的社会学研究应关注规律性的东西;应把做出可靠的预测当作它的目标;应依靠共同的标准。代表作有《社会学中的科学逻辑》、《科学的社会学原理》(二)非实证主义方法论19世纪中期,当孔德的实证主义正在扩大影响之时,对其思想的怀疑和反对也与日俱增,并逐步形成了同样深具影响的反实证主义或非实证主义方法论。主要有现象学与理解方法、批判理论、建构主义等。1.理解方法与现象学理解方法与现象学狄尔泰(德国哲学家,1833-1911):西方第一个比较系统提出“理解”方法的人,被誉为“解释学之父”。理解方法:“从社会行动者内部世界出发去观察社会最后现实”的方法。认为,认识复杂的社会现实,不但要从社会事实出发,更要从社会行动者的内部世界出发。因此,“心理内省”是认识社会现实最好的方法。“内省”是指既要认识自我的内心世界,也要认识他人的内心世界。主要依据:精神科学(包括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性质根本不同:从研究对象看,人类行动是有目的的,而自然界事物无目的性;就研究者来说,自然科学能做到价值中立,精神科学则不能。
马克斯韦伯(德国社会学家,1864-1920):继承和发展了“理解”方法,把社会行动作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既对社会行动的客观结果进行解释,也对其主观意义进行理解。胡塞尔(德,1859-1938):批评实证主义是一种非常片面的概念,主张科学研究的范围不仅应包括客观领域的研究对象,而且要包括主观领域的对象如意义、价值等,从而提出现象学这一新的哲学方法。现象学和理解方法的基本特点:第一,主张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明显不同,表现在研究对象和目的等方面,特别重视理解方法。第二,重视对社会行动及其意义的研究,重视价值问题,提倡特定的分析视角。第三,以个人主义方法论为特征。第四,倡导定性研究方法。2.批判理论批判理论是指以1923年在德国法兰克福成立的“社会研究所”为核心的一批研究马克思学说和现代工业社会的学者形成的理论流派,又称“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弗罗姆、哈贝马斯等。他们深受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故又属于新马克思主义学派。基本特点:第一,主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早期的思想,即黑格尔式的马克思的学说。第二,所谓的对社会的批判,并非完全否定,而是具体的否定。第四,反对“唯科学主义”观点,批判实证主义的工具性单向思维,主张科学技术也是意识形态,反对实证主义的客观性和价值中立观。
建构主义建构主义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被公认为是最先提出建构主义一词的学者,他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所有各种人类知识,都是处于一定的社会建构过程之中的信念;所有这些信念都是相对的,受社会因素决定,是处于一定社会情境之中的人们磋商的结果。20世纪70年代后,新的研究取向完全改变了传统的实证主义科学观,主张科学知识与其他知识形态(如宗教 、意识形态等)并无本质区别,都是社会构建的产物,必 然受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这种观点被称为建构主义。 1.马克思的科学创新精神 (三)马克思主义方法论 视频: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 (1)遵循客观规律的求真精神 “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 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有计划地使自然 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无论对外部自然的规律 ,或对支配人本身的肉体存在和精神存在的规律 来说,都是一样。” (2)服务人类的献身精神 “有幸能够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应该明白 科学绝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乐,并拿自己的学 识为人类服务。” “一个人如果力求使科学去适应不是从科学 本身(不管这种科学如何错误), 而是从外部引 出的、与科学无关的、 由外在利益支配的观点, 我就说这种人卑鄙。
” “在科学的入口处,正像在地狱的入口处一样,必须提出这样的要求:‘这里必须根绝一切 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 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 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 (3)不迷信权威的怀疑精神“任何领域的发展不可能不否定自己从前的 存在形式。” “一切己死的先辈们的传统,象梦魔一样纠 缠着活人的头脑”,“使人的头脑局限在极小 的范围内,成为迷信驯服的工具,成为传统规 则的奴隶,表现不出任何伟大和任何历史首创 精神。” (4)与人合作共事的团队精神 “一般劳动是一切科学工作,一切发现 ,一切发明,这种劳动部分以今人的协作为条件 “如果有一部批判的工艺史,就会证明,十八世纪的任何发明,很少是属于某一个人的 (1)客观性原则—从客体的实际情况出发2.马克思主义指导社会科学研究五原则 (2)整体性(普遍联系)原则—社会历史条件、内 部各方面各要素的联系、与外部事物的联系 (3)运动发展的原则—用发展的观点和历史主义的 方法去观察和分析问题 主体性原则从人自身的求真、求善、求美等内在要求出发, 全面认识与评价社会历史客体并在观念中能动创造 与建构起社会历史的未来理想图景在真理认识、功 能评价和审美追求的统一中把握人在社会认识中的 自觉能动性。
具体性原则分析如何社会问题,要把它放在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 对内 3.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 根本方法,包括: 1、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2、社会系统研究方法; 3、社会矛盾研究方法; 4、社会主体研究方法; 5、社会过程研究方法; 6、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 7、世界历史研究方法。 这七条又可以进一步概括为四个方面: 实践基础、辩证思维、 主体活动、世界眼光。 自由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证。“一个人只有在成为自身的主人、能自由支配 自身的情况下,才有可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 、特长和社会的需要去发展自己。” (真正的科学研究与大跃进、大浮躁的学术时代) 全面是人的自由发展的重要条件。“一个畸形、片面发展的人,不可能占有现代 化的生产力和普遍交往的社会关系,也就不可能 成为真正自由的人。” 共产主义: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自然科学研究的目的:揭示自然界的客观规律,解决人的物质、生存需要。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目的:揭示人类社会与人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解决人的精 神需要、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 热点: “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 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 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人民对美好 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 尊重历史事实: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如实反映历史人 物、历史事件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如实 反映历史人物的历史作用和历史地位 大国之间的博弈:放眼世界、挖掘真相、找出根源、针对 行动 (3)个人主义与整体主义有机统一的方法论 现实中个人的存在状态和发展水平是马克思主 义的逻辑起点和关注的焦点。 人们的社会历史始终只是他们的个体发展的历史,而不管他们是否意识到这一点。 人类的天性本来就是这样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 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 (利益诉求与改革;养老金双轨制) (4)实事求是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 性活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和本质力量的体现。 实践活动要取得真正的成功,必须从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际出发,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出发,按照客观世界的本 来面目认识世界而不附加任何外部的主观成分。 坚持实地调查研究,进行客观、科学分析,摆脱个人好恶等主观情感或没有任何根据的判断。 科学实验、社会活动等试验(改革、摸着石头过河、修正)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