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主没有说明自己感兴趣的方向、所在的机构和语言能力,答主在此假定题主是具有一定英文阅读能力,对罗马史有一定兴趣(或被迫)刚刚涉足罗马史研究的本科生/研究生
题主问题的出发点在“研究”,下文自然以罗马史的学术研究为落脚点:
1.首先是史实这块,如果题主没有系统的学习过罗马史建议题主最好还是先阅读一些通史以掌握一些基本的史实。中文世界唯一一本比较好的罗马史教材是迈克尔·格兰特的《罗马史》(上海世纪 2008),科瓦略夫那本《古代罗马史》(上海书店 2007)过于陈旧,而杨共乐先生的《罗马史纲要》(商务印书馆 2007)……受限于国内学界的整体研究水平。但其也不是尽善尽美。有能力的华还是应当阅读英文著作,比如M. Cary和H. H. Scullard的《罗马史:迄至君士坦丁的统治》(A History of Rome: Down to the Reign of Constantine, Macmillan 1975)、Mary T. Boatwright、Daniel J. Gargola、Richard J. A. Talbert的《罗马人:从村庄到帝国》(The Romans: From Village to Empire, Oxford 2004)的,以及克里斯·威克姆《罗马帝国的遗产:400-1000》(中信 2019)和Averil Cameron《晚期罗马帝国:公元284-430年》(The Later Roman Empire: AD 284-430, Fontana 1993)和《晚期古代的地中海世界:公元395-700年》(The Mediterranean World in Late Antiquity, 395-700 AD, Routledge 2012)(如果题主对晚期帝国史感兴趣的话)。然后可以看一些专题向的进阶通史,比如《牛津古罗马史》(北师大 2015)、《剑桥插图古罗马史》(山东画报 2005)等。吉本、蒙森这种毫无学术价值只剩下学术史价值且问题还一堆的就算了吧,Bury有言:
It has sometimes been remarked that those histories are most readable which are written to prove a thesis. The indictment of te Empire by Tacitus, the defence of Caesarianism by Mommsen, Grote's vindication of democracy, Droysen's advocacy of monarchy, might be cited as examples......It cannot be said that Gibbon sat down to write with any ulterior purpose, but fortunately he allowed his temperament to colour his history and used it to prove a congenial thesis.
J. B. Bury, introduction to The History of the Decline and Fall of the Roman Empire by Edward Gibbon, edited by J. B. Bury (London: Methuen, 1909), viii-ix.
当然,这些通史只能建立一个粗浅的框架,倘若题主对史实有更深层次的了解的需要,需要借助于相关的工具书。维基百科自然是最方便的,但维基百科的词条一是相对来说不够完备,二是维基百科的可靠性毕竟还没到能成为引文的地步。因此还是有必要推荐几部专业的工具书的。罗马史乃至整个古代史方面最权威的工具书莫过于《保利古典学百科全书》(Paulys Realencyclopädie der classischen Altertumswissenschaft),简称保利-维索瓦(Pauly-Wissowa)或大保利,其简编本的英文版《布里尔新保利:古代世界百科全书》(Brill's New Pauly: Encyclopaedia of the Ancient World)已经出版完毕。此外,《剑桥古代史》(The Cambridge Ancient History)的史实叙述部分同样可以在论文中引用;相对于需要付费的新保利在线(referenceworks.brillonline.com/browse/brill-s-new-pauly),剑桥古代史在利用上要方便得多(这里插句题外话,剑桥古代史各卷的体例一般是第一章介绍史料,其余的章节一半用来叙述史实,一半用来介绍重点的学术问题)。而《牛津古典辞书》(The Oxford Classical Dictionary, Oxford 2012)、《古代历史百科全书》(The Encyclopedia of Ancient History, Wiley 2012)都是比较适合学习者的工具书。中文世界有一本莱斯莉·阿德金斯和罗伊·阿德金斯编写的《古代罗马社会生活》(商务印书馆 2016)但那个实在是过于简单,中译本错误还不少,不如翻维基百科呢。
2.学术史与研究现状。这个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入门某个方向的研究主要指的就是了解这个方向的学术史。不了解学术史与研究现状的结果就是不了解学界在这个方面已经有了哪些成果,自然也就不知道自己的研究应该从何处着手。在这方面最好的入门书籍是刘津瑜老师的《罗马史研究入门》(北京大学 2014),然而受限于篇幅,此书只能挑8、9个重点学术问题讨论,介绍的学术观点也多限于英、德学界。西方学界方面,牛津、剑桥、布里尔、布莱克维尔、劳德里奇等出版社均出版了大量的研究指南(Campanions)与研究手册(Handbooks),主题从全部的罗马历史到罗马历史的各个时段、罗马社会的各个具体方面不一而足。比较适合入门者的有《牛津罗马研究手册》(The Oxford Handbook of Roman Studies, Oxford 2012)、《布莱克维尔古代史指南》(A Companion to Ancient History, Blackwell 2009)关于罗马的部分、《布莱克维尔罗马共和国指南》(A Companion to the Roman Republic, Blackwell 2006)、《布莱克维尔罗马帝国指南》(A Companion to the Roman Empire, Blackwell 2006)、《布莱克维尔晚期古代指南》(A Companion to Late Antiquity, Blackwell 2009)、《剑桥罗马共和国指南》(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the Roman Republic, Cambridge 2014)等。此外,《剑桥古代史》介绍重点学术问题的章节同样值得参考。这些著作的各章均由相关领域的大家撰写,对该章节所涉主题的学术源流、范式沿革以及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各章后所附的参考文献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还望题主重视。不过,以上提到的书不必全读,只需对整个罗马史的研究状况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即可。题主此时应该做的,是根据自己大致的研究方向精读相关的章节,找一找更深入的研究指南和学术综述,根据其所列的参考文献制定阅读计划了。
3.史料学。个人是非常反对初学者一上来就读原始文献的,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初学者往往缺乏基本的史料学知识,很难批判地阅读文献材料,容易陷入望文生义的情况;在版本的选择上也有诸多瑕疵:举个简单的例子,修昔底德最流行的两个英译本,Rex Warner的英译本(Penguin 1972)和Landmark用的Crawley译本(Free Press 1998)都存在严重的问题;波利比乌斯的企鹅译本The Rise of the Roman Empire(Penguin 1980)是个节译本,而Shuckburgh的英译本由于已经进入了公有领域,很容易被拿来使用,但这个本子的希腊语底本在校勘和整理上存在着严重疏漏,进而导致英译本不善。一般说来,在推荐英译本时都会推荐《洛布古典丛书》(Loeb Classical Library),但洛布只是总体上很优秀,具体到各个作品的时候还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毕竟洛布的不少翻译已经快100年没更新过了:还是拿修昔底德举例,洛布的Smith译本是1919初版1928年修订的,依据的是1901年的Hude校勘本,这就显然不如最新的依据Jones-Powell的Mynott译本(Cambridge 2012)。
希腊拉丁原文的校勘本方面同样存在这一问题。《托伊布纳尔希腊罗马文库》(Bibliotheca Scriptorum Graecorum et Romanorum Teubneriana)、《牛津古典文丛》(Oxford Classical Texts)与《布袋丛书》(Collection Bude)被认为是最权威的古典文献校勘本丛书,但目前修昔底德最好的校勘本Alberti本(Typis Officinae 1972-2000)不属于以上四种丛书中的任何一种……哦对了还有日常被人遗忘的希德/拉德对照的《图斯库鲁姆丛书》(Sammlung Tusculum),他们家最新的Weißenberger译本(de Gruyter 2017)也是修昔底德一个相当优秀的现代译本。传世文献就已经如此复杂了,何况在罗马史研究中不可或缺的碑铭、纸草、钱币、木板文书、实物资料等等呢?在这方面,《古典研究手册》(Handbook for Classical Research, Routledge 2011)、《古代史的史料》(Sources for Ancient History, Cambridge 1983)、《牛津罗马碑铭手册》(The Oxford Handbook of Roman Epigraphy, Oxford 2015)、《阅读纸草,书写历史》(上海三联 2007)以及《剑桥古代史》、各种研究指南研究手册中关于史料的部分,都值得一读。总的来说,史料学的意识依赖大量的阅读与训练。
此外还需要补充一点的是,阅读古典文献时切记要结合现代学者的学术评注(Commentaries)来看,这是避免自己的阅读望文生义,缺乏批判性的重要手段之一。读古典文献不读学术评注,大概就和读中国古籍不读注疏,不读考异一般;这也是了解围绕一段材料所产生的学术争论的重要途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