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单元前言,帮助你从整体把握历史阶段特征世界古代史人类最初的文

单元前言,帮助你从整体把握历史阶段特征世界古代史人类最初的文

单元前言,帮助你从整体把握历史阶段特征世界古代史人类最初的文单元前言,帮助你从整体把握历史阶段特征世界古代史人类最初的文明产生于农业效率较高的大河流域,在大河流域出现了世界历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国

单元前言,帮助你从整体把握历史阶段特征

世界古代史

人类最初的文明产生于农业效率较高的大河流域,在大河流域出现了世界历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国,继之在地中海区域又出现了古代希腊罗马文明。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而罗马则是希腊文明的继承者,希腊和罗马文明共同构成了地中海文明。西罗马帝国在公元476年灭亡之后,世界历史进入中古时期。古代世界人类生活的各个区域之间是较为隔绝的,但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各个区域之间的文明开始交往开始逐渐增多。和平交流与暴力冲突成为当时各个文明间交往的主要方式。在这两种方式的交往中,人类各个地区的文明不断得到扩展与交融。历史表明,在古代世界,各个地区文明的发展与进步取决于一个文明是否能够与其他文明交往。孤立封闭和保守的文明会逐渐走向衰亡,而与其他文明进行长期和频繁交往的文明则充满活力,不断繁荣。文明之间的暴力冲突往往造成众多的生灵涂炭和无数财产的损失,但与此同时,文明也在这种血与火的洗礼中融合发展。文明在暴力冲突之后往往又进入和平交流的阶段,化干戈为玉帛是文明之间关系的真实写照。现代世界,人类的文明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和平交往逐渐成为现代文明之间相互交往的主要方式。在各个文明交往的过程中,人类的科学文化也不断得到充实和发展。我们今天的科学与文学艺术都是古代科学和文学艺术的延续和升华。

世界近代

跨入近代社会的门槛

14—17世纪,在欧洲出现了意义深远的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运动冲破了天主教教会一千多年来对欧洲社会生活和人们精神世界的统治,淡化了神的主宰地位,强调人性的解放,重视人的价值和作用。同时,在欧洲也出现了宗教改革运动。这些发生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变革,充分表达了资产阶级的意志和要求,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此后,世界历史在欧洲的推动下,开始迈入近代社会的门槛。

从15世纪末开始,欧洲人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海外探险运动,并伴之以残酷的殖民掠夺与扩张,史称“新航路开辟”或“地理大发现”。野蛮、贪婪并充满勃勃生机的欧洲资本主义,沿着新航路,用血与火铺设了通往世界各地的暴敛之路,逐步把整个世界纳入资本的统治之下。

16—18世纪,新兴资产阶级高举“自由、平等和人权”的旗帜,掀起了反对封建专制、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其中主要有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等。这几个国家率先冲破封建社会的束缚或宗主国的控制,先后建立起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资本主义开始由对人性的呼唤、对世俗生活的向往、对财富的贪婪和对海外的扩张,逐渐凝聚成一种深刻影响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社会制度。

近代社会的确立与动荡

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是世界资本主义逐步发展、完善和走向成熟的时期,近代社会开始逐渐确立。

在这个时期,从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它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的生产能力,造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开创了新兴的工厂制度,推动资本主义各国政治制度不断完善。

18—19世纪也是近代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这种动荡首先表现为西方殖民主义扩张和亚非拉国家反对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其中发生在19世纪的印度民主大起义和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最具有代表性。这个时期的社会动荡,还表现在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产生与发展上。由于各国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无产阶级和资产阶极的矛盾日益尖锐。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8年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引导国际工人运动走上了科学社会主义的轨道。1871年,巴黎公社的成立是无产阶级第一次武装夺取政权和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尝试。

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

19世纪60—7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席卷整个欧洲,并开始向世界范围扩展。一些国家为摆脱政治危机和解决内部矛盾,适应工业革命发展的需要,掀起了一场国家体制改革和革命的狂潮,相继出现了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内战和日本明治维新等重大历史事件。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得以迅速扩展。

19世纪下半期,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又爆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这次工业革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新机器、新材料、新工艺的发明与推广;新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的发明与应用。人类由此进入“电气时代”,并开始向现代社会迈进。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人类社会的现代化和城市化程度进一步加深,预示着近代社会行将结束,人类历史的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但是,人类文明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这个时期,西方列强之间为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而发生越来越激烈的矛盾和冲突,并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人类迈入现代社会门槛的步伐显得格外艰难而沉重。

构建文明的圣殿

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制度产生、确立和发展的历史。这个时期不但在经济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而且在政治制度和思想理论上也取得了巨大进步,在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上更取得了辉煌成果,人类社会进入到一个全面发展与进步的新时代。

在思想理论方面,出现了许多反映时代特点和社会发展方向的理论观点、流派和代表人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思想家是17—18世纪启蒙运动中的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

在科学技术上取得的成就超过了以往所有时代的总和。这一时期产生的科学巨匠之多、成果之丰硕、影响之深远都是空前的,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是其中的突出代表。在文学艺术上,体现时代精神的名篇佳作和影响后世的文学艺术大师更是如璀璨的星斗,无以计数。莎士比亚、托尔斯泰、凡·高和贝多芬等举世闻名的大师用他们的智慧、心血和佳作共同构建着人类文化的圣殿。

世界现代史

动荡与变革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俄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开创了社会主义的探索道路,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积贫积弱的苏俄在帝国主义包围中,迅速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完成了由农业国向现代工业国的转变,作为一个工业强国在世界上崛起。

第一次世界大战动摇了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体系。战争结束后,帝国主义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建立新的国际政治体系,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构建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929年,一场空前的经济大危机在美国爆发,随即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资本主义遭遇空前危机。面对危机,罗斯福政府实施“新政”,进行大规模的社会改革,由政府调控社会生产,逐步摆脱了危机的影响。

全球战火再起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德、意、日建立起法西斯统治,对内实行法西斯暴政,对外不断发动局部的侵略战争。由于英、法、美等国推行绥靖政策,法西斯的侵略气焰日益嚣张,最终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随着苏联、美国的卷入,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结成了统一战线,各国人民互相支援,浴血奋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反法西斯力量取得完全的胜利而告终。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世界性战争,战火遍及全球,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同时引起世人对“战争与和平”的深刻思考。这次大战是全世界正义力量同法西斯之间的一场大搏斗,它摧毁了法西斯主义,沉重打击了殖民体系,鼓舞和壮大了社会主义力量,对战后世界新格局的形成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原子能、火箭、电子等技术的大发展,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两极下的竞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局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雅尔塔体系取代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苏联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大为增强,国际影响急剧扩大。对于遏制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美国推行“冷战”政策。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对立局面的形成。两极格局一直延续到20世纪90年代初。

在两极局面下,世界各国竞争激烈。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经过战后初期的重建和调整,西欧各国联合发展,日本成为经济大国,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战后,亚欧一系列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从一国走向多国。苏联通过一系列改革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东欧各国为摆脱斯大林模式,也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革。在争取国家独立后,发展中国家为民族振兴和社会主义发展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20世纪,好莱坞电影异彩纷呈,爵士乐和摇滚乐风靡全球,世界艺术领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

和平与发展

20世纪80年代万90年代初,苏东剧变,社会主义事业受到了严重的挫折,两极格局到此结束。但由于各种错综复杂的因素,世界各地冲突不断,局部战争的硝烟始终难以平息,世界格局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题,在这一过程过程中,突飞猛进的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促使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发生了深刻变革。

在国际力量的相互制约与平衡下,世界总的形式趋于缓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日益加强,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可阻挡。但战争阴影、恐怖主义、环境恶化、艾滋病和毒品泛滥的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世界历史发展正处在一个十字路口,人类必将以自己的理智和正义共同建设一个繁荣和谐世界。

中国历史主要内容及阶段特征

古代史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公元前21世纪,王位世袭制的形成及国家机构的设置,标志着中国最早的国家——夏朝出现。夏商西周时期,社会经济和文化方面取得巨大飞跃,创造了以青铜器、甲骨文和立法制度为代表的灿烂的青铜文明。

夏朝在基本保留氏族血缘纽带的情况下进入奴隶制阶段。西周实行宗法分封制,将血缘关系融入国家统治,对凝聚宗族、稳定等级秩序,维系国家统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春秋战国时期开始进入铁器时代。新的锐利工具和先进技术推动了生产发展和社会变革,地主剥削农民的新型封建生产关系开始确立。各诸侯国大力发展生产,掀起竞相改革的风潮。人们思想大为解放,在思想领域形成学术繁荣、百家争鸣的局面。

与夏商西周同时的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印度河流域的居民,也创造出光辉的古代文明。春秋战国时期,欧洲希腊、罗马文明高度发展,东西方文明交相辉映。

大一统的秦汉帝国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推行郡县制,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对后世影响深远。但是残暴的秦王朝不久就被农民起义推翻。西汉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的局面。

秦汉时期,地主经济进一步发展,个体农民人身依附关系相对松弛,社会经济蓬勃发展,文化高度繁荣,造纸术等许多科技成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丝绸之路的开辟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联系,中国与西方的贸易交往和文化往来日趋频繁。

世界范围内。与秦汉帝国先后并存的主要有欧洲的罗马、西亚的安息等古代国家。汉朝与罗马的文明最为辉煌。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公元220——58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国家陷入分裂割据局面。少数民族大量进入中原,经过几个世纪的冲突与交往,民族融合的趋势不断加强。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战乱给人民带来了灾难。但是诸多的的民族在分立政权的冲突中逐渐汇聚,南方经济得到空前发展,科学技术显著进步,文学艺术异彩纷呈,为国家重新统一和繁荣昌盛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一时期,世界范围也经历了巨大变化。辉煌的古罗马文明因异族入侵而中断。安息为波斯帝国所灭。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公元6至10世纪,隋唐时期的中国进入蓬勃兴旺的隆盛时代。

先进的犁耕与水利灌溉技术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立在个体农耕基础上的地主阶级冲破豪门大族世袭垄断,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由此开启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制度创新。科举选官制度的确立,巩固和强化了这一变革,焕发出社会发展的活力。

隋唐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进一步发展,中央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联系更为密切。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政治开明、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高度发展,造就出盛唐开拓进取、兼容并蓄的时代风貌。

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建立起横跨亚、非、欧的大食帝国,至9世纪分崩瓦解。欧洲地区处于分裂、混乱的中古时期。隋唐两朝的社会发展位居世界前列,对周边国家和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唐帝国也以开放的心态博采众长,广泛吸收外来文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文化。

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

960-1368年,中国先后经历北宋与辽、西夏并立,南宋合金对峙以及元朝大一统三个历史阶段。

两宋军民抗击北方游牧民族南侵,使中原和南方地区获得相对安定的社会持续发展环境。这时的经济中心已从黄河流域南移到长江流域。契丹、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崛起扩展之际,也在不断汲取中原先进文明。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在碰撞中逐渐融合。

两宋时期,农村租佃契约关系得到发展,自耕农和佃农的生产积极性显著提高。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丰富多彩的都市生活为宋元文化注入了世俗情趣与蓬勃向上的活力。

指南针、活字印刷、火药三项重大发明与应用及海内外商贸兴盛,标志宋元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处于当时世界文明的高峰。

这一时期欧洲封建庄园十分闭塞,农奴身份低下,思想文化领域仍处于神学禁锢的蒙昧当中。宋元之际蒙古大举西征,迅速征服广大欧亚地区,给各地人民带来苦难;同时,中外文化交流空前拓展,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1368-1840年的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中国在传统农耕文明的轨道上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

明清两朝鼎盛时期,社会经济高度发展。清前期在抵御沙俄和西方殖民者入侵的背景下奠立起今天疆域的基础,各民族经济文化联系大大加强,统一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和发展,综合国力在世界范围仍保持领先地位。

明中后期,江南等局部地区工商业市镇勃兴,商品流通扩大,在经济、社会、科技、思想文化等方面显露出新旧冲突的征兆,这些因素的发育成长,带有向近代文明演进的趋向。

明清时期专制集权统治极度膨胀,在推行闭关锁国政策、镇压人民,钳制思想、遏制近代化因素成长、阻碍社会变革等方面带来严重恶果。

这一时期世界历史发展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欧洲主要国家完成了从资本主义萌芽到资产阶级革命和产业革命的飞跃,相继进入近代工业文明轨道。明清农耕文明的繁盛已无法和西方工业文明抗衡,至近代前夜的清中期,陷入深刻的危机。在殖民主义列强挤压下,中国人民将面临更加艰巨悲壮的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缓慢踏上独特的曲折复杂的近代化道路。

中国近现代史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19世纪中期,世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西方各国向全世界扩张的步伐骤然加快。他们奔走于世界各地,寻找商业机会,掠夺资源,用坚船利炮划分势力范围,建立殖民统治。世界处于急剧动荡和变化之中。

在西方社会跃上世界文明进程制高点的时候,中国则在封建社会的迟暮中步履蹒跚。面对历史性的全球变局,清政府麻木不仁,陷入了落后挨打的境地。1840年,英国利用鸦片和炮舰首先打开了中国国门。随后,各国侵略者纷至沓来,逼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对中国肆意掠夺。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严重破坏,中国一步步变成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陷入了苦难深重和极度屈辱的深渊。

面对列强的一次次侵略,中华民族同仇敌忾,进行了顽强的抗争。中国人民为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不怕牺牲前赴后继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反侵略斗争篇章。

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欺凌中国在国门洞开和急剧动荡的社会环境中,从经济、政治到思想文化和社会风尚,开始了一场深刻的变革。

洋务派开办军事和民用工业,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甲午中日战争后,康有为、梁启超等掀起了维新变法的浪潮。之后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接踵而来的新文化运动,有力地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闸门。中国的近代化在深重的民族危机中艰难起步,曲折推进,传统社会开始逐步向近代社会转型。

在半个多世纪中,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在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电力、内燃机得到广泛使用,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的垄断组织开始出现并积极向外扩张。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民族民主运动不断高涨。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30多个国家和地区卷入战争之中。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出现了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局面。俄国十月革命和战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高涨,对中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1919年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标志着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我是一点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共同目标下,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推动北伐战争胜利进军,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

1927年,国民党发动四一二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革命的大旗,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建立农村根据地,进行工农武装革命。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曲折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战胜无数艰难险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领导,中国革命从此从胜利走向胜利。

伟大的抗日战争

1931年,日本侵略者在中国沈阳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东北三千万同胞沦陷在日寇的铁蹄之下。此后,日本侵略这不断在中国华北、华东等地制造事端,扩张势力。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关头,全国各界群众掀起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怒潮,中国进入艰难的局部抗战时期。

1937年7月,日本侵略者在卢沟桥发动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的严重危险。中国共产党号召团结一致,共御外侮。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并肩抗战。全国人民以极大的爱国热情投身到民族解放的洪流之中。经过全民族八年艰苦卓绝的殊死斗争,1945年8月,日本侵略者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终于第一次取得近代以来民族解放战争的完全胜利。

这一时期,世界局势风云变幻。德国、日本、意大利法西斯轴心国形成。1939年9月,法西斯德国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接着,德国突袭苏联,日本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人类陷入亘古未有的战火硝烟中。在世界反法西斯战线的共同努力下,正义终于战胜邪恶,德、意、日法西斯走向灭亡。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1945年8月 至1949年9月是中国近代史上波澜壮阔的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期待在战争的废墟上重建家园。但是,蒋介石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避免内战,与国民党在谈判桌上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蒋介石依仗军事优势,对解放区发动大规模进攻。中国面临着光明还是黑暗、进步还是倒退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军民,不畏强敌,英勇反击,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中点进攻。接着,人民解放军强渡黄河,逐鹿中原,在北起东北、南达江淮的广阔战场上,相继发起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1949年4月,南京国民党政权在解放军渡江战役的隆隆炮声中垮台。

这四年也是世界局势复杂变幻的时期。美国和苏联的战时同盟正式破裂,美苏之间的“冷战”开始。

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宣告新中国的诞生,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崭新的篇章。

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运动和抗美援朝战争的开展,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中国代表团在万隆会议期间卓有成效的外交活动,扩大了我国与国际社会的联系,为新中国的和平建设争取了较为有利的外部环境。到1956年,我国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了20世纪以来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

在国际上,随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的破裂,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相继建立,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相互抗衡,使世界笼罩在“冷战”的阴云中。

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956年,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始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由于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估计不足,自1958年开始,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过程中出现了诸如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那样的重大失误和挫折。

1966——1976年的十年“文化大革命”,是一场内乱,它给党、国家和全国各族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文化大革命”,从反面为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供了借鉴和教训。

在20年艰难曲折的探索历史过程中,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仍然向前迈进。国民经济不断调整并且得到发展,国防科技工业取得了辉煌成就。在创业年代涌现出大批先进人物,他们表现出来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前进和发展历程中的宝贵财富。

这一时期,世界科技有了巨大进步,新的科技革命浪潮在逐渐形成,一些国家实现了经济起飞。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以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标志,我国开始了历史发展的伟大转折,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

在光辉的改革开放历程中,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到国有企业改革攻坚,从沿海经济特区建立到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形成,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逐步推进。党和国家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产生了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邓小平理论。

改革开放以来,在“一国两制”方针指引下,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海峡两岸关系不断发展。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文化艺术体育事业日益繁荣,社会生活和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世界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以综合国力为基础的国际竞争愈益激烈。中国主动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积极推动建立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进一步树立了中国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良好形象。

上一篇: 人类探索史上永远的水手 -库克船长和他的奋进号
下一篇: 大国崛起——海洋时代(葡萄牙,西班牙)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