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本金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第087期
宣城是历代郡、州、府、县和行政公署所在地,是皖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属皖南行政公署,宣城专员公署,安徽省芜湖专员公署,宣城地区行政公署。1987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改宣城县为宣州市,仍属宣城地区行政公署。2000年6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设宣城市,同年12月18日,原宣州市更名为宣州区。
据2005年,统计全区总面积2533平方公里,总人口83.4万人,有“五山(含丘陵)一水三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之称。城区20平方公里,人口21万人。
济川桥以东至老汽车站,现为交通路,原自桥东头处只有50米长的街道和店铺,其余全是菜地。在老汽车站后,原有迎春桥一座,因竣工之日正是立春,故名。现桥名已被借用在新建的烟雨路上一桥名。现此路段2007年,应城市改造之机,南边建起了“温州商城”,此前于1984年已建占地2.3万平方米的“宣州市场”。北面随后拆除宣城面粉厂和粮食直属库,盖上了“绿宝嘉园”住宿区。
自老汽车站至宛水桥(原南门大桥)为九州大道,其实是绕城芜屯路的一段,原公路是由汽车站前向东翻越铁路通行,后改穿铁路旱桥通行。
九十年代的东门大转盘
现南市路名,原为小东门之称,现小东门名移至凤凰桥西侧。此南市路在1953年冬,某夜曾遭火灾,烧毁数百余户人家房屋,使财产受到巨大损失,范义和骡马站烧死骡马数匹,据说是一家生产爆竹所引起的。此街在清代,曾有“寄云楼”,为清代著名诗人施愚山读书处。
现明珠巷(原羊毛巷)的芫(衍)水桥,为明洪武中,知县萧吉建,清康熙已酉(1669)郡守孔贞来,邑人梅清倡募重建。此桥边民国时,有常州人陈后亮,曾开设过宣城的冰冻房。生产冰块销售,可谓宣城治冰业之始。而此巷子2001年5月,一歌厅发生大火,致5人死亡,伤13人的悲剧。
现宣城水果市场处,古时是演武场,还有一个很大的点将台遗址,这些遗存一直到建水果市场时方被推平建房。于1992年,决定建占地9万平方米的“九洲市场”。
南门城墙处,有一眼井,又称铜井,位于原物资局仓库西围院附近,现在鳌峰新村处。为宣城五眼古井之首,古时,每当元宵节玩龙灯之先一日,举龙灯汲水,必来此井。在抗战期间,为拒日寇驻守,因拆毁城墙遂遭湮灭。
现市政府后门通道至龙首路南口,这段梅溪路的一段繁华街市,它的原貌是怎样的呢?道路是早就有的绕城芜屯路的一段,不过那时是沙子路面,现为整修后梅溪路的一段。其原路北面是一个很大自然成形的长水塘,而路南面现市第二小学处,原是天主教总堂30亩的“圣母圩”,解放后改“友谊圩”。在上世纪70年代时,为扩建之需,故将此段的道路扩宽,北面的水塘填平,南面的圩埂废除,建了现在楼群房屋,为小学生的人身安全,此路段于2007年在市第二小学门前,特架设了宣城第一座过街天桥。
现响山路曾是新港路和大件路演变而来。原是1980年特为建宁国水泥厂运输大型部件而开设的一条公路。
南市路口
1987—1991年,在原是一片荒野之地,建成皖南第一大的“宣州汽车站”,其造型新颖别致,设备配套齐全,占地60亩的公共建筑。2012年改“宣城汽车站”。而站前向西的梅溪路是建站时,同期将芜屯路由黄泥坎处拉直改建而成的。而车站向北至西门路口的路,原是绕城芜屯路的一段,当时站建成时命名环城西路,后改称陵西路。此路东边的建筑是建在城墙遗址和壕沟上的,西边是建在乱坟荒山之野处的。
现西林小区,原是宣城县砖瓦厂取土有计划拉平的山头所建,也是宣城早期开发的住宿区之一。而1984年8月,宣城县电视台正式建立,设址在原芜屯路边沿的小山头上,现已被“宏业建筑”开发,铲平了山头,建成了8层商住房。
西门口至黄泥坎,原是绕城芜屯路,后改称西林路。
西门情景
现西门敬亭信用社所在地,原为宝城门遗址处,城门外有西林寺一座,建于清代末期。解放初黄金山的天宁寺,改建宣城师范时,其庙内的菩萨都移安在此寺存俸。而寺前的城门处,尚是古时的法场。故民间有骂人说法,称“出西门的”。传说,夜晚站在黄泥坎处,不经意时,能见到一红色火球在宝城门楼处闪动,意在冤魂凝聚所为。
今大坝塘路在解放初期时,是天宁寺到西林寺一条城外的步行羊肠小道,一旁为竹园所依,一边有几口小塘相沿,上世纪五十年代已开成环城北路至小九华处,在大跃进年代路旁是土高炉成群之地。至七十年代,废除麻园处的城墙西城门下的水门,建“一人巷楼”时,同时建一坝埂,由城墙遗址到环城北路,将几口小塘与农田隔断,形成一个大塘。于2004年前,坝的东边早已建成“沁园小区”住宿楼区。而西边埂在城市改造时,建成游乐场所,才有大坝塘名称的出现,故将环城北路的一段,改称为大坝塘路,建成的游园场所,也称大埧塘游园。其工程占地13500平方米,其中绿化7050平方米,水面4800平方米,内有雕塑、喷泉、小品、构架、园路、园灯等设施。此处常有业余演唱,每当夜幕降临,一处是黄梅余音缭绕,一处是雅乐翩翩起舞,一派歌舞升平之象。
市人民医院是建在大坝塘路北的高坡台地的建筑物,所以这里的建筑是高低不平、呈阶梯状的。日本侵略军在此处曾设过炮楼,监视宣州古城。
古城北门自拱极城门(今大唐办公楼北120步处)出城。经吊桥至文星楼处(今宣州盐政附近)称北大街,上世纪五十年代抗美援朝时,称抗建路,后又改称澄江路,(因宛溪河又称澄江)至今。过文星楼往北至原电厂处为湖北街,因此地湖北移民较多。
在距拱极城门外不远处,有宣城房屋之第二大的江西会馆(原城关二小印刷厂处),进门时坐东朝西三间两层楼房,下中空为通道,内有一大院落,迎面是戏台,左、右两厢是长廊相连。解放前常被租作剧场唱戏,台上演出,台下拉洋片,时令小吃,彼此吆喝不断,一派喧闹场景。
再朝北行,便是杨泗庙,原名杨泗将军庙,因该庙是建在丰乐桥(亦名尹公桥)之上,故被称之为“桥上庙”。据考,该庙建于明天启年间,原庙有横跨北大街的殿堂,夏天有众多人在此纳凉,沿河筑有戏台,另有台阶与街道相连,左、右有廊房相通,台阶正中有五层宝鼎一尊,常年香烟缭绕。每到端午佳节时,此台的后场是观赏宛溪河龙舟赛最佳场所。至上世纪六十年代,部分庙宇被改作“迎春旅社”,戏台、廊房、台阶均被拆除,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筑防洪堤时,桥洞被封闭,现时遇城市改造,已面目全非。
北门半边街
因此大街与宛溪河平行,在水运年代时,是商业闹区,商家云集,鳞次栉比。如有张万丰鞋店,汪怡和、保丰祥、大成、吴子桐几家酱坊,又有金谷春、澄江池、澄清池等浴业,还有叶顺兴、汪益盛茶馆,高义记酒庄,另有开设在环境清幽道岔河旁的环城茶社。张德昌和大吉春两家药店也开设于此街,文星楼外有孙裕和粮行。别士桥处有宣城1929年办的印刷厂。六十年代迁西门经营生产。
此外北门凤凰山上原有兴国教寺,唐咸通乙酉(865)建有木浮屠,俗名木塔寺。宋太平兴国重建,继毁于兵。元大德间,廉访使卢挚有记重修。明洪武辛酉重建,辛末为丛林、永乐、正统迭修。邑人詹大参、应鹏、张司空守道同读书处,詹建经楼,久圯,有序勒石。国朝乾隆初,里人复修,住僧秋筠募建观音楼,楼后复修地藏殿,其徒孙见性工山水,复募修大殿、山门、重新诸佛像,咸丰十年兵毁。
时至民国三十三年,因日寇入侵,佛门弟子朝大九华不便,以屈继如,夏子干等十八位大居士募建,更名小九华寺,至文革时毁坏殆尽。由释悟参自1986年,逐年修缮,终使小九华寺重现光明,所构梵宇僧舍108间,每逢佛事活动,香烟缭绕,一派旺盛景象。
小九华
又小九华题名小记:当小九华庙建成时,需题“小九华”之名,众推举詹氏之子留日归来的詹彦富题写,彦富试写五十余幅,因此三字较难配合,总觉不满,故由其父邀请当时文人墨客登门鉴赏,众阅后,建议当场再写一幅,此时,书写的获众人叫好,于是才有现今即兴书写的“小九华”题名嵌在寺门额上。故此在五六十年代,城内许多商家的店名,都有詹题写的,如人民电影院、十字街的百货公司商场部等处,轰动一时。在文革时字被铲除尽光,人也遭批斗。
北门外又一处文星楼(在现宣州盐政处,而现澄江池洗浴会所,正是通往上新村的渡船口,有遗迹可寻。)距现北门防洪墙闸门南150米处,当年该楼横跨北门大街,建于石筑拱门之上,后因楼毁而拱门固存,远观其形,如同拱桥,入可过往其下,临拱门桥如东侧下,有一刘猛将军庙(又称八蜡庙),因庙低于拱门桥,遂被称之为“庙上桥”。是清雍正丙午奉敕建,每年长至后第三戊日,并正月十三日诞辰致祭,咸丰间毁于兵。光绪三年,署知县沈汝椿督绅士募捐重建,后毁于兵。(此亭为宋绍兴中秦梓建,以谢朓“澄江净如练”之句得名。)原在天庆宫旁,郡人汤应隆、震隆改建。后毁,院改开化庵,建文星楼于庵前,跨市飞檐,壮丽特甚。庵内祀关圣,再后为佛舍,舍南别室祀八蜡刘猛诸神,郡邑当事者以时致祭。清代以来,楼与亭叠经修葺,并有司马詹彬 诗额。嘉庆四年,郡守瑭公禄、邑宰严克任捐俸倡修,瑭自刊序劝募,诸胜迹焕然复新。后毁于兵。
北门原三角花园处,是环城北路的终点,因上世纪五十年代城北工业区的建立,此处到纺织厂段路称工业干道,所以也是工业干道的起点,它途经钢铁厂、化肥厂、酒厂,而现在都是拱极路的一段。
在离原三角花园向北不远处,古为上敬亭山的唯一道路,此路上在解放初期,曾见有独门石碑坊一座,并有一对石狮守护,匾额南面刻有“相看不厌”,北面刻有“江城如画”。而离此不远处还有绩溪章景龙所筑一凉亭,上面题词更是恰如其分“敬亭在望”,可惜在1958年大办钢铁年代里,成了土高炉的基地,现时称凉亭塘的名称源于此。
北门“”相看不厌”碑坊
城内尚有一处古时重要寺宇,即景德寺。志载:府志北,陵阳第三峰,今每岁祝厘习仪于此。晋名永安。唐初名大云,开元中改名开元,有水阁,东向。刺史裴休延黄蘖禅师开堂演法。宋景德中更今名,后有铁佛像,北面跌坐,殿古有多宝塔。明洪武辛未立为丛林。正统丁已,知府袁旭倡募,僧寿源,肇诱重建。颁《大藏经》贮寺内。嘉靖乙丑,知府罗汝芳重募修塔。万历乙酉,知府廖恒造大雄宝殿,里人,尚书徐元太创观音堂,藏经阁,汤宾尹修塔。清顺治辛卯,僧无碍募建千佛殿。康熙辛亥,僧纲广识重建,僧纲习案舍。乙丑,僧官仲如过宝珠阁于寺右,知县邓性置香灯田十三亩,雍正乙已,乾隆甲子递修。壬寅,知府萧登生劝募添建东西朝房。嘉庆丙辰,藏经阁毁,里人绅士募捐重过,并修铁佛殿,僧蕴空重修千佛殿,咸丰十年兵毁。仅存地藏殿、铁佛殿。
通向宝塔山的路
然绍兴二年(1132)正月,开元寺铁佛像,自动选前选却,若妪而就人者数日。占曰:“火气盛。金失其性而为变怪也。”未几,火焰民居几半。是年,天雨钱。此寺东光绪十年,知县陈晋同绅士募建“吕祖庙”,其香火极盛。
现江滨路(时称沿河路)中段,原有铁仙桥一座,也是古城水门之一,此路段五十年代时,是木竹自由市场,不仅有众多原木和毛竹堆放路旁,河中还有漂浮无数木竹排筏,大小帆船忽往返水上,忽靠岸泊港,一派水上风光。
时至1992—1994年,修建宛溪河西岸2.4公里长钢筋混凝土防洪墙,又1996年续建东岸600米防洪墙,此后这段河中的船影已消失殆尽。
2013年4月23日
(作者系宣城市国税局退休职工,宣城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 制作:童达清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