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民族意识的觉醒
摘要:近代中国满目疮痍。鸦片战争后列强入室,但中国人民对资本主义侵略的危害,对民族危机的认识,并不是在1 9世纪四五十年代就达到觉醒程度的。本文拟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使人们对近代中国的觉醒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关键词:抗日战争,爱国意识,三民主义,民族觉醒,独立国家
(一)、引言
当列强的坚船利炮停泊在中国的海岸边,阵阵炮火像在对中国人示威;当领土沦陷,空气中弥漫着同胞的鲜血;当国家被轻视,每次被提起都是不加掩饰的嘲笑。曾经 “中国既安,远人自服”[],“万国衣冠拜冕旒” 的大好局面不复存在,大清天朝上国的美梦终于破碎,无数中国人再也无法忍耐,走上了近代化的探索之路。在被西方列强以血与火涤荡了华夏中心论的古老梦想后,在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和对抗之中,人们对由种族、地理、文化和历史纽带联结在一起的“ 民族”开始有了自我确认,逐渐产生了“民族”意识雏形。在近代中国,民族意识成为社会变迁过程中最为有效的社会动员资源,成为凝聚人心整合社会意识的象征,它--方面在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富强提供不竭的动力,另一方面也在多种力量的冲击之下不断批判、突破自身,丰富着民族意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内涵[]。近代中华民族意识在反抗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过程中开始觉醒。
(二)、民族意识在民族危机之觉醒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中国人民经历了一场从一开始对国家和民族危机“若观对岸之火,熟视无所容心“,到民族意识初步产生、高涨,再到升华的觉醒过程。
首先是世界意识,这是近代民族意识觉醒的必要意识基础。在中国政府看来,把任何一个未曾被天朝的风教熏陶过的国家看作是文明的并屈尊与他们缔结平等条约是耻辱的[]。从鸦片战争开始,前辈们就已开始反抗。列强提出的苛刻条件,怎能忍辱遵守。固然鸦片战争以失败告终,但这是中国人反抗的第一步,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自此后,中国真正走上了救亡图存的道路。两次鸦片战争以及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更是用武力打开了旧中国的大门,大大促进了中国人民对于外国的认识。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少数士大夫意识到了中外实力的差距,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在近代发生了根本的动摇,夷人凭借着船坚炮利轰开帝国大门加之现代地理知识在中国的传播,由此引起中国人世界空间观念的变化:即由中国中心的天下观念变为中外联属的世界概念。这意味着传统的华夷观念和华夷秩序开始被打破,这是中华民族从传统华夏中心意识走向近代民族觉醒意识的第一步。
其次是民族国家意识和民权意识,这是近代民族意识的重要内容。一般说来,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表现为民族意识的觉醒。民族意识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最基本的思想观念。可以这样说,所有与民族有关的观念形态,诸如民族精神、民族道德、民族文化等,都建立在相应的民族意识的基础之上。在近代百余年间,中华民族经历了四次民族意识觉醒的历程,即鸦片战争后国人近代民族意识开始萌发、中日甲午战争后民族意识初步觉醒、五四运动期间民族觉醒意识升华和抗日战争期间民族意识全面高涨。这种意识是近代中国民族解放运动的精神动力[]。在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和社会陈腐不堪、官吏贪污严重的双重压力下,老百姓的生活日益艰苦,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激化了中国社会的种种矛盾,封建专制地主阶级与农民之间的矛盾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一些先进中国人认识到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进行了轰轰烈列的太平天国运动,向统治中国近千年的封建制度发起挑战。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土地上制造的一次次民族危机激发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觉醒,增强了全民族的凝聚力。为改变中华民族屈辱的命运,中国人民以及他们的先进分子和仁人志士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不久后,人们走向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道路。经济上,地主阶级发起了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设备,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开设近代工厂。制度上,进行了百日维新运动,让君主立宪制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有了昙花一现的机会。思想上,新文化运动风起云涌,新型知识分子加入了救亡队伍,给革命注入了新思想、新血脉。这些反帝反封建运动虽未完全取得成功,但他们为虚弱破败的中国注入了强心剂, 解放了无数国民的思想,让暗淡的中国大地有了点点星光。由保路运动开始的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给人民带来了思想的解放。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促进了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此时,中国人民民族意识得到升华,并正式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
再次是爱国主义意识,这是与古代爱国意识内容指向迥异的显征。在强权压倒公理的年代,无数不愿不屈服的中国人在寻找,在探索,在抗争。终于,1919年6月28日,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屈辱的《巴黎和约》上签字,第一次在列强面前展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和决心。
1919年6月28日,在全中国人民持续大规模抗争的巨大压力下,在全民族空前高涨的爱国救国热情的感召下,中国代表团最终拒绝在屈辱的《巴黎和约》签字。 这是“五四”爱国运动的一个重要成果,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外交史上的一次胜利。 这个胜利,是全国人民团结一致,与帝国主义和北洋政府英勇斗争的结果,中华民族伟大觉醒的一个重要标志。
二十世纪初期的中国,是人才辈出的中国。孙中山、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胡适、毛泽东、周恩来、邓中夏、赵世炎、鲁迅、陈延年,陈乔年……无数先知们为寻求真理抛家舍业,上下求索。他们中有的英年早逝,有的中途迷失,更多的志士们为唤醒民众,不停地奔走呐喊,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孜孜不倦,奋斗不息。
二十世纪初期的中国,是开始觉醒的中国。从新文化运动到“五四运动”,从理论之争到勇于牺牲,从温和改良到暴力革命,一部分知识分子率先站了出来,然后到工人阶级,再到全国各阶层人民——在先知们像闹钟一样持续不断地呐喊声中,沉睡的中华民族开始觉醒。
终于,1921年7月23日,十二名中国青年在上海法租界相聚,中国共产党在中华大地落地生根。
当更多的国民愿意用鲜血和生命去追求民族解放,维护国家的尊严,中国,开始了一场由思想到行动的彻底革命,一场波澜壮阔、震天撼地的伟大征程。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代中国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选择的必然结果。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和领导者,开始了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伟大征程。
抗日战争也极大地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毛泽东说过,抗日战争促进中国人民的觉醒和团结的程度,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的一切伟大斗争中没有一项比得上的。
(三)、觉醒的现代启示
本文认为近代中华民族意识觉醒的现代启示如下:《天下为公》中国父孙中山说过:“辛亥革命的胜利标志着封建帝制三千年终结,中华民国对内大纲是主张五族共存,也就是中华民族主义真正的觉醒,合法地登上历史舞台,但是民族政治结构还不太健全,中央与地方属于诸侯国的关系不太稳定,四九年共产党人建国后在已有的基础上从新定义借鉴苏联的国家民族政策,大力加强中央集权党指挥枪,才有了今天人们看到的中华民族新面容[]。中国共产党主张求同存异共存、共生尊重、保留各兄弟民族的政治合法权益,历经三代人的无私奋斗才换来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华民族彻底觉醒、有国才有家这一共识。
中国近代民族意识觉醒是对西方列强宰制中国的反应,是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要求的产物,在推动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同时,自身也在兴起与演变的跌宕起伏中变异渐进。近代民族意识的突出内容是民族独立意识、世界竞争意识、国家主权意识和民权意识,这是一种开放型、进取型的意识;而传统的民族意识常常容易陷入封闭式、保守式的自我中心主义甚至盲目排外的极端种族主义。诚然,这两种意识的取向并不一样,免不了要经常互相牾抵。但在反对西方侵略者以及后来推翻清王朝的一段时间的斗争中,两种民族意识曾交织在一-起,交相为用。近代中国的民族意识从华夏中心主义独占鳌头,到多元民族意识并存,逐渐演变为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民族意识的强势发展[]。历史昭示了孙中山的民族意识顺乎历史潮流而产生,其所倡导的“三民主义”是揭示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论体系,他所宣示的民族独立富强,清除封建主义在经济和政治领域的污垢的主张,唱响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以前的最强音,推动了近代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的迅猛发展,是近代中国最具强烈时代感的民族意识。
参考文献:
[1] 王冬.对魏征“中国既安,远人自服”政策的思考[A].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10:1.
[2] 郝保权,秦燕.略论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与嬗变[J].广西民族研究,2008,4:2.
[3] 广东省文史研究馆·鸦片战争史料选择[Z] 北京:中华书局,1983,43,30.
[4] 史革新.略议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四次觉醒[J].高校理论战线,2009,3:14.
[5] 高冀,“天下为公”——孙中山三访芝加哥[J].文史知识,2016,11:2.
[6] 郝保权,秦燕.略论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与嬗变[J].广西民族研究,2008,4:6.
请多鼓励!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