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许申高(许申高作者简介)

许申高(许申高作者简介)

许申高(许申高作者简介)《曲江县志》载:原在韶州府前衢,屹立于府治南,北宋天禧年(1017-1021年)韶州始兴县郡守许申倡建,以纪念唐朝著名宰相张九龄,包拯、苏轼等有诗赞。许申高(许申高作者简介)因名源自唐玄宗于九龄罢相后,每用人必问:“风度得如九龄否?”后迁于风度路与风采路

《曲江县志》载:原在韶州府前衢,屹立于府治南,北宋天禧年(1017-1021年)韶州始兴县郡守许申倡建,以纪念唐朝著名宰相张九龄,包拯、苏轼等有诗赞。

许申高(许申高作者简介)

许申高(许申高作者简介)

因名源自唐玄宗于九龄罢相后,每用人必问:“风度得如九龄否?”后迁于风度路与风采路交绥点。明嘉靖19年(1540年),韶州知府符锡再扩建,清康熙22年(1683年),韶州知府唐宗尧见楼“榱角萧然,薨檐半塌”,逐命曲江教瑜何嘉元修复,次年(1684年)6月竣工,基本复原。历时6月峻工。2年后遭火灾毁。清康熙24年(1685年)农历7月毁于兵燹。曲江知县秦熙祚、陈昆圊、吴元跃、明经蔡候绶、廖煜英、文学廖燕生、黄遥和陈陛等筹建。石砌平台4门,与四方4街相通。楼3层重檐歇山顶,9m高,6m宽,进4m,4面开窗门。楼内雕梁画栋,色彩艳丽,辉煌金碧,比原形更胜一筹。

何嘉元在楼竣后赋诗:“巍巍直节着三唐,轮奂重开有烈光。风度俨留天子眷,几筵犹续老成觞。千秋事业江山辟,一代文章馆阁扬。烛影照余赏舍月,恍披金鉴在鳣堂。

清乾隆46年(1781年)韶州知府杨本仁、清嘉庆12年(1807年)韶州知府杨楷、清道光11年(1831年)分巡南韶连兵备杨道殿邦、清同治2年(1863年)曲江知县徐德度、同治9年(1870年)分巡南韶连兵备道林述训等均修茸。清廖燕《重修风度楼记》称:“唐故丞相封始兴郡伯,谥文献,讳九龄张公,旧有祠,邑人思之不置,复于阛阓中建楼曰风度。……韶当南北孔道,而楼复巍然当城四达之冲,使天下人过此,靡不顾瞻徘徊。邑人某某谋欲新之,越三月工竣,嘱燕为记,因书此以告同辈。……康熙甲子七月日,同邑后学廖燕记。”并《登风度楼》诗:“独此危楼在,遗风想象中。功标庾岭胜,诗起盛唐雄。高置身千尺,遥开一眼空。由来经济士,旷世许相同。”

1912年张发奎因战事仅建1层约4m高,4面开圆形拱门水泥平台。1920年韶州政局建路本想拆楼,曲江张氏合族代表张绍基等力陈存楼意义。1934年5月初,李汉魂等发起重建,并筹款1万多元,使之瑰姿足与岳阳楼抗衡。

1965年春陶铸视察韶关市时听取对该楼情况汇报后,决定加建具有民族风格的5层塔式楼阁,并派专人设计,可惜“文革”使之流产。曾改称“红星楼”,

1978年2月拆于建路,而筑于人们心中的风采楼将成为韶城文化徽标,永远风采如初。

另,始兴县风度楼在陈坊城内张文献公祠后栋,左邻文明书院,右靠城隍庙。宋嘉定12年(1219年),知县赵彦偃修。清乾隆17年(1752年),始兴知县胡世科与九龄后裔张浚等重修门堂,树风度楼与文昌阁,18年告竣,《文献公风度楼记》称:“南方入相自公始。……公非但超出于岭南,盖江以南第一人也。……始兴县旧为公之故里。宋邑宰赵彦偃奉建祠祀。至今门堂倾塌。……爰与公后裔张浚等,劝其倡建重修新其堂构,并树风度楼。不数月而告成。”清乾隆59年(1794年),始兴县知县单可基与邑人及张氏族人再修,作《重修张文献公祠堂序》。清道光7年(1827年),始兴知县阳耀祖重修。

转自网络

上一篇: 互助土族自治县(互助土族自治县疫情最新动态)
下一篇: 台湾有多少人口(台湾有多少人口和面积)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