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从陈独秀看近代中国

从陈独秀看近代中国

从陈独秀看近代中国从陈独秀看近代中国(需要的大学生可以采用,记得和答主说一下)随着鸦片战争一声炮响,中国近代史的大门缓缓的打开。从1840到1949,多少仁人志士为了挽救中国而不断改变

陈独秀看近代中国

(需要的大学生可以采用,记得和答主说一下)

随着鸦片战争一声炮响,中国近代史的大门缓缓的打开。从1840到1949,多少仁人志士为了挽救中国而不断改变,不断探索,不断牺牲,而陈独秀就是这众多爱国者中一个典型的例子。陈独秀的思想可以简单的用两个字概括:独特,正如其名般。即使思想发生变革时期,他也保持在自己的独特。这位生于1879,逝世于1942的伟大领袖,我们可以从他的思想历程背后,看到近代中国的独特与倔强。

出生于安徽安庆市城北的陈独秀自幼便失去了父亲。小时候的陈独秀就十分厌恶八股文,喜欢自己研究《昭明文选》,但他在乡试的经历中思考出一生为之奋斗的方向,这对他来说也收获良多。1897年进入杭州求是书院学习的陈独秀如饥似渴的学习近代西方思想文化。尽管因为反清言论被书院开除,陈独秀依旧积极的传播西方思想,寄居在科学图书社楼上,做《安徽俗话报》,并在报纸还差最后一期就满一年的情况下毅然投身于革命工作,由此可以看出陈独秀的果断性和开创性。

从“选学妖孽”到“康党”,从“康党”到“乱党”,再从“乱党”到共产党,陈独秀历经40年,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至1920年5月,陈独秀已经成为一名标准的马克思主义者。在这期间,他的思想经历了多次转变。早年的陈独秀十分痛恨沙俄,曾组织安徽爱国人士举行拒俄大会。随着俄国政局的两次巨变,陈独秀再度关注俄国,但大多以批评和谴责的口吻评论苏俄政策的错误。在这之后,陈独秀对苏俄的态度逐渐好转,并在《20世纪俄罗斯的革命》中第一次正面评价苏俄新政权。当时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使一直对西方文明称赞有加并以此为追求的陈独秀梦想破灭,自然而然的,指导十月革命胜利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了陈独秀新的希望。五四运动爆发后,陈独秀看到了工人阶级的力量并大胆的用实践验证了自己多年思想启蒙的巨大成效。陈独秀运用了自己所掌握的马克思主义知识中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理性的分析了工人的状况和地位,并为他们指明了道路和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从他写的《劳动者的觉悟》中的“劳力者治人,劳心者治于人”可看出。已经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陈独秀通过自己对马克思主义更加深刻的了解,运用多种路径大力传播马克思主义。例如构建以《新青年》为中心的报刊传播阵地,翻译多部马克思主义著作,展开《社会主义批评》等演讲等等。这些无一不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此时的陈独秀由于自己过强的独立性以及马克思主义功底过浅,仍不可避免的犯下了一些错误,其中最严重的就是对资产阶级仍抱有幻想的右倾主义错误,进而导致了北伐战争的失败。

既然已经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那么建立一个无产阶级性质的党派也是一件必不可少的事情。在共产国际的领导下,“南陈北李”:陈独秀和李大钊等一批具有留学经历的先进知识分子,同毛泽东等革命青年一道,大力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并与之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创立了中国共产党。建党的过程并不一帆风顺,即便党建成后也遭受许多非议。当时很多学者认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是共产国际扶植的结果,是个“外来党”。这自然是个十分错误的结论。1920年俄共远东局海参崴分局外国处向中国派遣的全权代表维经斯基来到上海。初来乍到的维经斯基并没有联系到正确的政治力量,甚至还联系了一些无政府主义者。好在在陈独秀的帮助下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者的大本营。维经斯基很快就发现了中国的问题:思想太复杂,呈混乱局面;没有组织,基本没有实际行动。于是维经斯基便建议陈独秀建立工人阶级政党。同年8月,在陈独秀的带领下,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正式成立。虽然共产党是在维经斯基等人的指导下产生,但在对党的性质、纲领、奋斗目标等重大问题上,陈独秀比他们的思路更清晰,认识也更加深刻。因此中国共产党中充斥着浓烈的陈独秀等革命分子的个人特色,何来“外来党”这一说?由于陈独秀的杰出贡献,中共一大上陈独秀被任命为中央局书记,此时陈独秀已达到了他政治生涯的最高顶点。

1926年,国共两党首次合作发动北伐战争。作为当时中共中央的领导人,陈独秀对北伐是十分倡导和支持的。到1927年春,北伐战争已经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战果。然而,随着革命运动的高潮,陈独秀错误的认为左派的活动过火,开始质疑北伐战争。同时陈独秀过于相信蒋介石的革命性,未看穿蒋介石反革命势力的日益膨胀,在右倾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北伐战争以国共决裂,爆发内战结束。

大革命的失败,共产国际对作为总书记的陈独秀进行了强烈谴责,而陈独秀认为共产国际应付更多责任,而不是让他承担全部责任。被指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陈独秀被撤销了总书记的职务。陈独秀在苦闷中不断反思,落魄的他开始接受了国际托洛茨基派的观点,既反对斯大林的左倾暴动路线,也低估了农民运动的力量。正由于他反对斯大林,反对拥护苏联的思想从根本上反对了中共中央的政治路线,1929年11月,陈独秀被开除中国共产党,但仍与中共有联系。1938年,被王明等人指控为日本间谍的陈独秀彻底与中共决裂。此后陈独秀一直对共产主义进行反思,直到1942年在四川江津病逝,陈独秀为无产阶级解放中国的伟大革命事业才落下帷幕。

从对西方文明的向往到对法兰西文明的摒弃;从对俄国的痛恨到对苏联的赞美;从对无产阶级的坚定到对共产主义的反思,陈独秀的思想和他的人生一般大起大落,也正是他这样独特的思想决定了他的一生。从陈独秀的思想历程中我们不难看出,无论何时,陈独秀都保持着自己独特的思想风格,而这份独特让他当上了中共的总书记,成就了人生中的政治巅峰,也让他被开除出党,在低谷中度过余生。我个人认为,陈独秀犯的最严重的错误便是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这也是当时大部分革命青年,甚至共产国际代表犯下的错误。从马克思主义传播到发动革命战争只不过短短几十年的时间,统治了西方几百年的资本主义思想直到今天仍旧问题不断,更何况缺乏实际经验的中共呢?犯下错误的原因主要有三:一,中共刚成立,很多事情要靠共产国际给予帮助和指导,而中国当时的国情与苏联国情不一样,共产国际却依旧照搬苏联的道路,导致发生了错误。二:当时社会上的绝大部分人,对农民革命运动的力量认识不足。他们对农民的认识还停留在封建、愚昧、自私自利的印象上,严重低估了农民运动的影响力。之后的中共领导人毛泽东便严重吸取这一教训,积极发动农民运动,充分利用了广大农民的力量,最终带领着人民走向了胜利。三:对资产阶级抱有幻想,没有清楚的意识到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放弃了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进而导致革命的失败。

如果让我挑选一位人物来代表近代中国,毫不犹豫的,我会选择陈独秀,不为别的,就因他那独特的思想和始终如一的倔强。近代中国不也如此吗?一直被打压,被侵略,效仿他国的革命经历也统统失败,在这样绝望的情况下中国仍不放弃,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在实践中不断改善。错误又如何,失败又如何,只是这条路行不通而已,何必在乎他人言语。近代中国就如同婴儿般抓爬摸滚,在狼狈中不断成长,最终带着浓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向成熟。不论过程有多艰辛,中国也始终没有放弃,陈独秀不也是吗,病逝前也心心念念着改革的事业,即使已被中共开除,仍不忘初心,坚持使命。正是这种百折不挠的倔强精神和坚持自我的独特主义让陈独秀在历史的长河中脱颖而出,闪耀于人类文明的上空。作为二十一世纪新青年,我们要学习的,更是陈独秀身上,近代中国身上的那种精神:永远保持自我,绝不随波逐流,坚持个人特色,从不轻言放弃。唯有如此,我们的人生才会充实饱满,梦想的橄榄枝也会如约而至。

应当讲现在的青年是幸福的一代,因为我们没有战争的硝烟和恐怖,没有饥饿的侵袭与困忧,也没有经历人性的扭曲与催残。但是,在市场经济中的青年人却有一种两难困窘。现代人说:“我们工作得还不够累么?还要思考?”这本来没有任何问题,但是长久以往,一个民族鲜有人仰望星空入神思考的话,国民素质及发展前景都是令人堪忧的。前辈们用鲜血给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而我们是否也应该想一想现在的生活中有没有什么令人担忧的问题?

如何在当代发扬陈独秀精神,这是我们要考虑的一个问题,现在的我们站在历史的前台,面对的是前辈的希望与后辈的期望,我们如何做到在现在这样一个物质文化极度膨胀的社会里保持一颗还有高度信仰的内心?

我们要以“陈独秀”精神之民族责任感时刻提醒自己,在思想的大潮中不断的反省自己,我们不需要去抛头颅、洒热血,但是我们需要有着坚定的内心来给自己及社会提一盏灯、指一条通往光明的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是先辈们给予我们的精神力量,如何继承并发展这样的精神力量就成为了我们当代青年应该深思的一个问题。望五四之光一直闪耀在祖国大地!

有人说,青春是一首歌,回荡着欢快、 美妙的旋律;有人说青春是一幅画, 镌刻着瑰丽、 浪漫的色彩。100 年前,为了驱逐黑暗、争取光明,为了祖国的独立和富强,陈独秀和一群意气风发的青年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最动人的凯歌。陈独秀的精神,表现出青年人对我们民族炽热的爱,对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关注,表现着青年人的责任和使命。今天,我们这一代青年人有幸生活在改革开放的大好时代,有幸 站立在世纪和千年交汇点上。 我们是幸运者。 面对新世纪, 我们责任重大。 我们回顾发扬陈独秀的青年精神,认真思索着,自己应该拥有一个怎样的青春,怎样的人生。

一切伟大的历史事件,都会在推动时代进步的同时,留下宝贵的思想财富,让一代又一代人从中获得启示、汲取力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顾历史,缅怀先烈,从五四运动的理想中把握时代的使命,从陈独秀精神的传承中总结历史的昭示,这对于激励广大青年和全国各族人民,满怀信心地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00年前的春天,五千年中华历史迎来新的转折。五四运动如一声春雷,震醒万千暗夜中徘徊的灵魂。它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为中国的未来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作为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是抵御外侮、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强大精神支柱,是激励全体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宝贵精神财富。 100年前,五四先驱陈独秀和他的同袍们以高尚的爱国情操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诠释了五四精神的丰富内涵;100年来,作为五四精神忠诚的继承者,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中国的发展繁荣、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开辟着前进道路,不断丰富和发展着青年精神的时代内涵。

今日之中国,面对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从陈独秀的所作所为中的宝贵遗产中汲取智慧,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实现民族复兴的正确方向;从时代赋予青年的历史使命中寻找方向,激励当代青年把个人理想融入全民族的共同理想,奏响更加激昂的青春乐章。这是我们对陈独秀最好的纪念,也是对五四精神最好的传承。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陈独秀的精神在振兴中华新的实践中放射出更加夺目的时代光芒,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矢志追求的民族复兴梦想,必将迎来更加光明的前景。

当一批一批的青年逐渐成熟,又同时有一批一批的青年成长起来。人们历来把青春视为花朵一般美丽,黄金一样宝贵。这是因为它蕴藏着蓬勃的生机,包含着无限的追求,凝聚着不竭的活力,它是热血、激情、理想、信念、奋发向上的精神和无穷创造力所汇积的最美妙的交响曲。而我们作为新一代的青年使者,新时代的建设就是我们成长的基石与前进的力量。

作为新时代的、年轻的我们,我们所具备的不仅仅是青春,还有青春闪耀在我们身上的光芒,我们有热情而充满活力,我们有激情而充满斗志。我们要珍惜青春年华,牢牢抓住时间骏马的僵绳,从知识海洋中不断吸取常青的营养,在发展外向型商品经济的社会实践中锻炼成才,才能让青春燃烧得更加灿烂,才能让我们这样的青春使者将力量散发到世界各地。

“青春是人生中最充满活力的时候。在你还年轻时,是最容易冲破陈旧,创 造奇迹的。 ” 爱因斯坦、 爱迪生以及很多科学家在得出他们最初伟大的发明成果时, 都处于二十几岁, 他们都用青春为人类创造了奇迹。 对于年轻人来说,年轻应该是追赶“太阳”的壮丽,而不是安候“月亮”的悠闲。虽然 追赶“太阳”的道路是坎坷的、崎岖的、非常人难以实现的,但也值得去尝试。 当青春悄悄出现在地平线上时, 就预示着生命终会被青春的阳光照耀, 从此刻开始变得 温暖、灿烂而且有活力,青春穿越了人群,谱写了一曲美丽的歌。 青春如歌, 不过这支歌是靠奋斗与不服输的精神, 才会动听和耐人寻味。 古人中说: “少 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里面的“少壮”写的正是人们年轻的时候。提醒人们,年轻时若 不去追“太阳” ,到老了,就没有了追逐的勇气与实力了。 为什么很多人有才华, 但却是没有用才华为自己创造美丽的天空呢?因为他们只是在欣 赏着“月亮”洒下的皎洁月色,却没有努力追赶“太阳”的万丈光芒,从而荒废了自己风华 正茂的青春。 所以说,人们用

生命谱写的青春之歌,完全取决于“太阳”在人们心中地位是不超过了 “月亮” 。如果是,那么,这首歌一定是如高昂的山峰壮美动人的;如果不是,这首歌一定 如涓涓溪水平淡无息的。 让我们追赶太阳,把握青春,为自己谱写一首赞歌吧!双脚踏翻尘世浪,一肩担尽古今愁。陈独秀一生跨越了时代,却还得回过头,艰难地走两步,退一步,又要争取多走两步。 满腔都是血泪史,可叹无处著悲歌。对于时代来说,陈独秀很小,但这个时代巨浪里渺小的人物,最终,让历史吐出了重重的叹息。今天,我们不读陈独秀,便不知爱国为何物,更不会知道,在历史洪荒中,一个渺小的人负重奋力前行时,究竟需要多大的勇气。

上一篇: “新疆若干历史问题研究座谈会纪要”的心得体会范文(精选3篇)
下一篇: 人教版高中教科书的中国近代史进程思想篇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