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书名,就知道很有意思了,定睛一看,果然。
单纯的看历史略显枯燥,有点冗长的研究意味,结合点其他的,比如经济、地理之类的来看就会有趣多了,也是从不同角度窥探历史的发展。从唐诗看历史,高!
既然是以唐诗为切入点,那是不是看待历史的视角多限于文人墨客,并且主要以唐朝及其之前不久历史为主要内容?(主要是唐宋之间)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从门阀士族说起。 以前不甚了解,现在一看东汉末年,一直到南北朝,门阀士族的力量竟如此之大,那时皇权应该不如后续朝代那么集中。门阀力量强大的一个原因便是可以拥有大量的依附人口,甚至私人军队。三国里刘皇叔和曹老板招募乡勇可见一斑了。到了东晋应该是门阀士族的鼎盛时期了,王谢两大族辅助东晋的建立。直到唐亡后的五代十国,各政权建立者和氏族联系微弱,以及政权的频繁更替,门阀氏族也没落了。王谢堂前燕也飞入了寻常百姓家(不是)。 关于氏族的典籍:《氏族志》,《姓氏录》——皇权干预氏族排序。可能后来大家慢慢发现啥氏族不氏族,不过是个浮名罢了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科举制的前世今生。 人才选拔制度的演变:先秦世卿世禄制、两汉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科举制大家都听过,其是在不同朝代逐渐完善的,也不是笼统的一个考试,而是有很多细分的类别,如秀才科,明经科,进士科,明算,明法,明书等。(科举制和现在的人才选拔制度形式上貌似没有很大的区别啊,现在的有高考,高考里还分文科理科,美术,摄影等,还有国考省考等)。 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啊 结合后面的“画眉深浅入时无”,不得不说我国的考试制度真是历史悠久,底蕴深厚。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中国中古城市空间格局。 城市空间的三个维度:地域空间(城市规划、城市布局等)、社会与政治空间(居民结构、社会结构、城市管理制度等)、精神空间(城市文化、城市观念等)。 西安(长安)—洛阳(西京)—开封(汴州、东京)—杭州(临安),这都城的迁移有点意思。 传统古代都城格局——三重城,即:宫城、里城、外城,外城又通常划分为街、坊、市。宫城就是皇宫了,里城一般是官署,坊市则是居民的主要活动区域。不同朝代,宫城、里城的变化是不太大的,主要变化的是坊市。而外城的变化,又伴随着社会、政治、制度的变化。比如,唐时期长安实行的相对封闭的坊市制度,夜晚还会实行宵禁;北宋时期开封的街市制就开放多了,不只是特殊的住宅才能对街开门,普通的店铺也能临街了,也算是促成了宋的经济繁荣。
关于中国古都的一些参考:《长安志》、《东京梦华录》。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与“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交通与古道。 唐朝的交通和古道将这两句看似无关的诗联系了起来。小时候对道路交通的重要性颇有感触。唐时期的交通网以长安为中心辐射到各地,包括陆路和水路,这些水陆交通线上则分布着一个个驿站,这就是驿传制度。
在86版三国演义中,邓艾偷渡阴平足见入蜀之难。广义上的蜀道,自秦川南下达成都,即秦蜀古道。秦蜀古道,除了具有商业和经济上的价值,也是南北文华沟通的路线,体现之一便是北人避难之路——蜀地常是关中皇帝避难之地,看来蜀道时不仅路难走,时运也不佳啊。
偶然间从评论区发现一本结合地图和历史的书:《地图上的中国通史》。
放妻/夫书——宽容包容的政治和社会氛围。
放妻书:凡为夫妻之因,前世三生结缘,始配今生夫妇。若结怨不合,必是冤家,故来相对。既以二心不同,难归一意,快会及诸亲,各还本道。愿妻娘子相离之后,重梳蝉鬓,美扫蛾眉。巧逞窈窕之姿,选聘高官之主。解怨释结,更莫相憎。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有趣有趣
后面就不结合唐诗介绍了。
某打小就对历史很感兴趣,对老物件亦是如此。整理历史脉络,发掘老物件上的岁月痕迹和故事,借物重现往昔,是件很有趣的事。就此看来,考古学是一个甚合心意的方向。虽然未能如愿,不过现在也在闲暇之余探究一二。
时光易逝永不回,往事令人回味。 时间是我们无法跨越的障碍,我们如何更好重现历史呢?历史典籍自不必说,但总归有其局限与不足。历史是流逝的现在,很多东西并没有消逝,而是隐藏在桩桩件件的事物上,隐藏在山河地理中,隐藏在社会里。近来,越感历史研究应当与其他方向相结合,比如地理,建筑,美术,文学,宗教,科技等等。 历史是一个庞大的学科。
比如敦煌石窟中,包含了不同朝代的所塑的佛像。随着佛教文化从舶来品到修炼本土化,佛像也由高鼻、深目等西域特点,转变成慈眉善目的汉僧形象。再比如佛教从舶来品到本土化,佛教的内容与形式的变化,其与历史有斩不断的联系。比如佛教本土化后的实用性,神的职能化,小乘佛教与大乘佛教。佛教的变化亦体现在相关建筑形式上。
这本书从唐诗的角度谈到了很多,以诗眼为起点,切入所处历史背景,回溯历史渊源,前窥历史走向。内容上不仅涉及历史背景,也谈到了很多民俗,古风,内涵很是深厚。 书中的一些插图很精美,特别是敦煌壁画相关的一些画集(网上一搜,价格不菲,买不起买不起)。不过文中也缺少一些参考图,比如探究西北地区地理与历史关系,以及石窟类型时,如果结合参考图就完美了。
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