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篇文章写于2019年
两年前,我看到了一部叫《迷失Z城》的电影,讲述一群考古学家在通往原始秘境的途中发现了古老被遗忘的文明,从此神性的召唤在驱使人们内心深处拥有了黑夜的光明。
那个导演叫詹姆斯·格雷,这也并非是我第一次观看他的电影,时间再往前一些,我还看过《两个情人》和《移民》,类型和主题都不一样,却在他朦胧诗意化的镜头下产生了别样的的电影语言。
《迷失Z城》
《移民》
《两个情人》
布拉德·皮特,我们所熟知的好莱坞巨星,在今年他忙碌于戛纳国际电影节和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他的两部电影《好莱坞往事》和《星际探索》均入围了主竞赛单元,他忙着跑宣传,忙着介绍电影,忙着在接下来的颁奖季里面收获一番。
两部电影风格完全不同,交给他表演的任务也绝不类似,在他的塑造下,两个角色收放自如,毫无做派。
但时光荏苒,我发现了皮特的性格在往更沉静的角落蔓延。
《好莱坞往事》
《星际探索》
据说皮特是詹姆斯·格雷的影迷,所以自己成为了制片人和男主角,意在拍摄一部太空题材电影,詹姆斯·格雷名气并不如昆汀,皮特的赞赏对他个人而言是很好的商业投资。
但未曾想,这部电影收获了影评人的放肆称赞,却在普通观众面前成为了平庸之作,就连票房也都一般,国内的豆瓣电影只停留在了7.1分。
威尼斯红毯主创人员
我几天前便坐在电影院看完了这部电影,很庆幸的是在场观影的十余人均无一人离场,且大家伙都沉浸在了太空探索的空间里。
直到最后,我眼眶泛泪,并不是因为那一场父子生离死别的戏码,也并非整个过程皮特的自我探寻,而是在最后,他回到地球,旁白读到:去爱,去探索,去珍惜美好的当下。
我终于流下了今年观影的第一滴眼泪,当你看电影越多,越难以反应当下最真实的状态,而《星际探索》却做到了。
但这部电影被常规的理论派骂的狗屁不如,我开始思索,所谓“电影”,或者所谓“类型电影”,怎样才能在艺术和商业中找到平衡。
后来我又想,詹姆斯·格雷不是克里斯托弗·诺兰,他无法在个人表达上和商业技术中做到高度统一,他也不是阿方索·卡隆,有关《地心引力》的科技输出和情感展现,他也无法兼备。
那我为什么那么爱《星际探索》呢?这个问题和我当初看《迷失Z城》的疑问是一样的。
正是因为他的不同,所以才在探索的道路上一直力求保留自己的个人表达。也是我们所说的“作者系电影”。
前有克莱尔·德尼的《太空生活》一直在挑衅观众的认知,后有《星际探索》在放大作者系电影本真的魅力。
这一年来,太空题材的电影只是一个虚幻的背景,我们对于太空的认识实则很粗浅,唯一能够感知到的,是导演本身所要阐述的价值观念和一种语言的馈赠。
《星际探索》并不是常规的特效大片,装置着一个感人的情感故事,撩动着观众的好奇心和视觉享受。
当然,我们仍然被漂浮的万有引力而迷惑着,想象着太空的无边无际,想象着人类的孤独感,更想象着他如何战胜自我的恐惧,回到地球,去找回他所拥有的美好生活。
影片以“旁白”和“散文诗”的叙述来展现人物的内心,这也是格雷首次使用画外音来拉近与观众的距离。
皮特所饰演的宇航员,是一个“自我主义者”,他装作微笑,装作若无其事,装作和普通人一样,却仍然逃不开对自我的审判。
如果你也曾觉得自己格格不入,如果你也是一个孤独患者,那么罗伊这个角色将会带你走进斑斓的宇宙,去感知他的喜怒哀乐。
在《2001太空漫游》中,库布里克开启了万物生命的启示,这是一个宏大的命题。但是在《星际探索》中,詹姆斯·格雷把命题缩小至人本身,这本来就是一个不讨喜的结构,观众不爱也有道理,加之缓慢的节奏,悲伤而惊惧的背景音乐,观众很难和人物本身产生联系,最大的可能性也只是追踪其故事的脉络,比如他追寻最后,却换来了父亲的冷漠和疏离,比如他开始自省,发现父亲追求的那片荒芜并不能唤醒爱的本能。
罗伊这个人物,是宇宙中的一粒尘埃,在沉浮的时间中,与孤独作战,那些看上去酷炫的追车戏码和诱杀行为都在理论一派的口中荒唐无稽,他们提出为什么他能用一块破门板去抵挡无数颗陨石?他真的是一个宇航员吗?这点常识都没有?
格雷和皮特或许都考虑过这个问题,所有的导演在拍摄太空题材电影时,都被原理知识折磨得够呛,我们承认一点,其中的宇宙理论稍显偏颇,导演的重心也并非描述宇宙本身,这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他不是库布里克,更无意做库布里克。
在他作者系的电影思维中,我们为什么要探索星际空间成为了故事的根本。
浮游、孤绝、哲思
三个中心词构成了《星际探索》的致命主题。
罗伊因为父亲的离去而变得毫无安全感,他加入到父亲一生追逐的事业中,只是想让自己的童年记忆变得不再如此伤感,可是他的内心很空无,他无法面对自己的生活和爱人,在一次次闪回的老旧印象里,我们可以一瞥罗伊的断梦残影,他的心里面,无法通过释放来解决自己的孤僻。
太空像是一个虚幻的背景,他存活在一个幻境中,虚虚实实,需要自己一步一步去寻找。
与其说《星际探索》是一封写给孤独患者的情书,倒不如说这是布拉德·皮特写给自己的诗篇。
他投射了自己很多情感在这部电影中,那些虚无缥缈的太空生活,是他与自己的和解,看着父亲为了该死的理想价值而远去,看着自己在剩余的生命中毫无意义,他知道,眼前的美好才是他值得拥有的。
他像那些被世界抛弃的孩子,一直在寻找安全的堡垒,一直在和自我做挣扎。
这也是我为什么会看完本片热泪盈眶的原因,它虽然在克制的语境中逐渐在疏离我,却让我的情感找到了归属。
然而回归到“作者系电影”对观众的挑战,却一直都是模棱两可的,人们缺乏这样的耐性去挖掘宇宙黑洞的能量,在那无尽的黑色空间里,有太多人类投射的感情色彩,像烟火般绚烂,也像万事万物般沉静。
这是一部温柔而感伤的电影,我们心底都住着一个“罗伊”,渴望幸福,渴望被爱,为这,我们将穷其一生,无尽探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