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无疑是世界上对毒品管控最严格的国家之一。而海洛因,则以世界毒王的名号,被我们从小熟知并警戒。但大家可能有所不知,海洛因的过去,竟像感冒药一样的普及。
它不但价格低廉,还能在任意药店买到。光看制药商拜耳为它起的名字——Heroin(象征着英雄),就能窥见人们对它寄予的厚望了。因效果显著,海洛因更是“万能药”一样的存在。
拜耳牌海洛因止咳药
这也造就了全民吸毒的畸形年代,人称为“大狂欢时代”(The Great Binge)。
以下都是上世纪的真实写照:
妇女走进街尾的药店,买了几瓶海洛因,除了能给大儿子止咳外,还能治治小儿子整天哭闹的臭毛病;
中年人手中托着几粒海洛因药片,喂给他胃癌晚期的父亲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登山爱好者担心无法登顶,服下几粒海洛因后顺利地打破自己的登高记录。
不过,魔鬼海洛因能如此风光,还是靠它的兄弟阿司匹林帮忙“开的路”。
阿司匹林,你应该早就听说过它的大名,世界上几乎3/4的人都服用过这种药。名扬世界超过百年,它仍然稳坐着“世界医学史三大经典药物”之位,与青霉素、安定并驾齐驱。其解热镇痛效果奇佳,人称“天使药丸”。
这一位是魔鬼,一位是天使,为什么还能称兄道弟?
原来化学家——费利克斯·霍夫曼(Felix Hoffmann),正是海洛因与阿司匹林共同的父亲。
费利克斯·霍夫曼
而要道明白这一切恩怨,还得从霍夫曼的孝顺说起。
1897年,在拜耳制药实验室工作的霍夫曼突发奇想,把手头正在进行的煤焦油研究放了下来。因为老父亲的病情,他决定着手改进水杨酸这种古老的止痛抗炎药。
早在公元前,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就在著作中提到了,用柳叶汁来镇痛和退热的案例。只是像中国传统医学一样,这其中的功效来自哪一种有效成分并没有人知晓。直到19世纪,一位苏格兰医生用柳树皮提取物治疗,并将实验报告发表在权威杂志《柳叶刀》上。原来,柳树之所以可以镇痛退热,是源于有效物质水杨苷。
此后,水杨苷的衍生物水杨酸,则被广泛用于风湿病、关节炎、痛风的治疗。
霍夫曼的父亲,正是关节炎患者,也享受过这种药物的恩惠。只是长期服用水杨酸驱除关节疼痛,却也给他带来了新的痛苦。且不说水杨酸药物口感火辣、难以下咽,它还是一种中强酸。这对胃部的伤害是十分明显的,包括损伤胃黏膜、导致胃出血等。所以霍夫曼父亲想要缓解关节炎疼痛,就必须忍受呕吐、胃痛等副作用,进退两难。
当时的霍夫曼,是铁了心要改良这种需求极大、缺陷极大的药。查阅和整理了一系列的论文,他找到了一些灵感。例如乙酰水杨酸,其副作用较小且药效同样显著。在同事的协助下,霍夫曼完成了整个生产工艺的研发。其实对于乙酰水杨酸的发明,历史上是有争议的*。不过无论如何,拜耳关于其最早的实验记录是霍夫曼写下的,而拜耳官方也承认了霍夫曼发明人的身份。
*注:一说法是,霍夫曼是在艾兴格林指导下合成的,只是目前还没有直接证据。详情可参考方舟子的科学史上著名公案——谁发明了阿司匹林?
只进行了基本的动物实验后,霍夫曼就先在自己身上做了实验。之后,他更迫不及待地让父亲服下这种还未上市的药物。效果是不出意料的好,父亲的病情更像是久旱逢甘霖。乙酰水杨酸的镇痛效果非常好,药效也更长。当然,最重要的一点还是父亲的胃疼已经大大减轻了,可谓两全其美。
很快,霍夫曼背后的大靠山拜耳制药,就注意到了其价值。1899年,拜耳便为此申请了各种专利,专利号36433。乙酰基的首写字母“A”,绣线菊中的“Spir”,共同组成了一个新词Aspirin,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阿司匹林。
乙酰水杨酸
就这样,一颗摇钱树的种子已正式埋下。不过,让这颗种子长成参天大树的,还是拜耳的营销手段。拜耳对阿司匹林的最初推广,并没有太多广告。它更多的是将这种药免费发放给医生们。而阿司匹林惊人的疗效就是最好的广告,绝对谁用谁知道。这也是拜耳首创并传承至今的推销手段,比起现在那些患者自白式的拙劣广告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仅仅两年,各医学刊物上关于阿司匹林的文章达到了160篇。阿司匹林的横空出世可以说拯救了世界,当然它也让拜耳发展成为了如今的庞大帝国。
而发明者霍夫曼则深藏功与名,又投入到新的研究当中。回溯到1897年8月10日阿司匹林被发明的时间节点。当时,霍夫曼成功地将水杨酸改良变为乙酰水杨酸。也许是受此启发,他打算以类似的方法改良其他药物。不过,这次被霍夫曼“临幸”的是一种颇具争议的药物——吗啡。
吗啡(morphine),虽拥有来源于梦神美丽优雅的名字,但它可不如希腊神话里的神仙那般静谧美好。他的前身正是臭名昭著的阿片(鸦片Opium),其危害人尽皆知。
为了帮助人们戒掉鸦片瘾,十九世纪初,一位德国的药剂师从阿片中分离纯化出吗啡。此后几十年,吗啡也就成了世界上镇痛效果最强的物质。然而作为强效止痛药,吗啡依旧没有摆脱阿片类药物祖传的高成瘾性。当时不少人,还曾将吗啡当作戒大烟的特效药,危害可想而知。少帅张学良就曾用吗啡戒烟,结果是针孔遍布全身,都没有地方下针。
因为频繁注射吗啡而浑身针孔的病人
面对这样一把双刃剑,霍夫曼自然是满腔热血。有了之前阿司匹林的经验,这回霍夫曼可谓轻车熟路。仅用了11天,他就合成出了二乙酰吗啡,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海洛因。
虽然霍夫曼并不是世界上首次合成此物的化学家。但这一次意义重大,原因是霍夫曼的新发现很快就引起了拜耳的重视。
也许是剂量关系,又或者是摄入方式不同,拜耳内部的动物实验和二十多年前的截然不同。1874年,伦敦的化学家将这种物质注射入白兔体内,白兔产生了惊恐,大量流唾液,呕吐等剧烈反应。然而,拜耳的动物实验却没有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且其镇痛的效力比起吗啡至少要高出4至8倍。所以拜耳认为这是医药学史上的重大突破,同时也表彰霍夫曼的卓越贡献。他们还为二乙酰吗啡取名海洛因Heroin,德语中英雄的意思。当时,谁也没想到这样正派的名字,竟成了历史上最大的恶魔。
拜耳十字曾是世界上最大的霓虹灯广告
当时医学界已为吗啡的成瘾性焦头烂额,所有人都期待着可替代性药物的诞生。为了抓住这一机遇,拜耳决定顺水推舟,放弃冗长的临床实验,直接生产上市销售。
“不会上瘾的吗啡”,正是拜耳宣传海洛因的口号。一经推出,它就替代了吗啡,成为市场上最强的止痛镇静药。其效果也的确明显,久咳不止的肺痨病人,一经服用就像是来到了天堂;抑郁的病人服用后,世界瞬间变得开朗起来;当年,就连疯人院都开始用海洛因治疗,美其名曰“安抚痛苦的灵魂”。
渐渐地,人们发现海洛因似乎对所有病痛都有效。咳嗽来一发,牙疼来一发,头疼来一发,例假疼来一发...昏沉、眩晕等不良反应,根本不值一提。
注意拜耳的广告词,其实这个问题到现在还未解决
之后拜耳则更加放肆,公然宣传海洛因可以治疗吗啡瘾,称其为替代吗啡的完美产品。1899年,拜耳公司每年就产出约一吨的海洛因,并将其出口至其他国家。而这其中,美国的市场则最为热情。原因是那时的美国,已有很大规模的吗啡瘾君子“嗷嗷待哺”。也是此时,海洛因才与毒品正式挂钩。
其实海洛因在早期并没有发什么关于成瘾的事件,主要是因为设计成口服制剂。这使海洛因起效缓慢持久,服用者并没有强烈的快感,只会觉得全身都很放松。但到美国情况就不一样了,这里不得不感叹美国人民想象力的“伟大”。成群瘾君子很快就放弃了吗啡,改为大剂量吸食、注射海洛因。他们被瞬间冲到顶点的快感吞噬。自此,海洛因的销量大涨。而1910年后,美国的《排斥吸食鸦片法案》更是将海洛因的滥用推向了高潮。
于是,历史上最畸形的一段时期到来了。那时,瘾君子大可不必偷偷摸摸地在阴暗的角落交易。他们大摇大摆地走进药店,花上不多的钱就能买到15g用精美玻璃瓶装着的海洛因。看下面这幅广告,阿司匹林与海洛因同时出现在了同一副海报上,就足够魔幻。
拜耳的广告,阿司匹林与海洛因
但拜耳又何尝不清楚海洛因的底细呢。当时早有医生提出异议,认为海洛因还未经严格验证,不应直接销售。而且少数科学家也发现了,海洛因在肝脏内会被代谢为吗啡。这也是海洛因与吗啡为何如此相似,且又有奇效的原因。
吗啡与海洛因的分子式
只是拜耳公司为了多卖几瓶药,选择了隐瞒这些副作用,找各路专家背书。稳赚了十几年,直到1913年拜耳才停止了生产海洛因。虽然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大多数国家也已禁止了海洛因。但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被放出来的恶魔已再难关上。即使这种合成药物价格一下涨了上万倍,但几十年的发展已让它问鼎世界毒王称号。
回到其药用价值身上,海洛因也只用于无力回天的晚期癌症患者,但争议依然巨大。
其实,自1898年以来,药物缓解疼痛的进展就已举步维艰。直到现在,患有慢性疼痛的人都急切需求着一剂安魂药。但人类对如此“英雄式”的药物已不抱期望,它们救的人已不足以抵消害死的人。
而说来也讽刺,吗啡当初被用来治疗鸦片瘾,海洛因则被用来治疗吗啡瘾。仿佛是宿命一般,另一种阿片类药物美沙酮被用来治疗海洛因瘾。人类似乎被罂粟这种植物玩弄于股掌之间,每一次都中招。
不过随着海洛因走向万劫不复,他的大哥阿司匹林则成了一个大宝藏,可谓“同爹不同名”阿司匹林,从起初治疗风湿扩大到缓解发热、预防中风。1982年英国药理学家约翰因为发现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过度凝集作用获得了诺贝尔奖。1988年澳大利亚教授提出阿司匹林可以预防癌症。
拜耳的官网中,现在依然骄傲地记录着公司生产阿司匹林的经过,但却丝毫未提及海洛因。而霍夫曼,则背着海洛因发明者的骂名,于1946年孤独地死去,无妻无子。也许只能同光荣而不能共耻辱,靠霍夫曼发明发家致富的拜耳,当时连讣告都没有发。
*参考资料
Cecil Munsey.HEROIN® and ASPIRIN®The Connection! & The Collection!.2005
Shauna S.Roberts.Take two: Aspirin New uses and new dangers are still being discovered as aspirin enters its second century
吴军.拜耳公司的两种药.文明之光
霍夫曼:站在天使与魔鬼之间.中国科学报.2014.11.14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