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历史历史学历史学家一、历史:“客观的真实”与“呈现的真实”1.1、历史:“客观的真实”与“呈现的真实”关于历史是什么?或者说历史告诉我们什么?是关于历史这门学问难以绕开的问题。(1)历史是有“意志”的吗?(2)历史是客观的吗?我们所能讨论的是:(1)历史研究就是为了“求真”?(2)我们所能把握的历史仅仅是“呈现的真实”。1.2福柯——伟大的不确定性人类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了带有千条支流的水道,带有万条航道的大海,交给了处在一切事物之中的伟大的不确定性。……他将去的地方是未知的——可他一旦上了岸,那地方其实就是他的故乡。态度:以怀疑的态度去看待历史的真实性。《规训与惩罚》:规训:用规范来训练你惩罚:监狱的产生《知识考古学》:将知识还原到其最初的状态。概念史:研究一个词在历史中的变迁、演化过程。例:封建:意识形态普通百姓的接受夫人:一品大员的妻子下沉的趋势《性史》:性别史的研究,不同地域的不同点《词与物》:生活中的一个词汇与事物不是对等的。例:大家都是人,却都不是人(形而上、形而下的问题)《疯癫与文明》:精神病人,一个社会认定的精神病是否为精神病。1.3对历史研究的界定——记忆从宽泛的角度说,历史研究探讨的是以什么方式与过去建立联系。
就目前来说,大家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历史研究是作为“记忆”的延续,正类似于个人有着自己的记忆,没有记忆的人也是不可想象的;同样的,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文化,也需要延续自己的记忆。至于这样的界定赋予了史学怎样的功能,以后再详说。a.历史与记忆——弗兰西斯培根的论述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Bacon,1561-1626)在尝试对人类的学问进行划分时,就表示,“对人类学问(learning)的最好分类是根据学问活动的主要场所——理性灵魂(therationalsoul)——所有的三种主要官能而作的分类。”由此,他也指出,“历史与记忆相关,诗与想像相关,哲学与理性(Reason)相关。”——何兆武主编《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北京商务印书观,1999年1.5历史与记忆——雅斯贝斯的论述雅斯贝斯(KarlJaspers,1883-1969)对历史认识的思考,也强调人类历史通过记忆与现在联系起来,因此,“历史是记忆,我们不仅懂得记忆,而且还根据它生活。如果我们不想化为虚无,而想获得部分人性的话,历史就是奠定了的基础,我们继续受它束缚。”——雅斯贝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魏楚雄、俞新天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年1.6历史与记忆——哈布瓦赫的论述“我们关于过去的概念,是受我们用来解决现在问题的心智意象影响的,因此,集体记忆在本质上是立足现在而对过去的一种重构,哈布瓦赫无疑是第一个强调这一点的社会学家。
”“我之所以回忆,正是因为别人刺激了我;他们的记忆帮助了我的记忆,我的记忆借助了他们的回忆。至少在这种情况下记忆的唤起并无神秘之处可言。”——莫里斯哈布瓦赫著:《论集体记忆》(OnCollectiveMemory),毕然、郭金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我们关于过去的概念,是受我们用来解决现存问题的心智意象。”《社会形态学》二、作为现代学科之历史学2.1作为现代学科之历史学(1)现代知识谱系中的历史学(2)学科分野之意义2.2学科作为特定历史时空的形式学科是特定历史时空的形式,透过曼海姆(KarlMannheim)及知识社会学,我们可以了解知识可能是建构在意识形态或利益的基础上;而傅科又率先让人意识到学科/规训是“生产论述的操控体系”和主宰现代生活的种种操控策略与技术的更大组合。2.3学科的形成标志如华勒斯坦(ImmanuelWallerstein)所揭示的,我们今天已经习惯了把有关社会进程和社会结构的知识,给予不同类别的学科称谓,其中最重要的有:人类学、经济学、历史学、政治科学和社会学。当中最少有三个学科在19世纪以前是没有的。在19世纪的后半叶(约在1850-1914年),有三种主要方法把这些学科制度化:大学以这些学科名称设立学系(或至少设立教授职位),成立国家学者机构(后来更成立国际学者机构),图书馆亦开始以这些学科作为书籍分类的系统——华勒斯坦(I.Wallerstein)等著:《学科知识权力》(CulturalSocialStudiesSeriesNo.1Disciplines,Knowledge,Power),刘健芝等编译,北京三联书店,1999年2.4学科的形成——史学以史学来说,西方史学传统从名义上发轫于两千多年前,但截至18世纪,历史研究也才取得一种文艺类别、学科和“科学”的地位,拥有自己复杂的历史,并取得一种职业地位History:FromHerodotusHerder),陈恒、宋立宏译,北京:三联书店,2003年2.5胡适《〈科学与人生观〉序》(1)根据于天文学和物理学的知识,叫人知道空间的无穷之大。
(2)根据于地质学及古生物学的知识,叫人知道时间的无穷之长。(3)根据于一切科学,叫人知道宇宙及其中万物的运行变迁皆是自然的,——自己如此的,——正用不着什么超自然的主宰或造物者。(4)根据于生物的科学的知识,叫人知道生物界的生存竞争的浪费与惨酷,因此,叫人更可以明白那‘有好生之德’的主宰的假设是不能成立的。(5)根据于生物学、生理学、心理学的知识,叫人知道人不过是动物的一种,他和别种动物只有程度的差异,并无种类的区别。(6)根据于生物的科学及人类学、人种学、社会学的知识,叫人知道生物及人类社会演进的历史和演进的原因。(7)根据于生物的及心理的科学,叫人知道一切心理的现象都是有因的。(8)根据于生物学及社会学的知识,叫人知道道德礼教是变迁的,而变迁的原因都是可以用科学方法寻求出来的。(9)根据于新的生物化学的知识,叫人知道物质不是死的,而是活的;不是静的,而是动的。(10)根据于生物学及社会学的知识,叫人知道个人——“小我”——是要死灭的,而人类——“大我”——是不死的,不朽的;叫人知道‘为全种万世而生活’就是宗教,就是最高的宗教;而那些替个人谋死后的‘天堂’‘净土’的宗教,乃是自私自利的宗教。
2.6陈寅恪:“预流”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治学之士,得预于此潮流者,谓之预流(借用佛教初果之名)。其未得预者,谓之未入流。此古今学术史之通义,非彼闭门造车之徒,所能同喻者也。——《陈垣敦煌劫余录序》(《历史语言研究集刊》1930年第1本)三、历史学家的培养:“典范”(paradigm)的意义3.1“典范”(paradigm)的意义来源:库恩著:《科学革命的结构》,李宝恒、纪树立译,上海科技出版社1980年版。库恩著:《必要的张力》,纪树立译,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意义:一、涉及一整套技术/范畴/价值二、具体的研究成果起到“示范”或“垂范”的作用3.2如何了解一项好的研究第一,有明确的问题意识。第二,发掘新的材料或对材料进行新的解读。第三,使用新的研究方法或手段。增进对过去的了解。1.一个历史论文的问题意识的着眼点在今天 例:十年文革为什么会出现?推至历史上的封建社会为什么长期存在? 2.新材料,新解读 例:新发现的石碑 《神拳》义和团运动的真相 3.3完成一项研究需要回答的问题 第一,明确的问题意识; 第二,有关这一问题,前人有什么研究; 第三,用什么资料进行研究; 第四,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
*先要选择论题范围(由大到小缩小范围) 3.4历史学家的视野 一、因为律师和行政官员喜欢把水搅混,而科学家与学者则力图将问题简化(至少是把它当作目标),所以你们必须根据为自己设定的方向来规划研究工作。把水搅混也许能在钱财方面收益更大,简化问题的做法当然就不会有这样的效果。 二、点上的知识宜细密,愈多愈好;与此同时,面上的知识宜精纯,愈广愈好。换言之,你应该力争既成为能深入特定学科领域的游刃有余的研究者,又对更广泛的事物保持足够知识。无论你想进入商务界、教学界、政府部门、公务机构或私人组织,这一条对你都将会是很有益的建议。 三、学会对自己微笑,那么世界也会对你微笑。要知道,你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既十分重要,同时又是微不足道的。万事都会有被人们遗忘的那一天,不过在着手进行时,倒不妨把它当作“千古事”来认真对待。 四、将来属于不同个人、社会、国家之间相互合作的精神。要善于同大家一起工作,学会在与他人的个别交往中坦诚待人。须明白,在一百年前,我们自不必去关注其他大陆和那里的人民;但是到今天,世界已经变小,变得过于拥挤、人口过剩。其他地方发生的事情,如今对这个星球上的其余所有的人们都一样重要。
五、由于人是唯一有幸被赐予乃至深受苦恼于其记忆力的动物,历史对我们所有的人都非常重要。历史可能很难象兰克在19世纪说过的那样,乃是对“真实地发生过的往事”的报导;也未必如法国历史学家所说的,是我们以为发生过的事情。或许就是在东方,当我们说,历史经常(即便不是一向如此的话)是记述人们认为往事曾经如何发生时,我们也许才真正说到了点子上。 *人类本身应有所敬畏,对自然,对社会,对身边的人。 《史学导论》第一讲 历史学的历史发展及其学科意义——以典范为中心的考察 内容提要 关于历史是什么?历史学的意义何在?或是永远都没有明确“答案”的问题。这预示着,与历史学这一学科相关的诸多环节或问题,都不是那么清晰的,任何似乎是确定无疑的答案,也都经不起推敲。当然,这并不是意味着这些问题不可讨论,或不需要回答,所谓“一代之人有一代之学”,通过对这一学科历史发展的检讨,问题或才能有所说明。 这一讲的主要用意是:在史学史的背景下,对历史学发展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关于历史学的学科意义,作简单介绍。需要强调的是,“答案”是“过去式”的,我们可以说明历史学在过去有什么意味,但是否可以作为当下可兹借鉴的经验,则另当别论。
主要问题 一、《尚书》、《春秋》与《史记》:中国古典史学的萌生及其意义 《十三经注疏》嘉靖本 1.《尚书》:以史为鉴 《尚书》是我国最古的官方史书,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 (http:\/\/baike.baidu\/view\/27039.htm" "_parent)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尚书》相传由孔子编撰而成,但有些篇是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西汉初存28篇,因用汉代通行的文字隶书抄写,称《今文尚书》。另有相传在汉武帝时从孔子住宅壁中发现的《古文尚书》(现只存篇目和少量佚文)和东晋梅赜所献的伪《古文尚书》(较《今文尚书(http:\/\/baike.baidu\/view\/950418.htm" "_parent)》多16篇)。现在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尚书》,就是《今文尚书》和伪《古文尚书》的和编本。《尚书召诰》 我不可不监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我不敢知曰,有夏服天命,惟有历年;我不敢知曰,不其延。惟不敬厥德,乃早坠厥命。我不敢知曰,有殷受天命,惟有历年;我不敢知曰,不其延。惟不敬厥德,乃早坠厥命。今王嗣受厥命,我亦惟兹二国命,嗣若功。 《尚书酒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