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0401《社会调查研究方法》2012年6月期末考试说明.doc

0401《社会调查研究方法》2012年6月期末考试说明.doc

0401《社会调查研究方法》2012年6月期末考试说明.doc月期末考试说明一、考试说明:《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包括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能够为不同性质的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有针对性的支持。

月期末考试说明一、考试说明:《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包括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能够为不同性质的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有针对性的支持。课程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100分。本课程为开卷考试,试题分五种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复习时请以课程讲义或讲稿为准。有疑难问题,请到课程答疑区提问。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请准确理解、掌握相关重要概念。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名词解释: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简答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要注意结合知识要点进行展开说明。论述题:共1小题,每小题20分,共20二、复习重点内容第一章绪论1、社会的概念: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它是人类在其一定的生产关系和由此产生的各种关系的基础上,依一定的行为规范,彼此结合,相互作用,进行必要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它活动的生活共同体。2、社会调查的概念:社会调查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运用特定的方法和手段,系统、直接地搜集有关社会现象的信息资料,进而加以分析、综合,作出描述和解释,阐明社会现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一种自觉的社会认识活动。

3、社会调查认识社会的基本任务(1)、及时搜集社会现象的真实资料。(2)、客观描述社会现象的现实状况。(3)、正确解释社会现象的本质属性。(4)、科学预测社会现象的发展趋势。(5)、中肯提出改进社会的对策方略。第二章社会调查的方法体系和基本程序一、社会调查的基本方式社会调查的基本方式,是社会调查方法体系的中间层次。它是贯穿于调查研究全过程的程序和方式,它表明社会调查的主要手段和步骤。社会调查基本方式包括调查研究方式和研究设计类型两部分内容。常用方式有四种:统计调查、实地研究、实验研究与文献研究。二、社会调查的方法论原则(1)、客观性原则:即真理性原则,是指社会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2)、科学性原则:即指社会调查内在逻辑的规范性。(3)、实践性原则:即指社会调查必须从实践出发,解决社会实践中的现实问题,社会调查的理论和方式必须随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它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4)、系统性原则:所谓系统,是指由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若干要素按一定的方式组合而成并且具有特定功能的统一体。社会是一个系统,要正确认识社会,对而成并且具有特定功能的统一体。(5)、统一性原则:a、定性研究:指按照唯物辩证法从事物的联系和运动中全面的考察事物,从总体上认识事物特性的一种研究方法,它侧重和依赖于对事物的涵义、特征、隐喻、象征的描述与解释。

b、定量研究:指运用统计学的原理与方法,搜集并处理社会现象中的数据资料,从中找出社会现象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三、社会调查一般程序社会调查程序,是指社会调查过程中的前后时间顺序与具体步骤。1、准备阶段:(1)选题;(2)初步探索;(3)提出假设;(4)设计调查方案。2、调查阶段:按设计调查要求,做好现场调查工作。重点:外部协调和内部指导。3、研究阶段:(1)审查、整理资料;(2)统计分析和思维加工。4、总结阶段:(1)调查结果阐释(形成调查报告);(2)调查结果评估;(3)调查结果应用。四、社会调查的具体程序1、统计调查的程序(1)研究构架的建立;(2)调查指标的确定;(3)调查问卷的设计;(4)调查样本的抽取;(5)资料的汇总与统计。2、实地研究的程序(1)实地研究是不带假设直接到社会生活中去,以参与观察和非结构访谈的方式搜集资料;(2)依靠调查研究者的理解和抽象概括从经验资料中得出一般性的结论。第三章社会调查的设计与准备一、描述性研究与解释性研究(1)描述性研究:指研究者通过借助观察等方法与手段收集资料,系统地了解某一社会现象的状况及其发展过程,把握反映其主要特征和一般规律的属性,以实现对其现状和历史做出准确描述的研究方式。

(2)解释性研究:指的是以说明引起社会现象的原因、探讨社会现象之间因果联系、揭示现象发生或变化的内在规律等为目的,回答各种“为什么”的社会研究方式。现实生活中要探讨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人们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等。(3)描述性研究与解释性研究的关系a、在内容方面:解释性研究要求研究内容必须紧紧围绕研究假设,注重其适用性和针对性,而并不一定要求面面俱到。例如,对城乡居民形成不同生育观的解释性研究,在内容上就不一定要像描述性研究那样,分别对城乡居民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状况进行全面了解,而只需要把研究的主要着眼点集中在对城乡居民形成不同生育观念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上来。b、在分析方法方面:解释性研究一般采用双变量或多变量的分析方式,在具体研究之前,建立理论假设并将其具体化、明确化,然后构建出一个因果关系模型。例如,对于人们的购买行为的研究,就可以从性别、年龄、收入状况、家庭背景、价值取向等因素来分析,只有详细考察了这些变量与人们购买行为的关系,才可能对不同消费者产生不同的购买行为的原因进行尝试性解释。c、在有无研究假设上一般而言,描述性研究在展开具体研究之前不需要有研究假设,而解释性研究则必须有明确的假设。

二、横向研究与纵向研究(1)横向研究:亦称横剖研究,指的是在某个时间点上围绕研究课题,搜集有关资料,并描述研究对象在该时间点的基本性状或探讨有关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人口普查、民意测验等描述性研究大多采用横向研究的方式。主要特点:调查时间点统一、调查面较广、指标体系统一、调查研究的标准化程度高;但是由于所涉时间跨度较短,故调查指标不宜太多,且调查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也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从而难以对社会现象的发生、发展过程等进行具体分析。(2)纵向研究:亦称纵贯研究,是一种跨时段的研究,即在不同时间点或较长的时期内观察社会现象,搜集资料,从而了解社会现象在较长时期内发展变化的情况,以及解释不同现象前后之间联系的研究方式。a、趋势研究:指对一般研究总体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等进行比较,以揭示其变化趋势及其规律的研究方式。b、同期群研究:亦称人口特征组研究,即指对某一特定时期的同一类型的人群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各种变化的研究。c、追踪研究:亦称定组研究或同组研究,即指在不同时间点来对同一研究对象进行观测,以分析其所发生的变化。主要特点:能够了解现象的发展变化过程,不仅可以分析比较现象不同时期的变化规律,而且可以在此基础上对其将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一定程度的预测;但由于纵向研究的时间跨度相对横向研究而言比较大,其研究成本无疑就要增加,且调查范围较小,难以进行不同类别的比较研究。

三、统计调查与实地研究(1)统计调查涵义:统计调查即指利用事先设计好的表格、问卷或量表等标准化工具,调查较大样本,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的调查研究方式。主要特点:首先,它是以实证主义方法论为指导的一种研究方式;其次,它是利用结构化或标准化程度较高的调查方法来搜集资料的;第三,搜集到的资料便于进行定量分析处理。局限性:首先,一般都是对较大样本的某些少数特征进行调查,在一定程度上难以获取深入、详尽 的资料;其次,由于统计调查一般都是借助于事先设计好的标准化工具来搜集资料,研究者一 般都不在现场,因此难以深入了解现场情况;最后,统计调查从事前的工具设计,到资料的搜 集记录、整理分析过程,试图尽量便于量化处理,无疑会影响到资料的全面性、准确性。 (2)实地研究 涵义:亦称实地调查,是一种不带研究假设深入到研究对象的生活现场中,以观察、非结 构式访问、座谈等方法搜集资料,然后,依据研究者对所获资料的理解,运用定性分析来得出 一般结论的研究方式。 主要特点:首先,调查内容深入具体,调查资料效度较高;其次,能对具体的现象或事件 进行全面的了解,能从感性上把握其状况;其三,调查活动灵活,形式多样。 局限性:主要在于其调查研究过程标准化程度比较低,易受到研究者主观因素的影响,从 而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其研究结论的概括性和可靠性。

四、研究假设的概念与特点 1、涵义:研究假设,亦称理论假设,即指研究者在搜集资料之前,对反映研究对象的某些特 征及其相互联系的有关变量之间的关系所作出的一种推测性判断或尝试性解释。它是一种可通 过经验事实来检验的命题。 2、研究假设的基本类型:条件假设、差异假设、函数性假设。 五、概念与变量 1、概念 概念即人们抽象思维的产物和基本单位,是综合概括同一类事物或现象的抽象范畴。 2、变量 (1)涵义: 变量,最初是一个与常量相对的数学范畴,即指具有一个以上不同取值的概念。在社会研 究中,它反映了概念所指的现象在类别、规模、数量、程度等具体状态或属性方面的变动性。 “性别”这一变量就表明了“男性”与“女性”两种不同状态;“职业”则包括了工人、农民、 教师、医生等多种具体形式;“社会行为规范”则有法律、道德、风俗习惯等。 (2)类型: a、自变量:在一组变量中,通常把那种能够引起其它变量变化,而又不受其它变量影响 的变量叫做自变量。自变量大多数是有关状态属性方面的变量,如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收 b、因变量:通常把那种由于其它变量的变化而导致自身发生变化,且不能影响其它变量的变量叫做因变量。

因变量则多为有关行为或意向性方面的变量 (3)变量的作用: a、描述作用。即指对社会现象或事件进行客观的描述,如实反映情况,主要说明“是什 b、解释作用。即指对社会现象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不但要发现问题,而且主要是要说明问题发生的原因,即回答“为什么”。 c、评价作用。即指可将变量作为调查研究中的一种具体尺度,用它可对所研究的社会现 象及其发展变化情况进行测量分析,比较研究。通过分析和比较,就可以针对不同现象的性状 做出适当的判断和评价。当然,在进行具体评价时,还必须有科学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d、监测作用。即指通过各种变量的取值,特别是可直接数值化的取值,可以监测到有关 现象的发展变化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所研究社会现象的宏观调控,可修订 决策,研究措施,指导工作,是一种不可缺失的重要手段。 e、预测作用。即指通过变量根据已有的基本资料,在对过去和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探索社会现象的发展变化规律,从而对未来的可能趋势做出预测。 六、社会调查研究方案的基本内容 1、阐明调查课题及其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确定调查范围和调查单位 3、确定研究类型和研究方法 4、制定抽样方案,确定抽样方法 5、确定调查内容,编制调查表格或提纲 6、确定调查的场所、时间与进度安排 调查时间的确定有三层含义: 1)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时期/时点),即调查所确定时间的社会情况; 2)调查工作的起讫时间,即调查何时开始、何时结束; 3)在什么时间调查为好,不同的调查课题有不同的最佳调查时间,如企业调查就要避开年终 结算阶段,农村调查则要避开农忙阶段。

7、研究经费和物质手段的计划与安排 8、调查人员的选择、培训与组织 七、社会调查研究方案的设计原则 1、实用性原则 2、时效性原则 3、经济性原则 4、弹性原则 八、社会调查研究方案的可行性研究 1、逻辑分析法 即运用逻辑推演的方法来论证调查研究方案的可行性。 2、经验判断法 即运用研究者以往的实践经验或借鉴他人研究经验来判断调查研究方案的可行性。 3、试调查法 即通过小规模的实地调查来检验方案的可行性,并根据试调查结果修改和完善原设计方案。 第四章 社会测量 一、社会测量的概念 1、涵义 社会测量,是根据一定的法则用一组数字或符号将研究对象所具有的属性和特征表示出来 的一种方法。 2、作用: (1)使调查研究的实际操作成为可能; (2)为调查研究中的定量分析提供了必要条件; (3)从而有助于提高社会调查的客观性和精确性。 3、要素: (1)测量客体:即测量的对象。它是现实社会中所存在的事物或现象,我们要用数字或

上一篇: 探索宇宙人声采样:除了太空三部曲,我们还能听什么?
下一篇: 地球化学 重点.docx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