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双减背景下:分层设计作业

双减背景下:分层设计作业

双减背景下:分层设计作业【书目】《重构作业——课程视域下的作业设计》【类别】专著【出版】教育科学出版社,2021年6月【内容】158

【书目】《重构作业——课程视域下的作业设计》

【类别】专著

【出版】教育科学出版社,2021年6月

【内容】158-159页

【摘录】

关于作业的差异性,可以通过四种方式解决:

(一)体现难度和数量的差异性

……许多教师发现,并不是不布置作业或者只布置低难度作业就好,适当难度的适量作业反而有助于学生获得成就感。

苏联教育家沙塔夫曾提出“推荐”作业的主张,他认为要布置两类作业:第一类是所有学生都要守铖并且也能够完成的,相对比较容易;第二类是难度稍微增强,以满足对学科有兴趣并且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沙塔夫认为,求知欲和力求实现自己的理想的愿望是每个人所特有的天性。如果教师让每个学生都感到完成作业不是就会差事,而是内在需要时,作业就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就会变成兴趣,反之就会变成负担。

除了关注各个年段的最佳作业时间外,还需要思考如何给予不同学业成绩的学生不同的自主作业时间,这也是非常关键的策略之一。

……但是,给予不同学习基础的孩子不同时间和难度的作业,是需要慎重而辩证地对待的,尤其在义务教育阶段。比如有些区域和学校在体现作业差异的时候,往往采用分层的思想,比如开展分层作业,即以学生的学业成绩的高低作为分层的主要依据,从而给予不同学业成绩的学生不同难度、不同数量的作业。那么分层作业的效果究竟如何呢?截至目前虽然有一些学校和教育工作者竭力倡导这样去做,但却没有非常权威的数据对分层作业的效果进行过实证

历史分层作业如何实施_历史作业分层作业设计_初中历史分层作业设计研究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曾经进行过“分层教学”(ability grouping)效果的广泛调查和研究。调查结果看,“分层教学”的有效性是值得怀疑的。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奥克斯(J Oakes)在《守护竞争——学校是如何维护不平等的》中认为,大量调查结果表明,基于“分层教学”的学生之间的学力落差被加剧了。其实,学力落差的加剧并不是由“能力”差异造成的,而是由“上位”“中位”“下位”各组的教学内容与学习的质的差异所导致的。……奥克斯报告说,在“上位”组的教学中,“科学推理与逻辑”“研究方法”“批判性思维”“分析、解释与评价”“资料与经验的运用”等,使得这些学生拥有深刻理解教育内容的丰富的学习经验;而在“下位”组的教学中,重点放在了“学习纪律”“自尊感”“基本技能的训练”“学习态度的训练”“学习习惯的形成”等方面,教学内容限定在低水准的基本技能的熟练上。可以说,这就导致“上位”组的学习经验与“下位”组的学习经验不仅在内容上,而且在性质上有着决定性的差别。同时奥克斯对“上位”组与“下位”组教学中的“学习机会”与“学习环境”也做了比较,指出在“对学生提问的应答时间”“学习活动时间”“作业时间”等任何一个项目中,“上位”组都得到了优越的教育。(佐藤学,2010)

初中历史分层作业设计研究_历史作业分层作业设计_历史分层作业如何实施

此外,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被分到“下位”组的学生被贴上了诸如“差生”的心理标签,这从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的角度来看都是不利于学生发展,不符合“罗森塔尔效应”。因此,这也是“分层教学”导致更大差距、没有整体提升教育质量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

总之,奥克斯缜密的调查研究表明,“分层教学”对“上位”组的一部分学生是能发挥有效功能的,但对“上位”组的部分学生,“中位”组学生而言是无益的,对“下位”组学生是有害的。……正因为如此,英国等欧美国家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推进了以废除分层教育中心的教育改革。尽管后来一部分对抗奥克斯结论的研究结论证实了“英才教育”计划的有效性,然而,即使是“上位”组的一部分学生受益,但因此牺牲了大多数的学生,则未必是一件好事。

……所以学校在使用这个策略的时候要特别慎重,尤其是在义务教育阶段。

【感悟一】

“双减”政策下,作业设计该何去何从?

大的原则,诸如“精心设计作业”“关注作业目标”“关注作业评价”“考虑学生差异”“体现综合性作业”等,思考系统规范,但如何具体落实在具体的作业设计与实施中?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看《重构作业》这本书的目的,是想在书中找到有关作业设计的技能与方法,获得设计作业的指导。从一开始的“作业的内涵与价值”“作业思想的历史发展脉络”“作业文本分析与作业现状”,梳理了关于作业设计与实施的历史;读到“课程视域作业观”时,对于作业的特点有了新的深刻的认识,于是一直企盼着读到我认为的“核心章节”——“第五章课程视域下单元作业设计与实施策略”。这一章中,谈单元作业目标,提出要将单元作业目标与课时作业目标实实在在地联系起来,体现了系统化的作业设计思想;谈到作业时间,提到一个概念“学生自主作业时间”,对我而言是一个新鲜的概念,也引起关于“自主作业时间”的思考;谈到“作业难度”“作业类型”时,结合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由衷地感觉作业难度与学情的密切联系,对目前作业类型的单一与直白枯燥,也感同身受,当时写读书笔记兴奋地批注,“分层设计作业,应该是作业管理的关键点,也是作业设计工作产生效果的肯綮所在”;而当读到“作业差异性”部分,谈到“分层作业”效果显示出的实际不足时,感到非常震惊:分层设计作业也不是提倡的作业设计方式与方法!心中不禁于次陷入了迷茫:“双减”是个新鲜事物,体现出国家意志对教育的要求:希望减轻学生们的作业负担,让孩子们健康成长,身心健康家家幸福,至少在教育上不再如此前般投入与焦虑。作为国家层面的设计,“双减”工作中对于作业设计质量的提升,并没有具体的显性的要求,而是以教学“提质”为标准的。这个标准严格来说,是个终极目标,甚至是整个教育教学工作的目标。这个“质”是以怎样的形式作为标准呢,是成绩的提升,是学生能力的培养,是素养的提升……?这些似乎也没有具体可量化的标准。当然这也正是教师们的任务之所在:探索实践具体的作业以设计提质的途径与方法。

作业设计需要考虑时间,不能以时间长度来提升质量;

作业设计要考虑作业的类型,多类型的作业来满足学生成长的需求?

作业难度的设计如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作业的评价如何有效的实现?不仅实现批改,还促使学生学习的“提质”?

……

今天上午在听丁亚宏老师讲《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基本要求》时,听到了这样的说法:精选作业,作业设计与布置与课堂教学结果起来,教什么,学什么,练什么,最终实现对课堂教学提质的促进。即“倒逼”课堂教学的提质。(学——教——评一体化,遵循的应该是“作业即教学巩固”思想,当然也借鉴“作业即学习活动”“作业即评价任务”的部分思想。)

或许一开始,我就限入了一个误区:作业不是单独于教学活动之外的一个单独的环节,而是与课堂教学紧密相关,甚至是辅助于课堂教学(学校教学)的。由此,我在想作业设计,第一,其出发点的考虑,一定要基于“作业目的”,由教师专业的职责入手,教什么学什么,作业就要求“练什么”——作业紧密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第二,作业设计一定要精心,体现在难度适宜,时间适宜,类型多样。----作业必须呈现有趣的样貌。第三,作业设计必须与实施的具体操作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作业的目的。

【感悟二】

由“分层作业”想到“分层教学”。“分层教学”、“走班制”也曾在一中、福源提过。从教师的角度去看,似乎分层是非常科学的:一个班学生程度差别太大,学习难度大的任务,必须会对程度稍差的学生不利;而学习难度小的任务,对于学习程度好的学生又会产生时间与精力上的浪费;把学生按照学习程度诸如知识基础、接受能力等进行重新的编排,选择适合各个学习层次的学习任务,会更有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但在实际操作中,分到这对于高层次班级的学生不会产生影响;但对于分到低层次班的学生,也并未产生较好的影响:因为影响一个学生学习效果的,不仅是接受水平与学习任务的难度,还有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于是就出现了尴尬的现象:低难度班级的学生依然学习质量低迷,甚至比在原来班级效果更差。

抛却教师们一厢情愿自以为是的推理,按人之常情去看,出现这种结果是非常正确的。每个学生其实内心都有着成功的渴望一样,是现实是人因天资、能力等不同,是不可能人人成为“学霸”的。在学业竞争中,有人在一直品尝成功的快乐,有人则不断咀嚼失败的苦楚。没有人能够一直经受失败的打压而坚持乐观,一直接受负面的信息而保持正向的能量与倾向。于是学习程度会逐渐分层、拉大。这种差距的加大,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甚至主要是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分层教学把条件仅局限在学习难度的降低上,相当于过分关注了一个对于学习成绩并不重要的非关键影响因素。那么“分层教学不能有效地有助于缩小学生间差距”有实证吗?《重构作业》通中美国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调查研究结果告诉我们,分层教学不仅不能减少差距,更是制造了一种“不公平”。最终的结论是:分层教学“‘分层教学’对‘上位’组的一部分学生是能发挥有效功能的,但对‘上位’组的部分学生,‘中位’组学生而言是无益的,对‘下位、组学生是有害的。”而事实也是如此,与家长换位思考,怎么甘心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差班”(尽管不这么叫,大家都心知肚明的)。这大概也是目前在国内分层教学并未获得广泛支持的原因。

想到了小组合作学习。我曾经实践了三年的小组合作学习,最终的结果是,小组合作学习有益于中层及以下学生的发展,而对于学优生的拔高与培养,效果不佳。印象很深刻的是,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验班中,一直到九年级,都快毕业了,孩子们还都在课堂上认真听课,认真讨论,认真学习!师生关系也非常地和谐——这也让老师非常地感动,因为一般的经验是,临近毕业,有一部分跟不上孩子基本上就不学习了,老师们也顾不上他们了,为了完成升学指标而将目光放在前边学生身上。

对比这两件事,感慨很多: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老师一直在“上下求索”,但至今却仍没有找到“易于操作”“便于复制”的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而学生书面测试成绩往往就是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这个在今后估计在短期内也不会改变。

我很希望是教育教学能跟其他行业一样,是一门技术,这样我们就可以找到行之有效的便于实践的方法与模式。

历史分层作业如何实施_初中历史分层作业设计研究_历史作业分层作业设计

正是因为以考试成绩作为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义务教育阶段出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不是“名师出高徒”而是“严师出高徒”。中小学学生由于年龄及认知、自律性、目标性、学习毅力、习惯等都不成熟,他们的成绩更多的是靠外在的管理促成的。因此师之“严”能够见到显而易见的效果。到了较高阶段,如大学阶段学生学习习惯已然形成,已经具备自律性、毅力等相关能力,“名师”则将给其指导与促进作用。而现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提的更多的不是“严”格的管理,而是空泛的“爱”,教学出不出与绩更多的依靠是教师的个人能力和精力的付出,而不是组织与管理的力量。如果学校组织管理的角度从去综合考虑安排“教学管理”工作,那么效果就应该很明显了。杜郎口、衡水靠的都不是“名师”,而是“严格”的管理。

由此想到“作业”管理工作,或者“双减”,其实也不应该仅是教师个人能力的展现,应该与学校的系统管理结合起来,才会见到效果吧。

我是赵培丽,我们一起阅读。

阅读经典,沐浴书香,启迪智慧,走向远方。

目标虽远,持行必至,持之以恒,久必芬芳!

上一篇: 我国地球科学发展的若干思考与建议
下一篇: 课题研究||科研引领促成长 开题赋能启新章——《基于核心素养进阶培育的初中历史作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