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谢邀请,从务实的角度聊聊。
首先,鉴于现在的各国基础研究环境和基础科学的发展阶段,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几十年甚至百年之内,人类观测宇宙的大本营还是在本星球表面,但是探测仪器、手段和执行方式会有质的进步。类似FA ST超大口径射电望远镜和L IG O引力波激光天文台等尖端探测设备将以不同的形式,在不同的领域揭示宇宙的奥秘和规律。另外,新的探测所获得的数据也会对现有宇宙学理论形成补充或挑战,促进其修正或开拓。
另外,未来在地球轨道和其他行星轨道上的探测器会较大幅度增加,比如代替哈勃望远镜的“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排除地球大气层的阻隔和干扰,这些探测器会为人们提供更加翔实准确的空间研究参数,让人直接接触时空的本质。随着人工智能和远程控制技术的发展,未来的探测器除了声、光、电磁等信号的收集还会有更多、更复杂的功能加持,比如采集其他天体的岩石和土壤样本,测定其内部震动频率,分析行星地层的物质构成,探测潜在可开采资源等等,为人类更深度地了解宇宙,利用宇宙资源奠定基础。
对于深空探测更加远景也更加大胆的方案集中于在月球建立永固的科研观测基地。月球没有大气层,所以能够比地球更清楚地观测深空。另外,月球科研站也旨在研究月球上稀有资源的开采和运用,为拓展人类生存空间,打造人类远航的中转站做准备。目前中、俄都有相关的计划,美国也打算在本世纪中叶前重返月球。
深空探测不仅仅是满足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是建立跨星际物种,延续文明存在的必要研究。著名的宇航先驱齐奥尔科夫斯基曾经说过”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我们不能总呆在摇篮里“。实际情况是,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而且生态圈相当脆弱。今天的人类活动已经严重影响地球生态圈的质量并造成物种多样性的极大损失。我们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必须做好远航准备。同时,为了保护地球,减少地球资源的消耗,我们需把目光投向太空,因为太空中富含我们工业、科技、文明发展所需的各类资源。如果我们能把原材料采集、加工和其他重工业基地搬到地球轨道、月球、火星或其他地带,地球本身的环境就可以得到良好的压力缓解和生态恢复。但是这需要人们在航天运载能力、空间设施建造能力、空间威胁防护能力等多方面能力质的突破。
最后说下人类太空探索的终极目标-远航,或者说寻找第二家园。按照现在的飞船载荷和空间生存环境的营造能力看,人类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今天的化学火箭能力的天花板就是把人送出大气层。其单位功率,消耗量,速度,稳定程度等等都难以满足未来深空探索的需求。这就要求人们在新概念航天器的设计制造,新的推进原理的探究,新燃料的选择,新型发动机的开发,新型宇航材料的开发制造等诸多方面同步发力,是一个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超级系统工程。虽然当下在新型航天器推进方式的探讨理论上有很多亮点,比如利用反物质湮灭效应,或者辐射帆等都能够大大提高航行速度,但是实体制造的难度超乎想象。为此个人认为我们还要努力几个世纪的时间。
关键是,这种努力得建立在全人类有共同认知,并精诚协作的基础之上。需要所有人为了我们文明的生存发展抛弃隔阂,相互理解,齐心协力,以求终极目标的实现。但是看看现在的世界局势,只能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但即便如此,个人相信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和心智的成熟,必将明晰利弊,达到众志成城,为打造一个可持续的,光明的未来共同努力。
小伙伴们,你们说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