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登、谅山地区位于越南北部谅山省中越边境地区,自古以来就是越南北方的军事要地。谅山市为谅山省省会,是越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是通往首都河内的重要门户。同登不仅是谅山的咽喉,而且是黎笋集团反华排华,侵犯我国边疆的据点和桥头堡。
这一地区属于热带山岳丛林地区,地形复杂,植被茂密,土山较多,夹杂着部分石山,多呈东西走向;气候潮湿多雾,变化无常,昼夜间和晴雨间温差为15至20度;村寨稀少,道路不多,河溪纵横,流量受季节影响很大,除了奇穷河之外,一般可以徒涉。
据守同登、谅山地区之敌,主要是越军第3师,该师指挥4个步兵团、2个炮兵团、2个独立营和4个公安屯,约12000余人,后来在战斗又中增调了327师、337师和北太省197团增援谅山方向,共约22000余人。
谅山战役(谅山属中国还是越南)
战前的具体部署是:第12团防守班庄、扣考山、同登地域,团指在438高地;第141团防守班昂,通连、波寮地域,团指波寮;第2团在谅山到巴罗沿公路铁路两侧要点防守,团指在当坤;205独立营在同登附近;高禄县独立营在坂然地区;
武装公安12团和4个公安屯分散部署于边境沿线,该团团部和3师指挥所均位于谅山;炮兵68团在同登至林场地域;炮兵166团各营配置于丹让、它左、班诺地域,形成了主力部队、地方部队和武装公安相结合的防御体系,以民军严密控制间隙地带。
2月17日自卫还击作战打响之后,特别是同登之敌陷于我军重围之后,越军匆忙调兵驰援。2月25日,驻广宁省东潮地区的327师先头分别进抵林场(42团)、圻罗(540团)、龙都(155团)、那杜(师炮兵120团)地域,师指位于那丁,北太省197团进至650高地、左无、扣派山地域,驻越南南方顺化的337师先头52团部分兵力进至559高地附近。
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前夕,根据广州军区前指的命令,55军围歼同登、谅山地区之敌分为两个阶段进行。以朱月华军长为首的55军前指决心:第一阶段用5天左右时间消灭同登、坂然地区之敌,以积极的行动配合军区主力在高平方向作战,为歼灭谅山之敌创造条件。
第二阶段用一周时间,以攻占谅山为目标,不搞大包围,采取多路攻击,稳扎稳打,各个歼敌的作战方针和战法,首先歼灭559高地、扣马山、扣当山地区之敌,尔后攻占奇穷河以北地区,最后打过奇穷河歼灭谅山地区之敌。整个进攻作战,以163师担任主攻任务,164师和165师担任助攻任务。
163师的前身是1948年11月东北人民解放军第11纵队33师与冀察热辽军区独立第8师合并改称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8军144师,该师是东北野战军第一个改换全军统一番号的师,前身是1947年10月组建的冀察热辽军区独立第3师,1948年3月改为东北人民解放军第11纵33师,该师“战斗情绪高,能吃苦”,解放战争时期先后参加了热河秋季作战、冀热察战役、辽沈战役(该师参加了著名的塔山阻击战)、平津战役、湘赣战役、赣西南战役等。
1949年8月曾兼瑞金军分区,1950年11月,144师免兼瑞金军分区调往粤北。430团和142师424团(红一团)互调建制,424团到144师不久改番号为430团。1952年4月改称第21兵团第144师,1952年11月,第21兵团番号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55军,144师番号不变。1970年1月,陆军第144师改番号为陆军第163师。
1979年2月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时,163师下辖487团、488团、489团、炮兵团和师直属队,参战兵力13404人,时任师长边贵祥、政委吴恩庆。
战役第一阶段,歼灭同登地区越军。
1979年2月17日6时25分至6时40分,163师炮兵群对越军前沿及浅近纵深的炮兵阵地、观察所、指挥所、驻兵点、同登火车站等16个主要目标进行了15分钟的炮火急袭,团营属火炮对越军前沿的障碍物和支撑点进行破坏和压制射击,与此同时,第一线步兵突击分队在敌人雷场和障碍物中开辟通路。
各团分别从友谊关东西两侧向敌人发起冲击,488团向那派实施穿插,于11时25分攻占探垄、那派及其附近要点,提前完成穿插任务,就地组织防御,断敌退路;487团沿1号公路两侧攻击前进,于15时20分攻占了班列,与489团会合,形成了对同登之敌的合围态势;489团向探某实施穿插,在坦克火力的掩护下,经过连续苦战,于15时攻占了同登镇大部分地区。
至此,163师已经基本对同登之敌达成合围,越军退守法国炮台、火车站、探某等据点。
经过2月17日白天12个小时的激烈战斗,163师切断了越军向东南和西南方向逃跑的退路,对同登之敌形成了四面合围的态势,但是越军继续依托法国炮台、火车站、探某等核心据点负隅顽抗。为了防止谅山、太原之敌增援,师指挥所决心乘胜连夜发起攻击,分别围歼各据点之敌。
488团在探垄、魁梅、303高地组织防御,坚决阻击来援之敌;487团除以一部兵力坚守要点外,主力向探某攻击;489团集中主要兵力,首先攻占法国炮台和火车站,尔后与487团协同围歼探某地区之敌;师炮群以主要火力压制法国炮台、火车站、探某之敌,支援487团和489团战斗。
2月17日17时55分,师炮群分别向法国炮台、火车站、探某实施火力急袭,各部队随即向上述据点发起攻击。因为有情报显示越军即将发动大规模反击,163师于18日3时奉命停止攻击,向同登以北地区收缩阵地组织防御,准备打击敌人反击。
由于越军并未实施大规模反击,163师从19日傍晚开始,重新组织对敌人核心据点的进攻。经过4天激战,487团于23日3时30分歼灭了探某地区之敌;489团一部在炮火掩护下,于19日21时30分攻占了火车站,,21日拂晓攻占了法国炮台表面阵地。当炮台之敌拒不投降并进行顽抗时,师指挥所于22日、23日派出工兵和喷火分队实施大爆破,全歼了炮台内的敌人。
战役第二阶段,歼灭谅山地区越军。
2月27日7时50分开始,进行10分钟炮火急袭,主要压制和摧毁越军前沿各要点、扣马山、417高地观察所和指挥所、炮兵阵地等15个重要目标。8时发起进攻,至28日15时30分,487团相继攻占了303高地、扣马山,536高地、泥壶等地;488团攻占巴罗、417高地、党燕、弄眉等地。
3月1日继续向谅山攻击。9时30分开始,师属以上火炮由军统一组织进行30分钟炮火准备,各部队随即同时发起进攻。经过一天激烈战斗,占领了谅山市北市区,489团于3月2日11时之前攻占了商业厅、火车站和大小石山表面阵地;488团攻占279高地之后继续向南推进,在奇穷河大桥与489团会合。
经过3日一天的短暂休整,调整部署,489团在10分钟的炮火准备之后,于4日7时越过奇穷河,突入谅山市南市区,于16时30分之前攻占了伯蒙至465高地一线。至此,163师向奇穷河以南推进了5公里,胜利地完成了主攻谅山的战斗任务。
从2月17日至3月12日,163师共歼敌5331人(其中毙敌5293人、俘敌38人,伤敌数未统计),缴获坦克1辆,装甲车2辆,火炮64门,各种机枪195挺,各种步枪1036支,40火箭筒70具,各种枪弹100万余发,各种炮弹16万余发。在参战的29个陆军师中,163师不仅歼敌数名列第一,而且攻克了越北重镇谅山,战功最大的评价当之无愧。
战后,军委授予163师4个集体和7名个人以荣誉称号,同样位居29个参战陆军师之首。487团2营为“攻坚英雄营”、488团3营为“能攻善守英雄营”、488团7连为“能攻善守英雄连”、489团7连为“攻坚英雄连”;487团2连副班长王成富烈士、487团5连班长马旭旺、487团2营副营长周元生、488团1营步谈机员陈日升烈士、488团7连班长张春才烈士为“战斗英雄”,师工兵营工兵连战士叶建柏烈士为“舍身救战友的好战士”,487团2连卫生员吕志经烈士为“战场救护模范”。
由于同登、谅山地区越军兵力雄厚且多为主力部队、防御工事坚固、火力配系严密,作战规模大、战斗烈度高,163师在24天的战斗中,也付出了较大的代价,根据《陆军第163师同登、谅山地区进攻战斗后勤保障》附表记载,全师共伤亡2198人,其中阵亡559人,负伤1639人,所属各部队具体伤亡情况是:
487团伤亡618人(阵亡166人、负伤452人),488团伤亡679人(阵亡161人、负伤518人),489团伤亡779人(阵亡209人、负伤570人),炮兵团伤亡26人(阵亡3人、负伤23人),直属队伤亡96人(阵亡20人、负伤76人)。
由于统计口径、范围不同,不同的材料对数据会有不同的记载,163师编写的战例中记载的数据是阵亡580人、负伤1714人,合计2294人。时任狼牙山五壮士班(487团7连6班)班长的王志军,在其回忆录《1979对越战争亲历记》的附录中提供的烈士数据则是:师直属队22人、炮兵团2人、487团186人、488团174人、489团228人,合计牺牲612人(包括非战斗牺牲以及在医院伤重不治者)。
保边疆战越北军魂不朽,克同登取谅山功绩永恒!
作者为历史学硕士,大学讲师,专注中越战争史。
微信公众号:南疆烽烟正十年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