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勇,著名历史学者,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兰州大学,河南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主要从事近代中国文化、中国近代史,中国文明史、中国学术史、儒学等方面的研究。
“回望近两百年的历史,历史主义地看,尽管有许多不尽如人意地地方,尽管有许多事原本可以做得更好,但我们必须承认,中国地6国渐行渐远,一个现代国家虽然犹如遥远地风帆,但毕竟已经露出了一个若隐若现地影子。”
16世纪以前很长时间,中国文明可以傲视全球。但当工业革命发生后,巨大的产能过剩迫使工业资本寻求海外市场,中国被迫卷入世界一体化,其实就是被硬拉着从农耕文明走上工业文明。在传教士进入中国宣扬基督教教义,却只宣扬他们认可的教义,让当时的中国人见识到了不一样的世界,同时传教士的片面宣扬也让当时的中国人误以为这些远在海外的国家不可能威胁到国土的安全。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中国的失败,屈辱的签订《南京条约》为结束。为打破贸易不平衡,英国向中国贩卖鸦片,不仅使得大量的白银流入国外,还损害了人民的身心健康,在鸦片泛滥的时期,林则徐赴广州禁烟,将英国商人驱逐出境,本以为相安无事,对方会知难而退,谁知英国商人肆意抹黑中国,于9月4日,英国舰队首先对中国舰队开炮,中英之间的武装冲突终于爆发。中国的大门被强行打开,中国的叠变开始。
在曾国潘等人的鼓励、促进下,近代中国最早的,以科学技术为现代化目标的洋务运动轰轰烈烈的展开了。洋务运动是中国现代化的最初尝试,它在思想文化层面的影响是打开了国人眼界,强化了国人的危机意识,使中国人第一次在事实面前承认自己落后,并激励国人学习西方,赶超世界。
甲午战争的失败狠狠打了洋务运动的脸,震撼、怀疑、彷徨、困惑与愤怒,民族精神开始崛起,加速了中国的叠变。维新变法、新政、共和,不到二十年的时间,中国就走完了西方国家花了几百年所走的路。
近代中国该如何应对这种变局?
中国社会发展与变革的驱动力是什么?
引发中国叠变得各种驱动力是什么,是如何交织与叠加在一起的,又是如何影响中国文明进程的?
作为后来者,我们可以通过历史去检讨、批判、指责历史人物的失误、见识与决断。但是另一方面也必须看到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一切果必有其因,因果关联,一切事物的发展必有其存在的理由。
这本书重新审视近代中国,探索内在的政治演变逻辑和社会发展规律,以期以史为鉴。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