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明代古墓接二连三现身上海滩,掀起一阵“古墓热”。经过专家的清理与考察,发现大部分古墓的考古价值有限,我们采访了考古专家和历史学家,就“古墓热”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采访。
问题一:古墓会不会继续“现身”?
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考古部主任宋建,亲身经历了最近徐家汇、北外滩两处明代墓葬的考古工作。
为什么发现的多为明代墓葬?宋先生解释道,公元1292年,上海从镇升格为县,那时候经济不发达,人烟稀少。但到了明朝,棉花业的发展带动了经济发展,上海人口也逐渐增多,一些外出经商的上海人也落叶归根,所以,最近市中心挖掘出的古墓,大多为明代墓葬。这些古墓的考古价值并不一定很大。
宋先生补充道,上海众多工程项目还在接连进行,到2010年世博会之前,很有可能是古墓“现身”的高发阶段。
问题二:古墓发掘会不会影响施工?
郊区的墓葬,考古人员可以通过现场调查的方式主动发现,然而肇嘉浜路一带属于市中心,现场调查的难度较大,所以大多数的古墓,都是在工地挖掘时被动发现。
宋先生根据《文物法》介绍说,施工单位开工后,若发现文物,无论价值高低,都必须立刻停止施工,等待考古人员鉴定。对于价值不高、曾经被“打扰”过的古墓,考古队员会尽快做完清理、记录、收集随葬品,短时间内恢复施工。
例如前几天在北外滩发现的4个墓葬,由于其中3个已被“打扰”过,考古价值不大,考古队在1天内就完成了发掘工作。能不能继续顺利施工,一方面要看古墓的价值,另一方面更依靠施工队和考古队的通力配合。
问题三:“古墓热”是不是过火?
宋先生说:“从一个层面来说,市民对古墓的热衷,体现出大家对古文化、古文物的关心,是一个好现象。但如果追求猎奇,就有点过度了。”
历史学家薛理勇则认为:“对古文化的热衷,归功于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的人文素养提高了,自然会比较关注文化。”
考古学家的态度比较客观。专家们认为,中国古人都采取土葬,一些市中心的工地很可能就是当年荒郊僻野的墓地,因此发现古墓并不稀奇。而且由于上海成陆时间不长,具有历史研究价值的古墓并不多,市民们还应恰如其分地看待古墓“现身”一事,没有必要过度渲染。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