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非关系历史文献和口述史料整理与研究”开题论证会在沪举行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非关系历史文献和口述史料整理与研究”开题论证会在沪举行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非关系历史文献和口述史料整理与研究”开题论证会在沪举行2月19日,201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非关系历史文献和口述史料整理与研究”开题论证会在我校中山北路校区理科大楼举行

2月19日,201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非关系历史文献和口述史料整理与研究”开题论证会在我校中山北路校区理科大楼举行,该项目首席专家、我校历史学系非洲研究所所长沐涛作开题报告,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院长、长江学者刘鸿武担任开题论证会专家组组长。中国外交部非洲司前司长、原中央外办副主任杜起文,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副所长张宏明,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中国非洲史研究会副会长毕健康,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西亚非洲研究中心主任张春担任论证会专家。我校副校长汪荣明,社科处处长吴瑞君、副处长霍九仓,以及课题组主要成员共同出席论证会。会议由吴瑞君主持。

汪荣明在致辞中对各位专家对我校非洲研究一贯的支持表示感谢,并向专家组成员简要介绍了我校近年来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和一般项目申报方面取得的成绩和制订的各类支持性政策。他表示,学校一定会尽力为课题研究提供各种保障条件,希望课题组能够认真完成项目研究,产出重大研究成果。

沐涛从选题原由和研究意义、课题的总体框架和研究目标、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研究计划和拟解决的重点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整体汇报。该课题共设置四个子课题,分别是1500年以前中非关系史文献整理与研究、1500-1949年中非关系史文献整理与研究、1949-2000年中非关系史文献整理与研究、当代中非关系口述史料收集与研究。预计到2020年结项,最终成果为《中非关系历史文献和口述史料长编》(六卷),约200万字。外交部非洲司舒展大使、上海师范大学非洲研究中心教授舒运国和张忠祥、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主任李安山(书面稿)分别针对各自负责的子课题进行了相关补充。

历史史料研读_历史史料研究_史料学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非关系历史文献和口述史料整理与研究”开题论证会举行

专家组成员张宏明、杜起文、毕健康、张春和刘鸿武先后做了点评,认为该项目顶层设计完整、思路清晰;中非关系历史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对于中非关系乃至非洲史学科建构和理论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项目是恰逢其时。史料整理和研究背后的方法论假设是对当代中非关系实践的理论性总结,从某种程度上也为实践开展提供参考,该项目虽然属于历史研究范畴,但对现实问题的理解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从当前的中非关系研究现状来看,国内外学者更多侧重当下中非政治、经济关系的研究,较少涉及源远流长的中非关系历史的深入探讨。刘鸿武表示,中非关系历史文献整理与研究是中国非洲研究的基础性工作,可视为学术的公共产品,历史文献整理与研究不仅需要全面系统,还需要做到内在条理逻辑的科学性和可信度,对文献资料进行详尽的考订编目,以便于后人使用和检索。中非关系是中国对外交往史上最值得书写的维度之一,中非关系已经成为引领中国与第三世界国家合作的窗口和标杆。中非关系史需要体现出中国人对中非关系的观点与看法,特别是在官方文献中没有记载的口述史料,需要研究者将遗落在民间、隐藏在当事人心底的那些历史细节抢救整理出来,作为历史遗产留给后代。专家组对中非关系史料收集的时间段、涉及的领域和口述采访的对象也提供了很好的建议。

沐涛代表课题组对各位专家提出的建议和肯定表示衷心的感谢,相信在各位专家和中国非洲史学会各位同仁的大力支持下,一定能够高质量地完成研究工作。

中非交往二千多年的历史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文献资料,对这些资料的整理和研究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研究意义。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许多古代文献内容已令后人难以理解,需借助历史地理学和语言学进行清理和爬梳,对中非古代关系史中的文献典籍涉及的一些地名、人种或民族名、国名等,通过校勘、辨伪、辑佚、注疏、考订史实等多种手段,对文化典籍做去伪存真、正本清源的工作;当代中非关系历史文献资料更是异常丰富,需要甄别进行重点整理和研究,如坦赞铁路、中国医疗队、援非农场、派往许多非洲国家的教师专家组等,都是很好的个案选题。中非关系口述史的整理研究空间非常广阔,比如1956年中埃建交、1998年中国与南非建交等重大建交活动,1963-64年周恩来访非、1966年恩克鲁玛访华等重要互访,坦赞铁路协议的签订与修建、非盟总部修建等重大援非工程,1956年起派往非洲的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工程等领域的专家,60-70年代中非间的军事合作等在当代中非关系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对这些中非关系重大事件的见证人进行采访,收集口述史料,再与相关文献资料印证,可以形成对某些专题问题的完整资料链。

由于项目工作量巨大,该重大课题由我校非洲研究所担纲外,项目组成员主要来自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上海师范大学非洲研究中心等单位的研究人员。中非关系史是我校非洲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曾承担了国家教育委员会“七五”研究课题“中非关系史”,在1989年编撰出版了《中非关系史文选(1500—1918)》,1995年又出版了国内第一本《中非关系史》。近年来,课题组通过与坦桑尼亚、乌干达、南非等国高校和研究所的合作,已收集了大量的中非关系历史文献和口述史料,翻译出版了四卷本的《尼雷尔文选》,撰写了《穆塞韦尼总统与乌干达》等,为本项目的申报和开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口述历史

微信上的口述历史资源平台

研究专论 书评书介 学术信息

上一篇: 关于中国美术史学的一点思考
下一篇: 马文甲 | 鲁艺雕塑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