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再别康桥原文解析(再别康桥原文解析感悟)

再别康桥原文解析(再别康桥原文解析感悟)

再别康桥原文解析(再别康桥原文解析感悟)孟子云:“以意逆志,是为得之。”阅读鉴赏,毕竟要结合读者的人生阅历和阅读积淀,在此基础上以人之常情去推断作者如此遣词造句的深层原因(即诗歌的情感内核),尽管也难免“误读”,但可以得到一个完整丰满的哈姆雷特。本文以下部分就是要作一番如此的尝试。再别康桥原文解析(再别康桥原文解析感悟)题目。“再别”之“再”,似乎很少有人注意到。我以为这个字暗示

孟子云:“以意逆志,是为得之。”阅读鉴赏,毕竟要结合读者的人生阅历和阅读积淀,在此基础上以人之常情去推断作者如此遣词造句的深层原因(即诗歌的情感内核),尽管也难免“误读”,但可以得到一个完整丰满的哈姆雷特。本文以下部分就是要作一番如此的尝试。

再别康桥原文解析(再别康桥原文解析感悟)

再别康桥原文解析(再别康桥原文解析感悟)

题目。“再别”之“再”,似乎很少有人注意到。我以为这个字暗示着本诗离不开回忆,一如电影《地球最后的夜晚》开头,画外音说“身体是氢气做的,梦是石头做的”,就暗示这部电影将消除梦与现实的界限。

第一节。三个“轻轻”,如此小心翼翼。我想起年迈的陆游独自重进沈园之门。

第二节。正是黄昏。“河畔的金柳”为什么以“夕阳中的新娘”为喻体?志摩如果没有想象过林徽因穿着婚纱的样子,他完全有理由选择其他的喻体。在康河边上,他由金柳回忆起自己曾经想象过的新娘,这新娘的艳影荡漾在作者的心头,仿佛陆游的“伤心桥下春波绿,疑是惊鸿照影来”。现实在这里消失,志摩进入了回忆的大门。

第三节。第一个问题:水底软泥上的油油青荇为何如此活泼可爱?因为志摩爱着。沈从文恋爱期间曾独自回湘西,在船上,他觉得眼前的船夫,船下的流水,岸上的房舍,远处的青山,都是那样的美,他情不自禁地在给张兆和的信里说:“三三,我爱着这世界了。”第二个问题:志摩为什么甘心做康河柔波里的一条水草?我先举两个例子。一是志摩在另一首诗《雪花的快乐》中,将自己比作雪花,要融入那到花园里的她的“柔波似的心胸”。二是陶渊明的《闲情赋》,在赋中,陶渊明希望自己成为美人的衣领、衣带、护发素、眉痕、席子、鞋子。如果把林徽因的心胸比作康河的柔波,志摩会不愿意做柔波里的水草吗?谁不愿意?

第四节。斜晖透过榆荫,照射在浮藻间。“彩虹似的梦”,不正是志摩曾经憧憬着的他和她一起的梦吗?

第五节。全诗情感达到顶点。简直像“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的元代诗人唐温如,不,要带着林徽因寻梦的志摩更幸福,所以他要“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第六节。猛然跌出梦境(回忆也是梦),情感陡然落下,如同李太白的“恍惊起而长嗟,失向来之烟霞”。梦里仙人们都来欢迎李白了,马上要请他一起遨游了,可是梦就醒了。恍惚中志摩就要放歌了,可是有什么把他硬生生地扯回了现实。一定是夏虫,刚才还在放歌的夏虫。可是刚刚闭嘴的夏虫说:“我没叫。”那就让这悄悄作为离别的笙箫吧,今晚的康桥注定沉默,正如有些人,注定走着走着,就散了。“悄悄”作本体,“笙箫”作喻体,之间绝乎没有相似点,可是给“笙箫”加个定语“离别”,整个句子天衣无缝,妙不可言,不得不提。

第七节。照应开头,情感无奈而淡淡忧伤。“挥一挥衣袖”,正是与这段自己最珍视的回忆与情感认真作别的姿态(姿态而已,哪能这么容易就别了)。“不带走一片云彩”,是因为带不走;即便能带走,也如溶洞里的钟乳石,到了洞外就变得不再晶莹,也如山里的泉水,流到山外就不再清澈。

我始终认为徐志摩与林徽因在灵魂上都是彼此的最爱,只不过庶出的林徽因非常理智而已。文学提供人生的种种可能性。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与阐释,正是结合读者所有生命体验,对其中某些可能性进行探寻的再创作。而经典作品最能引起读者共鸣之处,正是其中所表现的美好而永恒的人之常情。这样的“以意逆志”,也算是一种可能性吧。

上一篇: 马步青(马步青张筱云)
下一篇: 中国现代四大美男(中国现代四大美男子是哪四位)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