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探索南极已有百年 南极科考都在研究什么

探索南极已有百年 南极科考都在研究什么

探索南极已有百年 南极科考都在研究什么探索南极已有百年 南极科考都在研究什么

1月15日,我国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员在南极长城站码头卸货。我国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员经过10天的昼夜奋战,于1月15日将“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上1500吨的各类物资和油料,全部卸运到我国南极长城站,圆满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卸货任务。 新华社记者 张建松 摄

1月15日,我国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员在南极长城站码头卸货。我国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员经过10天的昼夜奋战,于1月15日将“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上1500吨的各类物资和油料,全部卸运到我国南极长城站,圆满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卸货任务。 新华社记者 张建松 摄

南极探索历史图片_南极探索的百年历程_南极探索历史

1月15日,我国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员在南极长城站码头卸货。我国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员经过10天的昼夜奋战,于1月15日将“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上1500吨的各类物资和油料,全部卸运到我国南极长城站,圆满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卸货任务。 新华社记者 张建松 摄

探索南极已有百年 南极科考都在研究什么

“中国墙”包围南极冰盖最高点

1月12日中国南极内陆冰盖考察队再度登顶南极“冰盖之巅”,1月15日冰雷达探测小分队因雪地车故障遇险,16日遇险队员和救援人员安全返回大本营……最近这20天,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处并不寂寞。中国第24次南极考察的内陆冰盖考察队正在这个名为冰穹A的地方安下大本营,为未来的中国首个南极内陆站建设测定站址和环境参数。

冰穹A是南极魅力的一角,几乎没有一个地方像南极这样吸引世界的目光。

现在,探索和认识南极不仅仅为各国的科学家们所热衷,冰雪南极在公众中也掀起了一股热潮。

“白色大陆”是科学研究“圣地”

南极是世界上最寒冷、暴风雪最频繁、风力最强、最干燥的大陆,年平均气温为零下25℃。几千万年来,这个地球最南端的遥远边疆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惊人的冰雪所覆盖,平均厚度达2000米。新西兰的万达站曾记录到当时地球的最低气温———零下89.6度,在这样的低温下,普通的钢铁会变得像玻璃一般脆,如果把一杯开水泼向空中,落下来的是一片冰晶。

因为自然环境恶劣,科学家们对南极及其陆架区矿产资源了解得并不多。但已经在南极发现矿床、矿点百余处。其中铁矿是南极大陆所发现的储量最大的矿产,主要位于东南极。南极洲深海也不断有一些生物新物种被发现。不过目前南极禁止一切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随着众多科学考察站在南极地区相继建立,人们逐渐认识到该地区不仅蕴藏着丰富的物质资源,而且拥有宝贵的科学资源。科学家这样描述:“南极硕大无朋的亘古冰盖,如同一座蕴藏着无数历史上大气和气候宝贵信息的图书馆;南极也是最好的研究地球空间的地区;除了大气,南极还是世界上最好的研究宇宙的地方……”

全世界争着来南极考察

对南极展开考察的历史已经有100多年。目前,世界上有20个国家在南极洲建立了150多个科学考察基地,其中,阿根廷在南极共有14个考察站,为目前南极考察站数量最多的国家。大多数国家的南极站都建在南极大陆沿岸和海岛的夏季露岩区。美国、俄罗斯(前苏联)和日本在南极内陆冰原上建立了常年科学考察站。其中,美国建在南极点的阿蒙森一斯科特站、俄罗斯的东方站最为著名。东方站是所有南极考察站中海拔最高的一个,海拔3600米。这里空气中的含氧量很低,相当于其他大陆5600米高的空气含氧量。东方站也几乎是南极洲最冷的地方,被称为南极的“寒极”。

南极科学考察的领域由早期为商业目的而进行的海洋、气象观测,逐渐发展到今天的海陆空及外层空间的全方位的科学考察。包括对未来全球气候和温度有影响的冰川、臭氧和大气观测,关系到全球生态环境和人类未来的矿物、海洋生物资源和淡水资源的研究,以及南极大陆作为科学实验室提供良好条件的地壳变化、地层构造和空间科学的研究。南极科学研究的手段以及技术装备日益现代化和高技术化。仅破冰船而言,尽管耗资巨大,但美国在上世纪70年代,前苏联、德国、日本和澳大利亚在上世纪80年代均建造了现代化的破冰船。

“即便现在来说,两极也算是人类调查最少的区域。”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杨惠根接受采访时形容,南极就像一个天然的科学实验室。他说,巨大的南极冰盖提供了全球气候变化的灵敏指示物。由于全球变暖,南极冰川正在变薄变小。根据英国哈利5号科考站收集的信息,建有哈利5号科考站的一块巨冰已经开始断裂。如果全球继续以目前的速度变暖,用不了10年,哈利5号科考站就可能消失在茫茫大海中。

和125年的国际极地考察历史相比,中国1984年进行了首次南极考察。“一船三站”常被形容目前中国极地考察的格局。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长城站和中山站已超过设计使用年限,在此次第24次南极考察任务中将要进行大修,包括新建900多平方米科研楼、600多平方米综合活动中心、远程通讯网络系统建设、985.56平方米的车库等。

南极科考与探险不可分

在南极,一个考察站就相当于一个完全独立的城镇。美国的麦克默多站是所有南极考察站中规模最大的一个。有各类建筑200多栋,包括10多座三层高的楼房,建有可以起降大型客机的机场,通讯设施、医院、电话电报系统、俱乐部、电影院、商场一应俱全,仅酒吧就有4座之多。麦克默多站的夏季,车水马龙,热闹非凡,就像一座现代化的城市,故有“南极第一城”的美称。

南极的捷克斯洛伐克站曾是各国南极常年科学考察站中最小、条件最差、人数最少的常年考察站。它的全站建筑仅是两座不到10平方米的木板房,无水、无电、无任何通讯设备,仅有2名队员坚守在一个孤岛上,在风暴肆虐的南极隆冬,仍然坚持常年生物考察和气象观测。据了解,目前英国在南极地区工作的有200多名各类工作人员,其中35名是女性。有趣的是,自从1989年南极考察处首次接收女性以来,已经有30多对夫妻在极地环境中速配成功,过起了同甘共苦的科研生活。

在寸草不生的南极,粮食和蔬菜不可能自给自足,即便是随处可见的企鹅和海豹,也不允许随意捕杀,所以,考察队员的所有食品都必须从其他的大陆带来。但夏季一过,多数考察站都要自己解决蔬菜问题。生豆芽是中国科考队在南极的独门绝活儿,把黄豆放在考察站的温室中,盖上毛巾,让它们缓慢但茁壮地成长。在南极,动物因为没有被伤害的恐惧记忆,对人类非常友好。企鹅会大摇大摆地走过来合影。远离城市的喧闹,科研人员在冰天雪地的南极,长时间的科考活动不仅充满危险,也会使科考队员心理上产生波动。在外国南极站上,有的因不甘寂寞、孤独,私自外逃而身亡。

上一篇: 数据分析读后感
下一篇: 19种论文研究方法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