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到月球背面去一直是人类的梦想

到月球背面去一直是人类的梦想

到月球背面去一直是人类的梦想当公众为第一张传回地球的月背图而兴奋刷屏时,科学家们却期待着更多科学数据的到来:仅仅看一眼月球背面还不够,嫦娥四号所携带的巡视器(月球车)上架有多种科学仪器,待到它们开始工作

当公众为第一张传回地球的月背图而兴奋刷屏时,科学家们却期待着更多科学数据的到来:仅仅看一眼月球背面还不够,嫦娥四号所携带的巡视器(月球车)上架有多种科学仪器,待到它们开始工作,将会帮助科学家破解更多月背的奥秘。

此前,有关月球背面的信息主要来自遥感探测。而此次,嫦娥四号探测器共配置了八台有效载荷,这些仪器将在月球背面通过就位和巡视探测,开展低频射电天文观测与研究,巡视区形貌、矿物成分及月表浅层结构研究,并试验性开展月球背面中子辐射剂量、中性原子等月球环境研究。

“嫦娥四号收集的数据信息传回地球后,科学家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确保这些数据可验证、可说明,而后再将它们向世界公开发布,让全球科学家共同开展深入研究。”郑永春介绍说,未来,基于嫦娥四号新发现的数据,科学家们可以对原有研究结果进行证明或证伪,并从中发现更多的未知现象或问题。“对于科学家而言,后续的科学研究才刚刚开始”。

人类定会重返月球,其中必有中国人

如何借“嫦娥工程”东风做好天文科普,是资深天文学家和科普作家卞毓麟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他说,每次到了关键节点,航天与天文界都会把最新、最热的消息及时传递给公众,遗憾的是,热点过去之后,对于研究成果的科普工作却做得不够细致。

卞毓麟提到,当年嫦娥一号发射之际,他和欧阳自远及其团队推出科普图书“嫦娥书系”,详细介绍“嫦娥工程”的背景、实施步骤及月球的相关知识。待嫦娥一号任务完成之后,她实现了哪些预定的科学目标?取得了哪些具体成果?后续研究有何进展?这些信息却未能向公众做更充分的科普。在他看来,科普绝非一时的热闹,更重要的是帮助公众了解整个“嫦娥工程”和深空探测的天文价值与科技内涵。“这是人类对月球认识的又一大里程碑。”卞毓麟说,月球蕴藏着丰富的资源,了解月球、开发并利用月球是全人类共同的目标,将来人类一定会重返月球,其中必然会有中国人。“在这个宏大的背景下,嫦娥四号的意义必将会进一步凸显出来”。

上一篇: 《探索历史的奥秘》内容标准解读
下一篇: 外媒眼里的中国国际月球研究站(ILRS)建设计划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