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史学理论研究》2015年总目录

《史学理论研究》2015年总目录

《史学理论研究》2015年总目录清史编纂研究成果、研究动态、资料,涉及史学、 文学、哲学等领域。

2015年 第1期 目录

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唯物史观——唯物史观的理论必须讲彻底才能服人 庞卓恒

在唯物史观指导下,推动中国史学走向新的发展 瞿林东

弘扬先驱者的崇高理想和科学精神——重温中共一些早期领导人对唯物史观的理论贡献 于沛

20世纪中国史学中的唯物史观史学 张越

重新解读唯物史观的紧迫性与可能性 吴英

现代化的样板,还是现代的灾难?——对一句马克思经典名言的重新解读 吴浩

“从地理谈起”:晚清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的书写模式 姚正平

马歇尔·霍奇森的世界历史思想 李俊姝

从民族国家建构神话到多元化视角叙事——以淘金热史为例看澳大利亚史学研究之嬗变 费晟

浅谈大众文化史研究的微观化策略——以卡罗·金兹堡的微观史研究为参照 李根

近代早期法国历史进程中的城市化与城市角色探析 洪庆明

加拿大内城区域的绅士化及其社会影响 李巍

面对生与死: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士兵的心态探析 周国长

中世纪西欧工业管理研究——以消费者、雇主和雇工权益为中心 徐浩

中世纪英国乡村工资史研究中的两个问题 王超华

近代早期英国关于财产继承模式的争论及影响 陈志坚

美国俄国史研究的历史回顾 张广翔;王子晖

国家构建理论与美国政治史研究的新趋势 杜华

俄罗斯跨学科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访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罗丽娜·彼得罗夫娜·列宾娜 罗丽娜·彼得罗夫娜·列宾娜;国春雷

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化之历程与成就的探索——读瞿林东等著《唯物史观与中国历史学》 张宇

世纪之交的史学理论研究——第18届全国史学理论研讨会报道 王海燕

2015年 第2期 目录

思想史的国际转向 大卫·阿米蒂奇;张旭鹏

中欧互动与近代早期的全球思想史 多米尼克·萨克森迈尔;黄艳红

从“大历史”到“中国梦”:全球思想史的遐思 孙岳

全球思想史视角下的《独立宣言》:以大卫·阿米蒂奇的研究为例 张艳丽

“旧史家”与“五朵金花”的讨论(1949—1966) 朱春龙

《世界大历史》(套装共五卷)

口头传说在非洲史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张忠祥

《论历史》

“新历史学家”对以色列传统史学的挑战 李晔梦

西方全球史的方法论 董欣洁

英国约克静修所的道德疗法初探 赵秀荣

历史学语境下的西欧村庄共同体——概念的解析与界定 陈立军

工业革命史煤炭问题研究中的三个维度 裴广强

论海外奢侈品消费对近代英国社会的推动 曹瑞臣

“加州学派”与早期现代史研究范式的转换 魏孝稷

学人的楷模:忆陈翰老 侯建新

在诗情与史实之间——英国诗人历史学家约翰·阿丁顿·西蒙兹评介 周春生

英美拜占廷学发展及其启示 陈志强

中国医患关系史研究刍议 马金生

历史与现实的融通——黄民兴等著《阿富汗问题的历史嬗变》评介 闫伟

博采众议 重振雄风——本刊顾问和编委联席会议发言纪要 东月

《中西古代历史、史学与理论比较研究》

2015年 第3期 目录

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回顾与展望——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回望与期待 于尔根·科卡

百年梦圆: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申办侧记 王建朗

筹办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文化逻辑——以中国与大会的关系为视角 王育济

中国的世界史研究如何加强国际交流 李世安

克里斯托弗·希尔与英国革命研究 刘耀辉

美国学者的中国人物传记研究——概况、特点、背景及相关诸问题的思考 朱政惠

《文化记忆:早期高级文化中的文字、回忆和政治身份》

蒙森与德国的古典学 金寿福

《朝鲜王朝世宗实录》的编纂与中国实录传统的影响 孙卫国;郭江龙

《欧洲霸权之前:1250-1350年的世界体系》

数字历史的兴起:西方史学中的书写新趋势 牟振宇

《自然社会:自然法与现代道德世界的形成》

服饰品位与身体观——民国时期上海知识群体的生活习性(1927—1937) 胡悦晗

《文化研究理论》

超越历史分期概念:汉语“现代”概念的创出 章可

《历史哲学》

《雪尔登中国地图》的发现与研究 龚缨晏;许俊琳;

中亚的学术论战:意识形态与国家冲突 侯艾君

中世纪晚期英国农民财富积累与生活消费 郭华

19世纪来华传教士对西方古典学的引介和传播 陈德正;胡其柱

《孟加拉国政治发展与民族问题研究》

中国古文书学的历史与现状 黄正建;

国内学界关于美国环境史的研究 高科

中国传统史学是一门治国之学——以古代中西史学比较为视角 杨共乐

一部富含思想与见识的学术史著作——读王学典主编《20世纪中国史学编年》 宁腾飞

2015年 第4期 目录

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作斗争是当今马克思主义史学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朱佳木

铭记历史,开创未来——学习“习近平致第二十二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贺信”札记 于沛

中间体与法国民主化道路——《法兰西政治模式》四人谈——协会与法国现代民主 姜芄

法国大革命后的社会重建(1814—1848年) 倪玉珍

捍卫政治的正当性——读皮埃尔·罗桑瓦龙的《法兰西政治模式》 乐启良

旧制度下法国的国家与社会——从托克维尔看罗桑瓦龙论断的得失 崇明

20世纪上半期唯物史观“阶级观点”中国化论析 王贵仁;

日本的近现代史研究:问题与挑战 张跃斌

方兴未艾的大西洋史 施诚

易装、性别与权力——略论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亚马逊女战士”服饰 汤晓燕

非洲实现复兴必须重建自己的历史——论B.A.奥戈特的非洲史学研究与史学理念 刘鸿武;王严

当代美国的精明增长运动及其评价 孙群郎

全球视野下的美国对外关系史研究——美国著名史学家欧内斯特·R.梅 孙丽萍

近二十年德国史学史研究之新气象 范丁梁

民国以来国内史学界对欧洲中心论的批评 吴延民

当代史学的“情感转向”: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和情感史研究 王晴佳

“手持斧斤探垦深,穷荒原林路可寻”——读《吕振羽全集》 陈勇;宋红宝

伊斯兰史学研究范式的突破——评伊本·赫勒敦的《历史绪论》 冯杰文

1860年英法侵略中国:书信、日记、回忆录中的历史——《圆明园劫难记忆译丛》评介 郭奇林

欧洲“独特性”的城镇史视角解读——读彼得·克拉克著《欧洲城镇史:400-2000年》 魏建国

上一篇: 《机关文化建设理论与实务》序一
下一篇: 课题研究结硕果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