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有哪些值得一看的关于中国古代历史方面的书?

有哪些值得一看的关于中国古代历史方面的书?

有哪些值得一看的关于中国古代历史方面的书?多年不注意,才发现这个答案被建议修改了,不知道哪里违规了,先试着重新提交一下吧,顺便稍微改一改,毕竟多年没有更新了。中国历史方面的书籍可谓汗牛充栋,如果拿“值得一看”来做标准

多年不注意,才发现这个答案被建议修改了,不知道哪里违规了,先试着重新提交一下吧,顺便稍微改一改,毕竟多年没有更新了。

中国历史方面的书籍可谓汗牛充栋,如果拿“值得一看”来做标准,也是数不胜数,下面推荐我读过的一些常读常新,对我启发很大的历史类书籍。

当然这个书单并不完备,但这些书都是经典,选些自己感兴趣的出来读读很不错。这里主要推荐比较严谨的著作,如果不想看严谨的著作,可以直接看后面提的一些写得比较靠谱的“普及类”。

一、 通史教材类(可用于入门)

王伯祥、宋云彬:《开明中国历史讲义》(民国时期的畅销教材,大略相当于高中历史课水平)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北大通识课教材,经过多年课堂提炼而成,属于中规中矩的中式教材,全面鸟瞰中国历史的不错选择)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复旦的通识教材,观点新颖有趣,简明易懂,很好的入门书,值得一读)

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全二册)(我国的大学中国历史标准教材,编者都是北大历史系的大牛,由于成书年代较早,有很多时代局限,但也不失为一部好书)

傅乐成:《中国通史》(台湾比较有名的教材,傅斯年之侄的作品,材料和观点都比较新颖,整合了很多史学的新成果,算是一本集大成的著作)

卜正明(主编):《哈佛中国史》(全六册)(自《剑桥中国史》之后西方汉学界又一部通史名著,视野很开阔,不像国内同类著作过于重视政治史,很能反映近年来的西方汉学新进展,稍显遗憾的是对近年来国内历史学界的成果引用不多,但也不必苛责,作为教科书式的通史著作已经很赞了。 比《剑桥中国史》简明,翻译质量也好很多,近年来的同类著作《讲谈社中国的历史》各本之间质量参差不齐,统一性很不好,感觉像是找了一系列类通史作品拼成的,而《哈佛中国史》属于统编约稿,前三卷还是成于一人之手,统一性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吕思勉:《白话本国史》、《中国通史》(《白话》是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中国通史,虽是一部学术性的专著,但预设的读者对象却是青年学生,史识丰富,笔调流畅,数年内不断重印再版,是二三十年代发行量最大的一部中国通史,吕先生的叙事往往都是有横向态势的展开,由大到小,由远至近,将所叙述的事件置于一个宽阔的时空范围,高屋建瓴,四方周赡,以获“通方之见”。《通史》可与之同看)

张荫麟:《中国史纲》(可惜张荫麟先生只写到西汉就英年早逝了,“文笔流畅优美,运思遣事之情深意远,举重若轻,在通史著作中当时称绝,后也罕见”——王家范语)

夏曾佑:《中国古代史》(在中国近代史学史上有相当大的影响,开创了以新的章节体载撰写通史的先例,可惜也只写到南北朝

钱穆:《国史大纲》(钱穆先生的巨著,各大书单的常客,里面埋着七八十个博士论文题目。本书以政治、经济、文化为切入点,基本走的都是大脉路,充分发挥了作为史学家条理清晰逻辑严密的特长,对各时期的政经文变化和原因都有所归纳和总结,严谨而全面,而对历史书籍一般着墨最多的战争方面倒是内容很少。书中对政治制度变化的研究最为完备和成熟,于政治史中见文化史)

邓之诚:《中华两千年史》(里面直接引用了很多大段的原始史料,对于想进阶的读者来说,读读还是不错)

二、 分期史、断代史类(可以选取自己感兴趣的时期)

[美]费正清(等):《剑桥中国史》(虽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的中文版既不全又翻译很渣,但这套书的确是研究中国历史的必读书,貌似可以找到港台翻译的电子版,但我读的是大陆版,很多翻译很坑爹,比如某皇帝和皇后离婚了之类的说法都有,但我还是咬牙读完了)

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国断代史系列(全套共16册)》,分别有:《中华远古史》(王玉哲)、《殷商史》(胡厚宣、胡振宇)、《西周史》(杨宽)、《春秋史》(顾德融、朱顺龙)、《战国史》(杨宽)、《秦汉史》(林剑鸣 )、《魏晋南北朝史》(王仲荦)、《隋唐五代史(上、下)》(王仲荦)、《宋史》(陈振)、《辽金西夏史》(李锡厚、白滨)、《元史》(周良霄、顾菊英)、《明史(上、下)》(南炳文、汤纲)、《清史(上、下)》(李治亭 ),都是相关领域的大牛之作,内容比较全面,代表着中国大陆史学的较高水平(加粗的三部个人感觉水平最高)。

吕思勉:《先秦史》、《秦汉史》、《两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吕先生的书都很耐读,可惜先生没有写完计划中的《辽宋金元史》和《明清史》就逝世了)

许倬云:《西周史(增补二版)》(对西周研究有奠基之功,作者还邀请哥伦比亚大学李峰教授为本书增补第二版作长跋,描述二十多年来种种考古新发现的大概情形,所以内容也相对较新)

童书业:《春秋史》(结合他的《春秋左传研究》来看效果更好)

钱穆:《秦汉史》(作为断代史来看不是非常严谨,有的文献重复征引,也有疏略之处,像今古文之争、武帝后朝政及学术转变等方面未能展开来讲,但作为讲义,提纲挈领,已属难能)

劳干:《秦汉史》(比较简略,算是个入门的大纲)、《魏晋南北朝史》

唐长孺:《讲义三种》(包括“秦汉三国史”、“魏晋南北朝史(三章)”、“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部分,唐先生的作品,自然是没的说,这本书可以当唐先生著作的入门读物)

岑仲勉:《隋唐史》(很多观点与陈寅恪先生相反,很有意思)

[日]稻叶君山:《清朝全史》

张荫麟:《两宋史纲》

孟森:《明史讲义》、《清史讲义》(孟森先生在明清史方面可谓是一代宗师,这两本著作也是研治明清史的必读书目)

萧一山:《清史大纲》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台湾近代史研究的一代巨擘)

李剑农:《近百年中国政治史》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写的还可以,但很多地方不客观,为当时的政治服务)

陈恭禄:《中国近代史》

三、 专著、论文集类(这个方面的确不好推荐,因为实在是太多了,每个人的兴趣点又不一样,这里只列举一些我感兴趣的)

陈寅恪(讲述)、万绳楠(整理):《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虽然初学者读陈先生的著作可能比较吃力,这一本是整理出来的听课笔记,算是陈先生“著作”中最好读的了,见识一下大师的史学功底和眼界及运用史料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是很有好处的)

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绝对是巨著,可以说是中古史研究绝对绕不开的开山之作,常读常新,我通读过4遍,每次读完都有新的理解,并问自己真的读懂了吗)

陈寅恪:《寒柳堂集》、《金明馆丛稿初编》、《金明馆丛稿二编》(其实陈先生的作品都是开创性的名著,虽然有些观点值得商榷且有很多被后学驳正,但却奠定了中国中古史的范式,他的全集都值得读,这三本是论文集,之前没有加上,部分原因是这些论文中的观点很多都反映在《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里了,但读原论文毕竟更好,且里面还有很多关于唐史、中西交通史的论文,里面的很多书信、序文个人觉得最能反映陈先生学识之广博。)

唐长孺:《魏晋南北朝史论丛》、《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唐先生可谓是陈寅恪先生之后中古史的扛鼎大师,《论丛》是他的成名之作,《三论》是他晚年对自己一生史学研究的总结,构建出了属于他自己的中古史框架,这两本都是研治中古史的必读书)

劳干:《古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台湾中研院院士秦汉史大家的论文集,之前忘了加上了,主要是国内不太流行,他的书不太好买到)

陈直:《汉书新证》(用了很多考古新材料结合《汉书》来看汉代的很多问题)、《史记新证》

田余庆:《秦汉魏晋史探微》、《东晋门阀制度》、《拓跋史探》

周一良:《魏晋南北朝史论集》

顾颉刚:《秦汉的方士与儒生》

陈垣:《元西域人华化考》

[日]谷川道雄(著)、李济沧(译):《隋唐帝国形成史论》

[日]谷川道雄(著)、马彪(译):《中国中世社会与共同体》

[美]孔飞力(著)、陈兼、刘昶(译):《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

[美]孔飞力(著)、陈兼、陈之宏(译):《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仇鹿鸣:《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

罗新:《黑毡上的北魏皇帝》

阎步克:《品位与职位: 秦汉魏晋南北朝官阶制度研究》

陈苏镇:《与“汉道”——两汉政治与政治文化研究》

邓小南:《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研究》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袁伟时:《晚清大变局》

[美]魏斐德(著)、王小荷(译):《大门口的陌生人:1839-1861年间华南的社会动乱》

[美]魏斐德(著)、 陈苏镇、薄小莹(译):《洪业:清朝开国史》

李济:《安阳》(中国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作)

[美]张光直(著)、郭静(译):《美术、神话与祭祀》

[美]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商文明》

李峰:《西周的政体:中国早期的官僚制度和国家》

[日]沟口雄三:《作为方法的中国》、《中国前近代思想的屈折与展开》、《中国的冲击》

荣新江:《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敦煌学十八讲》、《中古中国与粟特文明》

[美]邢义田:《立体的历史:从图像看古代中国与域外文化》

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

鲁西奇:《中国历史的空间结构》

周振鹤:《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十六讲》

葛剑雄:《西汉人口地理》

王振忠:《明清徽商与淮扬社会变迁》

赵园:《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

卜正明:《纵乐的文明:明代的商业与文化》

姜士彬:《中古中国的寡头政治》

魏斌:《“山中”的六朝史》

杜希德:《唐代官修史籍考》、《唐代财政》

邢义田:《天下一家:皇帝、官僚与社会》、《治国安邦:法制、行政与军事》

赖瑞和:《唐代基层文官》、《唐代中层文官》

辛德勇:《制造汉武帝:由汉武帝晚年政治形象的塑造看的历史构建》、《海昏侯刘贺》、《旧史舆地文录》、《建元与改元:新莽年号考》

邓野:《联合政府与一党训政》、《蒋介石的战略布局(1939-1941)》、《巴黎和会与北京政府的内外博弈 : 1919年中国的外交争执与政派利益》

尚小明:《宋案重审》

四、 制度、文化、社会、经济史及其他专题史类(与上一类可能有很多分类混乱,望见谅)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中国乡村》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这本书久负盛名,但很多地方过于理想化,这一点必须要注意,可能是钱穆先生对于中国文化有很深的感情吧)

严耕望:《中国政治制度史纲》

[日]宫崎市定:《九品官人法研究》

阎步克:《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

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

钱穆:《国学概论》

钱穆:《先秦诸子系年》、《两汉经学今古文平议》

阴法鲁、许树安(主编):《中国古代文化史》

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中国文化史通释》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值得认真读,对中国古代的思想史可以有更深入的认识)

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

柳诒徵:《中国文化史》

叶朗、费振刚、王天有:《中国文化导读》(中国文化入门读物,里面推荐了很多入门书籍,看了这个就不愁下一步该看什么书了)

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劳思光:《新编中国哲学史》

吕思勉:《中国社会史》

汤用彤:《两汉魏晋南北朝佛教史》、《隋唐佛教史稿》

吕澄:《中国佛学源流略讲》

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孙机:《中国古代物质文明》、《中国古舆服论丛》

[法]谢和耐(著)、刘东(译):《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

方豪:《中西交通史》

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

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

费孝通:《乡土中国》

李泽厚:《美的历程》

[美]高居翰(著)、李渝(译):《图说中国绘画史》

[荷]高罗佩(著)、李零 等(译):《中国古代房内考》(“房内”一词是中国古代对性事的雅称,大家都懂的)

李零:《中国方术正考》、《中国方术续考》、《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清代学术概论》

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钱穆的观点与梁启超的算是反着来的,与梁书对照来读,就会觉得很有意思,不过本书可没有梁书那么好读了)

柴德赓:《清代学术史讲义》(与上面两本《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研究的范围基本一样,但角度和观点又完全不同,柴先生是陈垣先生的高足,这本书很能反映陈垣先生的治史方法,从这几本讲清代学术史的书中可以看出民国史学研究的不同派别之间的差异)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

[日]加藤繁:《中国经济史考证》

杨立华:《宋明理学十五讲》

陈来:《宋明理学》

余敦康:《魏晋玄学史》

利玛窦、金尼阁:《利玛窦中国札记》

钱兴祖:《中国思想史讲义》

何炳棣:《明清社会史论》、《明初以降人口及其相关问题(1368-1953)》、《

中国历代土地数字考实》

王汎森:《权力的毛细管作用:清代的思想、学术与心态》

五、 史籍、文献类(只列举一些,要专门研究的话,肯定要看更多)

吴乘权 等:《纲鉴易知录》(清朝人写的简明历史教材,读起来也很简单,可用于入门)

柴德赓:《史籍举要》

钱穆:《中国史学名著》

陈垣:《中国史学名著评论》、《陈垣史源学杂文》、《史讳举例》

黄永年:《唐史史料学》、《古文献学讲义》

张衍田:《国学教程》(系统介绍了我国的历史文献)

周予同:《中国历史文选》(选了一些篇目并有注释,可作为阅读史学典籍的入门读物)

杨伯峻(注):《春秋左传注》

[汉]司马迁(撰)、 [日]泷川资言(考证):《史记会注考证》

司马迁(等):《二十五史》(建议通读或详读《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后面的若不是专门治史,不必通读,需要时查阅相关内容即可)

司马光:《资治通鉴》

刘义庆(编)、余嘉锡(笺疏):《世说新语笺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玄奘(撰)、季羡林 等(校注):《大唐西域记校注》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刘知几:《史通》

吴兢:《贞观政要》

杜佑:《通典》

郑樵:《通志》

马端临:《文献通考》

黄宗羲:《明儒学案》、《宋元学案》、《明夷待访录》

章学诚:《文史通义》

俞本(撰)、李新峰(笺证) :《纪事录笺证》

上一篇: 1 蛋白酶类的命名与分类
下一篇: 和生命有关的3个基本问题(上):生命是如何进化出来的?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