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文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洋务派的主张(或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富国强兵,摆脱困难,维护清朝统治。洋务派的代表:(1)中央代表奕訢。(2)地方代表: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创办军事工业:口号“自强”。主要企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创办民用工业:口号“求富”。主要企业: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筹划海防:筹建三支海军。即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原因:19实际中期,美日侵略台湾,海防出现危机,清朝统治阶级认识到建立海军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举办学堂: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洋务运动的历史影响: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洋务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探究洋务运动不能使中国富强起来的根源:洋务运动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所以它没有触动封建制度的根基,这是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源。
戊戌变法维新派的宣传准备活动:
(1)公车上书:内容:反对同日本议和,实施变法。结果上书没有成功。历史影响:公车上书是爱国知识分子的一次请愿运动。它冲破了长期以来在清朝统治下,政治舆论的沉闷局面,在封建知识分子里引起了震动,从而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2)其他宣传活动:创办报刊,如创办《万国公报》,后改名为《中外纪闻》,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天津的《国闻报》、上海的《时务报》,也是维新派创办的,分别处于南北舆论界的主导地位。组建学会,如北京的强学会。
2.百日维新:
(1)时间:从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至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戊戌变法。
(2)内容:略
(3)戊戌变法: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帝,逮捕杀害维新人士,制造了:戊戌六君子“事件,变法运动失败了。
3.影响: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爱国政治运动,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戊戌变法失败的教训,促使资产阶级政治斗争由改良转向革命,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注意
识记戊戌变法的内容;(2)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辛亥革命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兴中会的建立:
①时间:地点:1894年,檀香山。
②影响:兴中会成立后,全国相继建立了光复会、华兴会、日知会、共进会等团体,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派已形成为同盟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①成立时间、地点:1905年,东京。
②领导人:孙中山,大会选举他为总理。
③革命纲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后来,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④历史意义:大大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为辛亥革命创造了条件。
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建立:武昌起义:
①时间、地点:1911年10月10日,武昌。
②领导组织:湖北革命党。
③过程;革命党人在武昌发动起义,迅速占领楚望台军械库,第二天完全占领武昌城,后来又占领了汉口和汉阳,历史上把这次起义称为“辛亥革命”。中华民国的建立:
1911年12月,宣布独立的各省代表在南京开会,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后来,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意义: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他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同时也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归纳
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及其教训
失败的含义: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失败的原因:主观上使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脱离群众;客观上是由于中外反动势力强大,袁世凯反革命的两面派手段,帝国主义破坏革命,支持袁世凯。其具体表现:革命派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不敢正面去反对帝国主义,也不敢从根本上改变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只满足于清帝退位。革命派脱离群众,使革命在中外反动势力进攻下孤立无援。同盟会软弱无力,缺乏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内部四分五裂。革命派没有自己的武装,革命主要以新军、革命党为主,后期以军阀为主。新文化运动兴起原因:北洋军阀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在思想领域掀起了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以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为代表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为捍卫辛亥革命的成果,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改造国民性,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掀起了一场宣传资产阶级文化、批判封建文化的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口号、兴起标志、主要内容和斗争锋芒:口号:“民主”和“科学”。兴起标志:《新青年》的创办。主要内容: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斗争锋芒:尊孔复古的逆流。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李大钊在1918年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宣传马克思主义,后来又创办《每周评论》新文化运动进入一个新的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发展阶段及特点:新文化运动前期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即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使新文化运动进入到一个新阶段。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影响:积极影响: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也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思想基础。局限性:新文化运动中有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
归纳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是中国人民分别从经济技术、政治和思想文化上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是层层递进、不断深入和进步的,注意从背景、内容(或过程)、影响上比较近代化历程上四件大事的异同。
声明:文本摘自《中考完全学案》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研究成果。丛书主编:王后雄 本册主编:何利群 仅记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