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补易混易错07 对比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主要在《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和九年级上册进行了讲解。本知识点主要在记忆背诵和时间梳理上,难点主要是辨析向西方学习的历程,主要包含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以及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中该知识点的可考性很强。1、洋务运动 (1)时间: 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 (2)代表人物: 奕䜣、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等(地主阶级洋务派) (3)口号: “自强”(前期)、“求富”(后期) (4)内容: ①以“自强”为口号,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新式军事工业,训练新式海陆军。从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洋务派筹建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1865年,曾国藩和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派开设的规模最大的近代军工企业) ②以“求富”为口号,创办各种新式民用企业(1872年,在上海成立的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创办的最大的民用企业,也是中国近代第一家新式航运企业) ③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培养洋务人才(1862年在北京设立的同文馆,是中国最早的新式学堂) (4)结果: 甲午海战中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5)影响: ①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②但它使中国的社会面貌发生了许多变化:大量引进西方科技和机器,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对外国的经济侵略也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培养了一批对西方事务认识较为深刻的人才,对日后的改革大有帮助2、维新变法 活动 立学会:组织强学会,定期集会演讲,议论时政 办报刊:如上海的《实务报》、天津的《国闻报》 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变法主张 梁启超在《时务报》中提出要学习西方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 严复翻译的《天演论》用达尔文的进化论来阐述变法主张:变则强,不变则亡 作用 启发民智、制造舆论 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改良思想 维新变法的新局面逐渐形成 结果 触动了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势力的利益,遭到强烈抵制和反对。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囚禁光绪皇帝,捕杀维新派,变法失败。 失败原因 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缺乏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勇气,只采取改良的办法;对封建反动势力和列强寄予幻想;远离民众,又害怕民众,因而也就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性质 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影响 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却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它掀起了近代中国第一个思想解放的潮流,对中国人民的觉醒和进步起到了显著的作用。它以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初次登上政治舞台为特征,成为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的前奏。此后,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要救中国,必须进行革命,推翻清朝统治,仿效西方国家建立民主共和制。3、辛亥革命 时间 1911年10月 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同盟会) 内容 ①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在湖北武汉爆发,这一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为“辛亥革命”②中华民国建立:1912年1月1日,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制政府——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在南京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颁布了具有宪法性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③南北议和: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清朝灭亡;3月,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性质 资产阶级革命 结果 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窃取,没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影响 ①政治上: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②思想上: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进步探索了道路。 启示 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中国要寻找一条适合自己国情的革命道路。4、新文化运动 背景 辛亥革命以后,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没有根本改变,孔子,作为君主统治的精神象征,仍爱到尊崇。但西方自由、平等、博爱等观念,已深深影响了一批进步的中国知识分子,特别受到青年学生的欢迎 开始 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先提出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鲁迅(《狂人日记》是其创作的第一篇白话小说)蔡元培(提倡学术上思想自由) 口号 “民主”与“科学” 内容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性质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意义(影响) 新文化运动让军阀混战中的中国响起了思想启蒙的声音;促使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从而更加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整个社会1.(2021·浙江丽水·中考真题)“这次革命并没有达到它所预期的目标。西方列强在中国的支配地位没有受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