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清史研究代表人物和代表作 1.柯娇燕:《透镜:清帝国意识形态的历史与认 同》,(Pamela K. Crossley,A Translucent Mirror ;H istory and Identity in Qing Imperialldeology.)加利福 尼亚大学出版社 1999 年。 2.欧立德:《满族之道:清朝的八旗与民族认同》 (Mark C. Elliott, The Manchu Way :The Eight Ban ners and Ethnic Identity in Late Imperial China)斯坦 福大学出版社 2001年。 3.菲立浦·弗瑞:《规划承德:清帝国的景观事业》 ,(Phillippe Foret, Mapping Chengde:The Qing Land scape Enterprise.)夏威夷大学出版社 2000年。■ 4.乔迅:《石涛:清初的绘画和现代性》,(Jonatha n S. Hay , Shitao:Painting and Modernity in Early Qi ng China.)剑桥大学出版社 2001年。
5.劳拉·霍斯泰特勒:《清朝的殖民事业:近代中国 早期的民族志和制图学),(Laura Hostetler, Qing Colonial Enterprise:Ethnography and Cartography in .Early Modern China)芝加哥大学出版社 2001年 6.曼素恩:《缀珍录:十八世纪及其前后的中国妇| 女》,(Susan Mann ,Precious Records:Women in China's Long Eighteenth Century.)斯坦福大学出版| 社1997年:译注:汉文译本由江苏人民出版社于 2005 年出版。) 7.米华健:《嘉峪关外:1759 → 1864 年清朝中亚地 区的经济、民族和国家》,(James A. Millward Beyond the Pass:Economy,_ Ethnicity, and E mpire in Qing Central Asia, 1759 — 1864.)斯坦福 大学出版社 1998年。 8.罗友枝:《末朝皇帝:清朝帝制的社会史研究》 (Evelyn S. Rawski , The Last Emperors:A social History of Qing Imperial Institutions.)加利福尼亚 大学出版社 1998年。 9.司徒安:《身与笔:中国近代早期作为文本和表 演的大祀》,(Angela Zito, Of Body and Brush:Gra nd Sacrifice as TextJPerformance in Early Modern Ch ina)芝加哥大学出版社 1997 年。
五、如何看待新清史 (一)吸取其一些有用的方法论 “新清史”对非汉民族历史文化的重 视和挖掘,可以给我们“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历 史观念很多启发。毕竟,中国历史有相当长的时 间与内陆亚洲历史有着“无法分割不可分离的重 叠”, 受到内陆亚洲的影响,不断把内陆亚洲的因素吸收 到中国历史中来,是中国历史自身的重要特点。 从这个角度看,“新清史”内陆亚洲视野的引入 会让我们的历史叙述更加丰富和立体化。 (二)批判其错误的观点 “新清史”将“内陆亚洲”地区非汉 民族的文化特性混同于政治归属,将“内陆亚 洲”从一个地理、文化概念异化为政治实体概念 这种“泛政治化”的做法不仅脱离了其原有的意 义,也直接对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合法性形成 否定,这就显得非常主观了。 (三)反驳其错误的认识 把中国想象成为一个单纯的汉民族国 家,是“新清史”研究者们的一种假设,并非历 史实际。中国自古以来一直是一个超越某种单一 民族认同的国家,多民族走向统一是一种逐渐强 化的发展趋势。中国边疆各个民族与汉族之间是 一种既互相矛盾又互相依存的关系,并没有一个 不可逾越的鸿沟,更不是截然对立的。对中国历 史的解释需要立足于中国历史本身的实际情境, 需要西方学者真正走出西方中心论的固有窠臼。 “新清史”学者们虽极力表示对非汉语 资料的重视,但对这些材料的使用方面仍出现了 很多问题,真正能够以非汉文材料为主体支撑的 研究还十分有限。西方学者用内陆亚洲理论和资 料阐释清代历史,还存在诸多问题。随着在“新 清史”思路下培养起来的新一代年轻学者的登场 将“内陆亚洲”视野运用到清代中国历史研究 上,还将出现更多发展和变化。
六、参考文献 [1]刘文鹏:《内陆亚洲视野下的“新清史”研 究》,《历史研究》 2016 年第 4 期 [2]张梅、欧立德:《欧立德教授与“新清史” 研究——访哈佛大学副教务长欧立德教授》,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 年 第4期 [3][美]卫周安著董建中译:《新清史》,《清 史研究》 2008 年第 1期 [4]汪荣祖:《新时代的历史话语权问题》 《国际汉学》 2018 年第 2 期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