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书目我会放在文末,我们先来谈谈史学和史书,谈谈什么是历史的真相。
首先我们可以确认一点,历史,是事实发生过的事,所以必然留下痕迹。所谓的历史真相,大部分是可以被后世知晓的,而且随着史学研究的推进、新技术手段的出现,我们可以见到越来越多的真相。有些人认为史书全是不可靠的,因此滑向历史虚无主义的误区,这是因其根本不了解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在谈史学之前,不得不作几点说明,其一,绝大多数人只能依靠史书来了解历史,而且未必是通过严肃的史书;其二,绝大多数人只能认同史书的记录和思想倾向,因为只有极少数人有能力和精力去进行学术性的历史研究,而进行这种研究对普通大众是没有必要的。其三,所有史书必然有某种思想倾向和写作目的,读者只能根据自己的立场去认同所谓的“真相”。春秋笔法、一字褒贬是中国史书的写作传统,其实只要具有较强的理性思维,这种写作手法并不影响读者去认识历史真相。杀、弑、诛总之是弄死了,用哪个词是思想倾向,而弄死,就是真相。
现在可以来谈史书了,我是中国古典文献学出身,虽然主攻文学文献,但对近亲历史文献学并不陌生。“文献”虽然主要是指文字记载,但绝不仅限于此,文献学中对文献的定义还包括各类器物、非物质的艺术形式、影音资料、人等。史书只是历史的某种呈现方式,也是最直观的呈现方式,史书的编写要依靠大量各类文献,最基本的就是各类档案。既然题目是近代史,那就以近代史为例,如果你不相信学校的“近代史纲要”,对某一记录有所怀疑,那么你可以去查地方志、日记、报纸、档案等等。这些资料并不难获得,我手边就有《鸦片战争资料汇编》《洋务运动资料汇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中华书局《近代史料笔记丛刊》、社科院《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多种晚清民国日记书信回忆录等。也许史书会美化或丑化、强调或忽略某些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但要让一个时代的所有资料文献都与其统一,这基本上是做不到的。但当你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事实上已经从一个历史的“阅读者”变成了“研究者”了。
优秀的历史学家总能通过一些细枝末节还原历史的真相,这一过程和侦探破案极为相似,所以我常推荐李开元先生的《秦迷》,他是以侦探小说的笔调去还原秦代历史,解释了例如嬴政到底是不是吕不韦的儿子之类的争论。从某种角度来讲,越久远的历史真相可能反而更容易挖掘,因为利益相关者已早不在人世,没有人会再去篡改或者销毁史料。近现代历史研究的难处可能正在于某些档案还没有过保密期,有些历史真相我们这一代人可能就无法得知了。
非专业的普通读者,没有独立研究的能力,又对基于某一立场写作的史书有所怀疑,同时还渴望了解真相,那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多读几种史书,尤其是基于不同立场写作的史书,亦或直接去知网搜论文,然后结合自己的思考去挖掘历史的真相。比如近代史,就可以读张宪文《中华民国史》《中华民国专题史》、朱汉国、杨群《中华民国史》、李新《中华民国史》、高教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等。以及非大陆学者写的《剑桥中华民国史》《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港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以及《中国近代史研究译丛》等。
最后要说,历史是有真相的,但有些人不想了解真相,有些人没能力了解真相,有些人不相信真相,有些人要掩盖真相,有些人要揭示真相。但无论如何,真相就是真相,它就在那里,真相不会变,你看到什么,取决于你是哪种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