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作业设计策略
郑静
河北省廊坊市永清县北辛溜中学 065600
摘要:基于社会不断变革,对于人才要求不断增高的社会大背景之下,我国教育部开始实施新课改革。在新课改革的要求之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不能仅仅只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学生的对于学科内涵的理解、基础知识的运用以及个人道德品质观念的形成,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从而在初中历史的教授进程中要注意加强作业设计,创新教学理念与教学手段,逐步培养起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作业设计;初中历史,策略
引言:历史核心素养包括学生在历史学习当中对于历史学科的具体认知、历史综合学习能力、学科理念的理解以及在历史学习过程当中所形成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民族主义观念以及正确的爱国主义与个人道德品质。要促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形成,就要构建完整的教学体系,加快教学模式的转变,其中,作业这一重要环节不可忽视,要创新作业设计,丰富作业内容,以灵活多变的作业形式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加快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育。
一.核心素养下历史作业设计的前提
注重模式灵活新颖,激发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与兴趣
学习最佳的动力就是兴趣,有了学习历史的兴趣学生便愿意主动去学习,主动去思考,主动去探索,增加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当中的积极主动性与思维逻辑的运用能力。从而,教师在历史作业设计的过程当中,首先要考虑到学生的主动性问题与兴趣问题,注重历史作业模式的灵活多变与新颖有趣,积极创新作业的形式,通过形象化、多样化的作业激发学生学学习历史的欲望,拉近与历史之间的距离,让历史知识更加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增强对于历史学科的喜爱,通过历史人物品鉴、历史时期考察、历史诗词欣赏、历史故事重现等多种形式的作业,让学生在多形式的历史作业完成中感受历史,了解历史,进一步学习到历史的核心内涵,加强对于历史知识点的记忆,促进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提高。
注重内容丰富完整,帮助学生全面学习提高综合能力
以往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历史作业内容多以习题练习以及知识点背诵为主,内容较为单一且枯燥,导致学生逐渐对于历史作业产生抗拒,不益于历史核心素养的提高。因此,教师在作业设计过程当中,不仅要重视模式的趣味多元化,还要注重作业内容的丰富程度与完整程度,积极融入与历史课本知识点相关联的人物背景、社会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拓展视野,扩充知识量,提高综合能力,促进全面发展;同时还要注意作业的完整性,从课前预习、课内增强以及课后复习三个方面入手,建立起完整的初中历史作业体系,让学生逐步形成对于初中历史学习的完整框架,以更为清晰明了的方式进行学习。
二.历史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作业设计的策略
尊重学生差异,设计层次化作业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受环境、个人学习方式以及自我认知能力发展速度快慢的影响,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与接受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从而在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不能一刀切,要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化,在不同学生之间进行细分,在课堂教学当中根据学生的不同表现,将学生进行大概的分类,在作业设计时进行层次划分,根据不同能力的学生布置适合他们的作业难度与作业类型,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最适合自己作业当中更好的学习历史、感知历史,提高历史学习能力,进一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
例如,教师在设计初中七年级历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的相关作业时,首先可以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将学生进行划分,针对接受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把作业难度适当进行提高,如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提出自己对于隋唐时代变迁关系的思考;而对于理解接受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先让这部分学生打好基础,将课本的知识点记牢,可以布置如绘制知识思维导图、整理知识点笔记的作业,让学生先理解核心知识点,之后再进行强化训练。通过设计层次化作业,让学生能够在最适合自己的作业中得到更大程度的提升。
注重情景构建,设计实践性作业
学习好历史的关键点就是要理解历史,不能让学生一味的认为历史仅仅依靠死记硬背就能够学好,教师在作业设计的过程当中,要注重知识点的情景构建,加强作业的实践性,将一些较难理解的知识点通过情景化的实践性作业以更为形象直观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记忆,消除对于历史的刻板印象,能够更加主动的参与到历史学习当中。
例如,教师在设计初中八年级历史第六单元“科技生活与社会生活”的相关作业时,可以让学生利用周末的时间到附近的社区、博物馆、科技馆等地方进行走访调查,通过向他人进行采访、自己实地观察、同学间彼此交流探讨等形式发现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的科技都有哪些发展,对我们的社会生活都有哪些影响,在调查结束后制作一份调查表在课堂上进行展示。通过让学生进行实践调查,构建实际生活中的情景,可以更加深刻的体会课本中的知识点,同时还能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交流沟通能力,有益与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