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学习历史的重要性,提出领导干部要提高历史思维能力,这对于当前学习和研究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党史尤为重要。40 多年来,在党的领导下,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科学、客观地认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历史,需运用历史思维,正确认识和评价在这一伟大历史成就中党的丰功伟绩,进一步增强“四个自信”。
历史思维与历史思维能力之要义
思维方式是人的价值观念、智力结构、行为观念的综合体现,是与时代特征、民族背景、社会阶层、文化心理、文化水平等各个要素相联系的综合反映。历史思维是一种历史观点和历史方法。历史思维能力是以史为鉴、知古鉴今,善于运用历史眼光认识发展规律、把握前进方向、指导现实工作的能力。提高历史思维能力,要把握以下几点。
首先,要正确认识和理解历史主客体及其关系。要认识到历史主体是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人的集合体,具有社会历史性,主体所处的历史时代对主体的认识能力、认识方法以及认识结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历史客体作为被认识的对象,也具有社会历史性。历史主客体关系是社会的、历史的。
其次,要正确认识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必然性和偶然性。正确的历史思维必须承认偶然性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要明确必然性寓于偶然性中,在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中正确把握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这是历史思维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是在工作中运用历史思维的重要方式。
最后,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历史发展过程的代价。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代价主要是指人类为社会进步所作出的牺牲或付出以及为实现这种进步而承担的消极后果,其具有不可避免性。以历史思维正视代价,一是要划清是否该付出代价的界限,二是要明晰承担代价的主体,三是要抓住付出代价的时机,实际上这也是发展的时机。
运用历史思维辩证处理新时期党史学习和研究中的两大关系
运用历史思维学习和研究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党史,有利于使全党全国人民深入认识改革开放的合规律性与巨大成就,批判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有利于全党和全国人民从理论上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性和现代性,进一步认识到“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提高拥护中国共产党执政的自觉性;有利于教育年轻一代熟悉和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史,引导他们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定追随者和接班人,凝聚起奋进新征程的磅礴伟力。在这一过程中,需正确认识和处理以下两大关系。
要在史实性和学理性的辩证统一中学习党史。党史是历史学和政治学的交叉学科,既有史实性追求,又有理论性领悟。学习党史既要了解党百年奋斗的实践逻辑,又需揭示其中的理论逻辑。如通过学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期的党史,加强对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在历史回溯中达到史实性与学理性的统一,不但有助于了解新时期党的奋斗实践,而且有助于进一步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实践。
要在历史性和现实性的辩证统一中理解党史。事物的持续发展往往会不断积累和产生新的矛盾和问题,这就要求我们与时俱进,作出政策的调整和观念的更新。如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时提出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新时代强调的“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对“共同富裕”正确认知与理解,离不开对历史思维的运用。“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党推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提出的,其针对的是当时人们“平均主义”“大锅饭”的习惯性思维。当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贫富差距的扩大不符合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因此必须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价值取向。
运用历史思维,在继承和发展“历史合力论”中传承历史
“历史合力论”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的创新理论发展的哲学基础。所谓合力,是指各个层级、各种力量的总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发展也是由历史主体及其合力推动的。在社会发展中各阶层的力量拧成一股“合力”,这其中也存在着各种观念的冲突、挑战和各种利益的博弈。因此,以历史思维理解以下三方面极为重要:
一是须仔细识别和认真分析各种偶然事件,从偶然中识必然。要在对各种偶然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及结果的分析中,探究事件背后的逻辑,分析其历史作用。
二是须重视党的最高领导人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党的最高领导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航船的领航作用不容忽视。只有自觉认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执政的党中央和党的最高领导人在历史发展中的领航作用,才能更好地在学习和研究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史的过程中统一思想认识,增进党的团结统一。
三是须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主体。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强调要“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用历史思维分析应把握三个要点:首先,须明确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主体 ,各项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决民生问题。其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坚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和渐进共享,使全体人民全面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最后,在历史思维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必须着力解决各地方、各领域及人民群众各方面的发展不平衡问题,从而更好地凝聚中国人民的时代合力。
作者王岩系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