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任新一届会长致词
梅铁山
与会领导、嘉宾、代表们:
大家上午好!刚才大会进行了选举,承蒙各位代表的厚爱,选举我为宣城中华梅氏文化研究会会长,虽深感荣幸,但扪心自问,却深感惭愧,滥得虚名。
“上江人文之盛首宣城,宣城旧族首梅氏”。千年的宣城梅氏文化,代表着中华梅氏家族与宣城地域历史文化的最高成就,它不仅是梅氏家族的荣耀,更是人类社会共有的精神遗产。本人作为传统的知识分子,宣城梅氏的后代子孙,一生热爱梅氏文化,献身梅氏文化。近十年来,尽管在宣城地方党和政府的关注、重视下,在社会、人民、海内外梅氏宗亲的支持下,为宣城梅氏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大家的肯定,但人贵有自知之明,自己毕竟已年过七旬,思想观念、知识结构都难以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趋势,要想让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为现代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这样的使命,对于我来说,实在是力不从心。
宣城梅氏文化自古以来受到宣城历代官府、士民的尊崇与保护。据《宛陵梅氏家谱》中,梅氏总祠会庆堂明万历二十八年碑刻记载:从宋宝祐二年(1254)至明万历二十八年(1601),不到三百五十年的时间,历代官府、梅氏后人修缮梅氏人文景观会庆堂、景梅亭等十四次,其中拿出俸禄、拆掉旧衙门主持或捐助修缮的郡、县官员达二十四人,参于修缮的梅氏子孙有一百二十余人。浩浩青史,一个个鲜活的名字,历历在目。
新的历史时期,党和政府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988年,为纪念梅文鼎诞生355周年,国外科学家提议,中国数学会、中国科学史学会联合发起,在安徽省政府的支持与宣州市政府配合下,在合肥市和梅文鼎家乡宣州市举行“纪念梅文鼎国际学术讨论会暨第三次全国数学史年会”,创建了梅文鼎纪念馆,修复了梅文鼎墓。梅文鼎纪念馆收藏有梅氏家谱、梅文鼎遗著、遗物,文化大家方毅、陆定一、周而复、赵朴初、启功、苏步青、顾廷龙等的手迹、碑刻,各类赠品等珍贵文物,慕名来参观的海内外游客络绎不绝,被称为宣城“最有文化的场所”。今天出席会议的宣城市原人大常委会夏子超副主任,时任县级宣州市市长,他主持建设的宣城市梅文鼎纪念馆、省文物保护单位梅文鼎墓,为宣城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我建议,全体起立,向夏子超先生鼓掌、致敬!
1996年5月,原宣州市财政局长、书画爱好者柳国财先生,出于对清初画坛巨擘梅清的热爱,在当代书画大家亚明先生与省财政厅的支持下,在梅清的故里现宣州区新田镇,倡导建设了梅清陵园,并在《人民日报(海外版)》《文汇报》《安徽日报》等报刊撰文介绍梅清,为保护、传承宣城梅氏文化,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此次大会授予其梅花奖当之无愧。
2007年4月,在大规模的城市开发中,我的一封保护宣城梅氏故居千年文化遗址的人民来信,受到了时任宣城市长高登榜、市人大常务副主任夏子超的高度重视,经过有关部门的考证与建设的法定程序,市政府投资1.68亿元,划出22公顷的土地,在原梅氏故居遗址上,修建了以梅氏文化为主题的梅溪公园,并且,由市档案局主持,组织编纂了176万字的梅氏大型文化典籍——《宣城梅氏》。
2014年4月,时任宣城市委书记姚玉舟,为宣城梅氏文化展示馆亲自撰写前言;2015年8月,张黎勇副市长,在梅溪公园宝章阁内创建了梅氏名人馆。此外,历任市政府领导,虞爱华市长、韩永生常务副市长、黄敏副市长等,都先后为保护、建设宣城梅氏文化做出过批示。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宣城市党和政府以对历史、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受到社会、海内外梅氏宗亲、文化学术界、各类媒体的赞誉。
“树欲静而风不止”,人类的认知,社会的发展总是有一个艰难曲折的历程。宣城梅氏文化的保护与建设也是这样,由于多种主客观原因,至今宣城梅氏文化场馆管理与开放问题,还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多少宣城市民、外地游客翘首以待。
今年初,中共宣城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韩军,市长张冬云,分别在我的《保护宣城文脉,建设文化宣城》的人民来信上做出了批示。韩军书记说:“民族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根本,地方文化是民族文化的基本来源;梅氏文化是宣城文化的名珠,重视、传承和弘扬优秀文化是共同的责任。老先生的这份信文化自信洋溢,保护文化根源心情迫切,精神感人。”我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与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经过我们的努力,这个问题是会很快得到解决的。
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民族文化自信,已经被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工程。宣城梅氏文化是学术文化、精英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因此,我热诚地希望更多的社会有识之士,梅氏家族成员、企业家、青年精英,投入到保护、传承、弘扬宣城梅氏文化的行列中来。可以说,献身优秀传统文化事业,大有可为。让我们共同努力,再接再厉,为把宣城打造成中华姓氏文化的一面旗帜,做出自己的奉献。谢谢大家!
2017年12月3日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