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中国近代化历程

中国近代化历程

中国近代化历程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一、概念:近代化也叫现代化,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其核心是工业化,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经阶段。

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一、概念:近代化也叫现代化,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其核心是工业化,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经阶段。二、中国近代化的两大任务(两大主题):一是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二是繁荣富强和持续发展。政治方面—经济方面—思想方面—社会方面—个人方面—专制独裁向民主化、法制化转变以科技为动力,手工生产向机器化、工业化、市场化和专业化转变愚昧迷信向民主科学、理性转化城市化、福利化和流动化开放、参与、独立和平等文化方面-走向文化的科学化和大众化三、近代化内容:其核心是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一)政治民主化地主阶级主导的政治民主化资产阶级主导的政治民主化无产阶级主导的政治民主化近代化内容:史实:1、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并未将政治体制的近代化提上议事日程。2、1861年总理衙门的设立,标志中国外交走向近代化。3、20世纪初清政府实行“新政”(1901-1905)“预备立宪”(1905-1911)(选修111页)地主阶级主导的政治民主化如何认识?虽然这是清政府迫不得已所采取的措施,从主观上看是为了继续维护其封建统治,但在客观上却顺应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也是中国向近代化迈进的重要的一步。

新政主要是从经济上、军事上、文化方面推进了近代化的进程,为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而“预备立宪”是从政治上向近代化方向迈进。资产阶级主导的政治民主化史实1、(开始)1898年的戊戌变法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一次伟大尝试。2、(里程碑)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是中国政治民主化的伟大成就;1912年春,孙中山在南京颁布《中华临时约法》。是辛亥革命在思想领域内的延续,提倡科学、民主,主张在中国建立民主共和国,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3、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国民大革命对政治民主化的贡献、新文化运动在国共合作基础上形成的革命统一战线领导下,高举“打倒列强,除军阀”旗帜,通过北伐,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五四运动发动了广大人民群众,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新兴领导力量、国民大革命民族资产阶级对近代国家政治民主化探索的两种模式1、两种模式:民主共和、君主立宪2、两种模式的异同:异:革命派怀着由革命而共和的信念,进行了不屈不饶的斗争,从正面冲击清朝专制统治立宪派从实业、教育、启蒙等多方面为民主建设努力,利用改良的手段进行反专制斗争同:①都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产物,体现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要求②都以“救亡图存”为己任,爱国主义是两者共同的起点③都取法西方,向西方学习④都对帝国主义认识不清,抱有幻想,存在一定的软弱性君主立宪、民主共和两种政治民主化模式先后失败的启示1、近现代民主宪政之路曲折而艰难,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不可能实行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宪政。

2、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是民主宪政的基础,只有在新中国才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原因?封建主义不愿走,帝国主义不让走,资产阶级想走没走成。①大地主阶级出于维护自己利益的考虑,绝不愿意发展资本主义。他们反对革命,充当帝国主义的走狗;在中国实行反动统治,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独立发展。②帝国主义为把中国变成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百般阻挠中国向资本主义发展。③中国资本主义少、小、弱,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决定其不可能承担起中国革命的领导责任,建立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失败,都深刻说明了这一点。(1)主要法制成就:1、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作用。2、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3、法制建设步伐加快:1982年多次修宪,出台了《选举法》《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法律法规,建成较完备的法律体系,并把依法治国写入宪法。无产阶级主导的政治民主化无产阶级主导的政治民主化1、新中国建立初期,人民代表大会、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三大制度形成。2、改革开放以来,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政治协商制度、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取得进步(村民自治)(2)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二)、经济工业化1、洋务运动(19C60s~90s)(近代化的开端)2、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3、新中国经济的近代化“洋务运动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洋务运动之我见“李鸿章所办商务,无一成效可睹者,无他,官督商办一语累之而已。

”——梁启超“徒袭人之皮毛,而未顾己之命脉,犹不能与欧洲颉颃。”——孙中山为期三十多年的洋务运动,对十九世纪后半叶的中国历史,也产生过一定的作用。——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在本质上并非革命运动,而是封建阶级的一种自救运动……洋务运动在‘西学为用’方面,在学习和设立资本主义性质的事业方面,客观上是进步的。而在‘中学为体’,在维护封建统治方面,则是保守的、反动的。但由此而开展了‘学校与科举之争、新学与旧学之争’。”“洋务运动是失败了,但它替戊戌运动开辟了道路。”——吕振羽历史影响:⑴积极方面:(基本肯定)①引进了一些西方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培养了一批初步掌握近代科技的知识分子和技术工人;有利于中国生产技术的进步。②创办近代企业,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了刺激作用,顺应了世界发展潮流;③派遣留学生和设立新式学校,有利于培养一批近代实用人才,有利于中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④购买或生产的一批武器装备了清军,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国防力量。⑤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⑥开启了中国军事、经济、教育近代化。⑵消极方面:(基本否定)①由清朝官府举办其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朝统治;②军事工业主要是为了镇压人民革命,而不能为国求强;③民用工业是为了解决军事工业的困难,不能为社会求富;④在很大程度上被洋人利用控制;⑤洋务派创办的企业管理腐朽,生产效率低下。

总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没有改变中国继续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史学家余英提出洋务运动(又称“同光新政)在中国近代史上存在“转石效应”——改革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经济改革初见成效之后,浪潮就会冲击到法律和政治领域。洋务运动虽然是从发展经济着手,但它给中国打开了一扇新的大窗,引起的变化自然波及方方面面。随着洋务运动兴起,“天赋人权”、“物竞天择”、“君民共主”等西方哲学思想和政治思想第一次传进我们这个古国,在知识分子心里开始发酵。梁启超曾经说,洋务运动是戊戌维新的先导。严复在1896年2月与梁启超讨论变法时,也点破了这一点。即所谓:“一思变甲,即需变乙,至欲变乙,又需变丙。”由经济体制改革出发,最后一定会牵涉行政体制、法律体制、政治体制改革。1895年3月,清朝军队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失败,洋务运动中建立起来的号称亚洲第一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给日本。国势的衰败和国人的强烈不满,成了戊戌变法的助燃剂。186018701895191219141919192719371945194919521956根据此曲线图,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回答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历了怎样的曲折发展历程,最后走向了什么样的归宿?所占比例时间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原因及影响)1、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2、初步发展——甲午战后;3、短暂春天——一战期间;4、快速发展——国民政府前十年;5、沉重打击——抗日战争时期;6、陷入绝境——解放战争时期;7、获得新生——新中国成立分析民族资本主义主要特点有哪些?1、兴起: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受双重压迫,难以走独立发展道路;缺乏资本原始积累。

2、结构: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4、规模: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无力同外国资本主义抗衡。3、分布:集中在沿海和沿江各通商口岸。特点:先天不足,后天畸形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是中国近代新的经济因素,推动中国的近代化。从政治上看,它导致民族资产阶级产生并壮大,为维新变法与辛亥革命提供社会基础;同时壮大无产阶级队伍,促进中国共产党诞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从思想上看,有利于思想解放和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历史地位(与历史作用不同)从发展趋势上看,始终难以独立发展。190020406060804911时间所占比例ABCDE近代经济结构变化示意图以下曲线各代表什么经济成份?40思考:上图中经济分别在中国近代史上主要起到什么样的作用?A、自然经济B、外国资本主义经济C、洋务经济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E、官僚资本主义经济阻碍作用双重作用双重作用中国希望阻碍作用中国是在沦为半殖民地的同时开始近代化历程的,其发展步履艰难、一波三折。回答下列问题:(1)请列举出近代前期中国出现的三次工业化高潮。三次高潮:洋务运动;19世纪末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2)结合史实说明第二次工业化高潮对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产生什么影响?①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维新派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②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资本主义发展,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1.近代前期(1840~1919)近代化总结道路:是照搬西方模式资本主义化道路任务: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结果:没有实现近代化启示:1.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曲折,然而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一有机会就发展。(过程)2.实现近代化必需扫除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两大障碍(阻力)3.必须走自已的路,照搬西方模式是不能成功的(结果)4.由于资本主义不能充分发展,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影响)3.新中国经济的工业化新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可以划分两个大的重要时期:一是1949~1978年传统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时期(前30年)二是1979年至今,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时期(后30年)(1)前30年发展状况(1949~1978)史实①1949~1952年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②1953年~1956年对民族工商业的改造。

1953~1957年以发展重工业为目标的一五计划。③1956~1966全面经济建设(成就与失误并存)。④66--76年的文化大革命使工业化建设受挫。成就:中国初步奠定了工业化基础;建立了较完整的工业经济体系;成功地发射了“两弹一星”。存在问题:但工业与一、三产业之间,轻重工业之间,积累与消费之间的关系极不协调,资源配置和结构状况存在明显缺陷。由于片面追求经济发展,追求高速度,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我国在工业化的过程中,建起了一批环境污染大、资源能耗高的工业,造成大量的环境问题。1建立了单一的公有制2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3优先发展重工业4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建设,即独立自主、自力更生5主要是赶超模式、粗放型发展模式、效益低下特点——走苏联式的建设道路史实:转折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内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城市80年代体制内的放权让利的局部调整、90年代全面突破对外开放,(80年代点、线、面;90年代;2001年融入全球化)引入外资开放促改革今天的中国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2)后30年工业化的发展现代中国经济改革前后的变化1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1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体制2建立了单一的公有制2建立了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并存的体制3优先发展重工业3农轻重协调发展4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即独立自主、自力更生4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对外开放,融入全球化5主要是赶超型,粗放型发展模式、效益低下(如大炼钢铁)5主要是集约型,内涵挖潜,加强管理、提高效益、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①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传播与论战: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新旧三民主义)的传播与论战③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上一篇: 阿诺德·汤因比传
下一篇: 常见的历史研究方法有哪些?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