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论文)古代文学研究与当代文艺理论的建构

(论文)古代文学研究与当代文艺理论的建构

(论文)古代文学研究与当代文艺理论的建构学术月刊006·1仅仅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基本原理与当下中国文艺实践的相结合,一定条件下也可以是“非马克思主义”的等等。这提醒我们深入研究当下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问题的重要性。

学术月刊2006 · 12 仅仅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基本原理与当下中国文 艺实践的相结合 , 一定条件下也可 以是“非马克思主 义”的等等。这提醒我们深入研究当下中国马克思 主义文艺理论 问题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 学术 界为了建设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 系。 有的从“西马”寻找思想与思维资源, 有的设想从西 方 自由主义文艺理论获取真理性因素 , 有的从中国 古代文论挖掘“现代性”以实现“现代转换” , 等等 , 一 切努力都是有价值的。而站在当下中国文艺现实的 人文立场 , 研究当下问题尤为必要。这些问题可能 EL 振复( 1945一) 。 男, 上海市人,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文艺学芙学研究。 ] 是 : ( 一)从原始马克思主义到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 理论的真理性 ; ( 二 ) “中国化 ”、 “非 中国化”与“反中 国化”之关系; (三)马克思主义与自由主义、 守成主 义文艺理论之关系 ; ( 四) 当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 文艺实践之关系; (五 )“新理性” 、 “新感性” 、 “人文精 神”、 “文化殖民主义”论等与当下中国马克思主义文 艺理论体系的建构 ; ( 六)“全球化” 、 “本土化”与中国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的建构 ; ( 七) 2O世纪马克 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国传播对当下中国马克思主义 文艺理论建构的影响。

古 代 文 学 研 究 与 当 代 文 艺 理 论 的 建 构 ——兼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国化问题 汪涌 豪 (复旦大学 中文系 , 上海 200433) 如何立足本土资源 , 整合外来学说 , 建构既符合 当代知识论公义又有效地解明实际问题 的文艺理 论, 是当下学术界普遍关注的热点。笔者以为, 在盲 目 崇信西学的风气相对严重的今天。 如何准确理解 并充分吸纳中国古代文学和文论的优秀遗产。 显得 尤为重要。然而长期以来, 古代文学研究存在着一 种自外于理论甚至漠视理论的倾向; 更常见的情况 是, 许多人认为基于从语言到文化的巨大差异, 外来 的理论与学说根本无法有效地涵融本土经验。被他 们用为最直接的例证的, 往往是运用马克思主义文 艺理论解说古代文学时所产生的某些偏失。由此, 古代文学及其所包含的审美经验可以用为建构当代 文艺理论之助这一点, 一直以来被湮没遮蔽, 不得彰 明。有鉴于此 , 正确认识马克思主 义文艺理论 中国 化的进程 , 反思其在古代文学研究中的得失与教训, 就变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检视古代文学研究中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 国化进程,真让人感慨良多。

应该说它的发端几乎 与文艺学之引人马克思主义同步 ,其具体运用也曾 产生过不少积极的成果。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 , 文艺学研究中出现的泛政治化倾向,还有机械反映 论与庸俗社 会学 的泛滥 ,在它 身上也 有体现 。以 后 ,因部分从事文艺学 和马列文论的研 究者转入 , ·9O · 这种症候的并发变得更为典型 ,从对文学性质的认 定 ,到对文学特征与功能的描述 ,都出现了一些问 题 。 当然 , 因研究对象的不同 , 古代文学研究中出现 的问题有自己特殊的一面。同时, 又因这一领域的 研究者别有自己的学养构成。 理论敏感和思辨训练 或有欠缺, 对上述错误的自觉和纠正因此较文艺学 界要迟滞一些。许多在文艺学已被证明是错误 的观 点, 在古代文学与文论研究中仍会被使用, 甚至被视 为当然。譬如直到晚近, 大多数文学史的撰写仍按 先交代时代背景(通常是经济、 政治两大要素覆盖了 其间存在的其他复杂中介) , 后分析作家作品(通常 是作阶级性、 人民性或世界观的简单划界, 以及用内 容与形式的两极观照遮蔽主体的多面性与文本的自 体性 )的套路展开 , 而很少考虑历史语境 的适切性 , 以及事实上存在的特殊个体对时代所作出的有意疏 离。

文学批评史的撰写则一律就本质论、 创作论、 风 格论和功用论几大块, 依次铺排对不同时代、 趣味各 异的批评家的论述 , 而较少顾及古人真正的言说重 点和兴趣所在。其间 , 认为文学是以形象反映 生活 的既定观念 , 还有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 , 在研究者头 脑中尤其顽固地存在 。 这显然与古代文学和文论 的实际不相契合 。鉴 维普资讯

上一篇: 人民日报聚焦“文学乱象”:文学不能“虚无”历史
下一篇: 韦勒克外部研究透析的论文.doc 5页VIP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