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以现实的人为逻辑起点重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docx

以现实的人为逻辑起点重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docx

以现实的人为逻辑起点重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docx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Sep.2010ChongqingUniversityTelecommunications(SocialScienceEdition)V01.22No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Sep.2010ChongqingUniversityTelecommunications(SocialScienceEdition)V01.22No.5doi:10.3969/j.issn.1673—8268.2010.05.015以“现实的人"为逻辑起点重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要:历史唯物主义把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人的解放作为自己思想体系的最高宗旨。要恢复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核心地位,就必须以“现实的人”为逻辑起点重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以“现实的人”为逻辑起点符合马克思主叉创始人的思想,有助于确立人在唯物史观理论体系中的主体地位,能更好地体现实践唯物主义的根本特征,能够使唯物史观理论体系得以合乎逻辑地展开,能揭示社会历史发展的能动性动因,同时也体现了逻辑和历史的统一。关键词: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逻辑起点;“现实的人”中图分类号:130—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68(2010)05—0074—06发,强调社会而忽视人,强调生产而忽视人的需要一、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逻辑起点问与利益,强调人的阶级性而忽视对人的本性和本题研究回顾质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注人的自由而全面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在人类哲学发展史上发展这种博大的人文关怀精神被传统的教科书理完成了一次颠覆性的革命。这集中体现在它彻底论体系遮掩了。要恢复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否定了传统思辨形式的形而上学本体论,而把哲核心地位,就必须重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而学关注的目光转向了人。它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重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就必须科学确定历上是实践的,把人的本质和秘密最终归结于实践,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从而科学地指出了人类解放与走向自由的途径。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界就构建历史唯人文关怀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不同于以往一切哲主义新体系的逻辑起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学最基本的特征和价值取向,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提出的代表性观点归纳起来有以下十种:(1)以自本质上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然人为逻辑起点;(2)以“现实的人”为逻辑起点;学”[1]241。20世纪30年代前后苏联形成的马克思(3)以物质生产活动或劳动为逻辑起点;(4)以实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从生产方式、社会存在出践为逻辑起点;(5)以社会存在为逻辑起点;(6)以*收稿日期:2009—1104作者简介:赵绥生(1953一),男,陕西清涧人,教授,法学硕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高凤香(1965一),女,陕西子洲人,副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万方数据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为逻辑起点;(7)以社会意识关系等重大问题的认识上混乱不堪,都是会基本矛盾为逻辑起点;(8)以“现实的人”和劳动错误的。人们要么把历史发展归结为神的意志,二位一体为逻辑起点;(9)以现实的人、人的需要、要么归结为个别历史人物的意志,黑格尔则把它劳动三位一体为逻辑起点;(10)以人的需要与物归结为“绝对精神”的运动过程。费尔巴哈在历史质利益为逻辑起点【2]。领域高扬起了唯物主义的大旗,把历史拉回到人在上述观点中,以自然人为逻辑起点的观点的世界上来,把握到了历史的真正主体。但是。费难以成立的,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从来没有把人尔巴哈所说的人,仅仅是生理学、人类学意义上的类“史前史”作为唯物史观体系的逻辑起点。马克“自然人”,是超越现实社会关系的抽象人。所以,思反复批判了费尔巴哈所说的那种仅仅是生理学“费尔巴哈的‘人’是从上帝引伸出来的,费尔巴哈意义、人类学意义上的“自然人”。以社会存在、以从上帝进到‘人’,这样,他的‘人’无疑还戴着抽象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以社会基本矛盾为概念的神学光轮。达到‘人’的真正道路是与此完逻辑起点,持这些观点的学者基本上固守传统教全相反的。

我们必须从‘我’,从经验的、肉体的个科书的思维模式,其根本的缺陷在于不能反映马人出发从这里上升到‘人”[3]。这种不食人克思主义哲学以人为本的终极人文关怀这一哲学间烟火、不参与具体社会历史活动的抽象的人,是精髓。以“现实的人”、以物质生产活动或劳动、以历史中不存在的人。费尔巴哈从这种抽象的、主实践、以人的需要与物质利益、以“现实的人”和劳观想象的人出发,就注定了他也同样不可能科学动、以现实的人及人的需要和劳动为逻辑起点,持地解释社会历史。这些观点的学者都站在变革传统哲学教科书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历史就是人的历史。现体系的共同立场上,主张建立能够更好反映实践实生活中的人既然是创造历史的主体,那么,研究唯物主义这一根本特征的全新哲学体系,突出人社会历史就必须研究“现实的人”及他们的历史活类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凸显人在马克思主义哲动。所谓“现实的人”,就是指由于受着肉体组织学中的核心地位。但是,这些观点之间存在不少制约而具有各种自然需要的人,是在特定的生产分歧,他们有的强调社会历史主体的人作为逻辑力水平、特定的生产关系下从事物质生产活动的起点的合理性,有的强调实践或者劳动作为逻辑人,是受着各种社会关系制约而又不断根据自己出发点更能够反映实践唯物主义的本质特征,有的需要而改变着这些社会关系的人。

“社会结构的强调人的需要或者利益作为人类历史发展原初和国家总是从一定的个人的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动力的作用。笔者认为,这些观点的对立是因为但是,这里所说的个人不是他们自己或别人想象他们割裂了历史主体的人、实践、劳动、人的需要中的那种人,而是现实中的个人,也就是说,这些与利益等几个因素的内在联系。强调以物质生产个人是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因而是在一活动为逻辑起点,或者以实践为逻辑起点,而生产定的物质的、不受他们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条活动、实践的主体却是人。强调以需要与物质利件下活动着的。,,1417正因为现实的人的实践活动构益为逻辑起点,而需要和利益必然是主体人的需成了社会历史,顺着“现实的人”这一线索,去探究要和人的利益。强调以“现实的人”为逻辑起点,他们的物质生产劳动,他们改造社会的实践、他们而“现实的人”的生存前提则是物质生活资料生产的一切创造性活动,才有可能揭示社会历史的秘活动。笔者认为,把这些观点辩证统一起来,从密。“在思辨终止的地方,在现实生活面前,正是“现实的人”出发,是构建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描述人们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的真正的实证科学的逻辑起点。科学开始的地方。

”[4]8所以,强调把“现实的人”作为历史观研究的根本前提和出发点,这是唯物史二、“现实的人”范畴在历史唯物主义理观与一切形形色色唯心主义历史观的根本原则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歧。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正是抓住了“现实的人”唯物史观的创立,使人们对社会历史的认识及其现实的实践活动,才找到了揭开历史秘密的第一次成为科学。在历史唯物主义创立之前,人科学方法和路径,才第一次把历史观置于科学的们在关于社会历史发展的认识、对社会存在与社 基础之上。 万方数据”[4]69 正因为把“在社会中进行生产的个人”即 三,“现实的人”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理论 “现实的人”作为出发点,这样才使得“历史破天荒 体系逻辑起点的依据 第一次被置于它的真正基础上,,[6]335。 (一)以“现实的人”为逻辑起点符合马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提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 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思想 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又说过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公认的标志着唯物 “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是物质生产活动。“我 史观理论正式创立的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多次 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 提到社会历史观的研究必须以“现实的人”为前 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人们为 提,从“现实的人”出发。

马克思指出,唯物史观 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 “这种观察方法不是没有前提的。它从现实前提 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 出发,它一刻也不离开这种前提。它的前提是人, 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 但不是处在某种幻想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 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而且这是这样的历史 中的人,而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 活动,一切历史的一种基本条件,人们单是为了能 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5]73。 够生活就必须每El 每时去完成它,现在和几千 “肉体的个人是我们的‘人’的真正的基础,真正的前都是这样。 因此任何历史观的第一件事情 出发点。”[3]马克思这里提到的“肉体的个人”决不 就是必须注意上述基本事实的全部意义和全部范 是指生理学意义上的人,恰恰相反,他通过人的自 围,并给予应有的重视。--[4]11-12 在逻辑起点问题 然生命存在,要说明这种“肉体的个人”的生存和发争鸣中,有人据此认为唯物史观的出发点是现实的 展首先需要解决一个前提,这就是物质生活资料。 人,有人则认为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其实这两 因此,这些“肉体的个人”必然是从事现实生产活动 个“第一个前提”并不矛盾,因为有生命个人存在是 的人。

“我们开始要谈的前提不是任意提出的,不 “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而这些个人“生存的 是教条,而是一些只有在想象中才能撇开的现实前 第一个前提”则是物质资料的生产。它们共同强调 提。这是一些现实的个人,是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 的是,任何历史主体的个人只能是现实生活中的 物质生活条件,包括他们已有的和由他们自己的活 人,而不可能是不食人间烟火的“超人”。 动创造出来 的物质生活条件。,,[4]5 马克思在这里所 (二)以“现实的人”为逻辑起点才能确 说的“我们开始要谈的”,也是指我们研究历史首先 立人在唯物史观理论体系中的主体地位 要讨论的问题,即出发点问题。 忽视人的地位,这是旧教科书理论体系对马 作为唯物主义哲学家的费尔巴哈进入到历史 克思主义哲学最严重的误读与衄解之一。唯物史 领域,从抽象的人出发,最终不可避免地陷入历观理论体系重构的一个重要任务和目标,就应该 史唯心主义的泥潭。而科学历史观则把“人”从天 是恢复人的主体地位。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不同 国拉回到人间,以这样“现实的人”作为出发点来 于以往一切哲学的崇高旨趣就在于,它把哲学关 描述历史。“德国哲学从天国降到人间,和他完全 注的目光第一次聚焦于人自身,聚焦于人类社会 相反,这里我们是从人间升到天国。这就是说,我 实践,终极目的是探索人类解放、人的自由而全面 们不是从人们所说的、所设想的、所想象的东西出 发展的必然性与现实途径。马克思主义研究人类 发,也不是从口头说的、思考出来的、设想出来的、 社会历史,就是研究人的发展历史。“人就是人的

上一篇: 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
下一篇: 第9讲•论文写作方法十六讲┃如何写论文绪论中的研究视角、方法、理论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