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期的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在习作时往往难以动笔,习作没有中心,写不出高端的作文。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尝试着如何快速打开学生习作思路的探索研究,在学生作文拟题,定中心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学生提笔作文,最困难的是不知道如何打开思路,这是学生习作中长期存在的问题,也是我们语文教师感到棘手的作文教学之难点。思路打不开,我们发现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学生不会审题,抓不准关键词,因此构思立意方面把握不准。二是平时积累少,能知道如何写,但苦于没有素材,语言难以连缀成文。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中快速打开思路,并写出较高质量的习作,我们结合平时教学实例,谈谈自己的看法,与各位共勉。
一、自设问,解决“写什么”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抓住题眼,自我设问,就能解决习作中“写什么”的问题。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抓住了题眼,就能很快的破题,找到要表达的中心。然后让学生围绕题目自我设问,就可以快速的打开习作的思路。如六年级实作训练中有这样一个半命题作文《——,谢谢你》。要求让学生写一个在成长过程中关心你的一个人。当我把这个题目呈现在黑板上后,我要求学生根据作文题目提出三个问题来,学生们纷纷举手。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自我设疑。“你想谢谢谁?”“为什么要谢谢他?”“他的哪件事最让你感动?” 然后,我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在心中打腹稿,将思路理清,准备动笔。学生迅速打开了话匣子,有的写老师如何鼓励自己自信的事例,有的写父母教育我如何面对失败和挫折,还有的写邻居如何互相关爱的感人事例。学生选材别具一格,避免了以往习作中“千人一面”的毛病。所以在学生习作训练中,如果课前教师指导要如何写,然后给学生读习作例文,再让学生动笔写。这样就容易限制学生思维,学生的习作的内容就会受到限制,让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创新。但如果在写作前让学生自我设疑再习作,学生就能很快的写出一篇质量较好的习作,而且选材都来源于生活,并颇具人情味。这样,坚持让学生写前训练,学生就能写出比较高端的习作人。
二 选材新,解决“怎样写”
学生看到作文题目,首先就是要选择合适的材料来表现文章的中心。一篇习作是否成功,与所选的材料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材料选择的好,作文就成功了一半。如果所选材料与中心无关,材料再生动也是不成功的。有时,我们在批阅学生的习作中,发现学生习作最大的问题就是选材老套。如写我的妈妈,大多数同学都会写自己生病了,妈妈如何照顾我,一夜都没有合眼等等,写爸爸的爱总是喜欢写父亲到学校冒雨接我回家等“老生常谈”的一些内容。这样的习作太普遍,学生的选材过于大众化,写不出个性化的习作,不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自然也不会得到高分。
一次,我班学生参加荆门市小学生作文竞赛,主题是通过一件事来反映家乡的变化或者是时代的新风尚。在班级学生出事后的写作里,我们学校教务处组织语文老师初选出优秀学生作文。在入选的作文里,一个学生的爷爷的婚礼让我眼前一亮,也吸引我迫不及待读下去原来她的习作。不像其他同学写的舅舅的婚礼,需要一定的婚礼,那么热闹喜庆。只写了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饭,为爷爷举行了简单的仪式,婚礼简朴但有仪式感,反映出了农村敬老爱老的新风尚,后来我帮这位同学进行了指导,加了一些细节描写,在荆门市小学生作文大赛中,该同学的作文获得了特等奖。
所以,教师要求学生在写文章的时候,一定要先在大脑里好好搜索一下,找出一个可能跟别人不同的材料,这叫“独辟蹊径”。当然,要做到独辟蹊径,学生就要做生活的有心人。要求学生在生活中,睁大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去弘扬时代正能量。
三、创氛围,解决“我要写”
《大纲》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听到,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所以,我们的教师的课堂教学就要为学生的习作服务,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或氛围,让学生主动去表达,变老师“要我写”为“我要写”,学生才能找到细作的乐趣。快速打开学生的习作思路,学生的语言积累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为学生快速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考场作文,由于时间的限制,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去现编,需要学生调动已有的平时积累的习作素材进行再加工。所以,语文教师平时要布置学生多去大自然参加活动,“用眼睛去摄像,用心灵去感悟。”将活动中的美好瞬间记录下来,这样,学生习作就能写出真情实感来。
最近,沙洋县教研室利用企业微信中的“腾讯读书酱”小程序,要求同学们完成语文老师布置的朗读任务。学生们积极参与,兴趣浓厚。我每天精选“美文一读”“满分习作”等内容,让学生练习阅读,挑战自我。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后,学生们有了经历,养成了习惯,并从中有了或多或少的收获。学生们将自己与“腾讯读书酱”的故事写成了周记。我于是利用班级习作园地将优秀习作进行了展示。在一次单元测试中,学生的习作题目是《校园的新鲜事》。学生看到题目后,很快地就打开了习作思路。大多数同学将自己参与读书活动,找到了读书乐趣,并喜欢上了语文课的内容一下子写下来了。我在批改中,发现学生的习作有了个性化的语言,有了真情实感。我觉得读书活动不仅仅只是对学生的朗读有帮助,而且学生的习作有了快速地提升。
“生活乃习作的泉源。”语文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语言,积累语言的氛围,学生才能走出“山穷水尽”难以下笔的低谷,将学生引入“柳暗花明”乐于表达的境地。综上所述,小学生的习作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好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习作的中的问题,“问题即课题”,不断去研究探索,这样才能摸索出学生习作的好的方法,才能让学生找到“生活乃作文”的习作乐趣。
荆门市沙洋县雷巷小学 蒋学兵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