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先秦历史散文中的女性形象研究姓名:****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中国古代文学指导教师:**平20070507论文独创性声明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论文中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其它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其他同志对本研究的启发和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明确的声明并表示了谢意。作者签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本人完全了解复旦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阕: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中文摘要关键词:女性形象、历史散文、主题类型中图分类号:1206.2先秦历史散文,或称先秦历史叙事文,是中国叙事文学的主要源头。它们对后世的叙事文学,产生了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因此,这些作品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相对于其它方面研究的热度,对这些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的研究,一直处于冷清的状态。《先秦历史散文中的女性形象》一文,第一次尝试性地探讨了先秦历史散文在塑造女性形象上的特征与演进状况。得出的主要结论是:由《尚书》和《春秋》所代表的先秦早期历史散文,到《战国策》文所代表的先秦晚期历史散文,主要呈现以下变化轨迹:一、由简单的行动记录发展为全方位的较自觉的细致描写;二、由单纯的实录发展到相当程度的虚构;三、惩恶扬善的刨作动机趋向于暂时隐退,直至汉代方又卷土重来。
另外,本文还从“主题类型”和“表现方法”两方面,探讨了先秦历史散文对后世的叙事文学在塑造女性形象方面的影响,希望能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ABSTRACTKeywords:womcflimages/historicalprose/subjecttypesClassificationNo.:1206.2Historicalproseworksofpre-Qin,orhistoricalnarrativesofpre-QinarethefountainheadsofChinesenarrativeliterature.Theyhavedeepinfluence01"1laternarrativeworks,andgainagreatvaluetostudyComparedtootheraspects,womenimagesofhistoricalprosespre—Qinhavebeenstudiedfewscholars.Weneedtopaymoreattentiontothem.Inthisdissertation.weputfivehistoricalprosewoiksasourresearchobjects.TheyaretheBookofDocuments,thespringandAutumnAnnals,theTsoCommentarytheConversationsfromtheStatesandtheIntriguesoftheWarringStates.AllthefiveworkshadbeenwidelyspreadancientChina.Westudyonhowtheseworksrepresemwomencharactersandconcludethattherearemainlythreechanges:firstlybriefdescriptionistokenplacedbydetailedportray;secondlythedescriptionhaschangedfromgenuinefictional;finallythemotiveofmoralizationhasdisappearedintheInlxiguesoftheWarringStates.Besides,Westudyonhowthehistoricalproseworksofpre-Qininfluencethecreationofwomenimageslaternarratives.Andwediscussitmainlyfromtwoangles,thesubjecttypesandthemeansofrepresentation.绪言在文学史上,先秦“散文”一般是指与《诗经》、《楚辞》等“韵文”相对的无韵之文。
其中,侧重记载历史故事或历史人物言谈的散文,我们统称为“先秦历史散文”。按照这一标准,先秦历史散文应当包括两类:一,商周时刻在钟鼎彝器上的铭文;二,著于竹帛的史书,其中又可分谱牒、纪年、档案、故事三个小的类别。谱牒类如《世本》,纪年类如《春秋》、《竹书纪年》、《左传》,档案类如《尚书》、《逸周书》的政令奏议之部分,故事类如《国语》、《战国策》、上搏楚简的《容成氏》、马王堆帛书《春秋事语》和<战国纵横家书》等。回由于商周铭文和出土古书大多残缺不全,更由于笔者能力有限,所以本文仍将目光聚焦在《尚书》、《春秋》、<左传》、《国语》和《战国策》这五部经典的历史散文作品上。它们在古代社会广泛流传,虽然这导致它们部分地失去原貌,但也使它们较其它历史散文产生了更大的影响。我们所作的“女性形象研究”,主要是从文学角度切入,探讨这五部作品在表现女性上的特点,从而一窥先秦历史散文在塑造女性形象上的特点和演进状况,发现其对后世叙事文学在塑造女性形象方面的影响。目前在这一方面的研究成果,较为深入的唯有陕西师范大学的张蓉撰写的《<左传)贵族女性问题初探》一文,单就《左传》中的贵族女性形象进行了探讨。。探讨先秦历史散文时,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文学与历史的界限。
有时,情况还更为复杂,比如《尚书》、《左传》,具有经学、文学、史学等多重性质。而一般从事女性研究的学者们,侧重从社会学的角度,审视这些作品。如何区分文学与历史、社会学或其它角度的不同呢?请看一个例子。《左传》和《列女传》都记载了春秋时齐杞梁之妻的故事。前者的记述简洁,侧重讲杞梁之妻十分懂礼,在丈夫战死后,婉拒齐庄公不合礼法的吊唁;后者较详,除辞吊一事外,还增加了哭倒城墙、投水自尽的情节:。李零‘筒帛古书与学术源流k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版,第260--280页.。张蓉‘(左传)贵族女性问题初探》,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全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杨伯竣‘春秋左传注),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0H一1085页.于路。杞梁妻日:“今殖有罪,君何辱命焉?若令殖免于罪,则贱妾有先人之弊庐在,下妾不得与郊吊.”于是庄公乃还丰诣其室,成礼然后去.杞梁之妻无子,内外皆无五属之亲.既无所归,乃枕其夫之尸于城下而哭.内鬣动人,道路过者莫不为之挥涕.十日,而城为之崩.瓦莽,曰:。营何归矣?父,申则无夫,下则无子.内无所依,以见吾诚.外无所传,以立吾节.吾岂能更二哉?亦死而已。
”遂赴淄水而死.君子谓杞梁之妻贞而知礼。诗云: “我心伤悲,聊与予同归。”此之谓也. 对这两段引文,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会有很不一样的收获。比如顾颉刚先生,在《孟姜女故事的转变》。一文里,从历史学的角度,研究过这两段引文。结果, 他认为《左传》的杞梁之妻,即后世孟姜女的最初原型: 孟姜女即《左传》上的“杞梁之妻”,这是容易知道的。因为杞梁之妻 哭夫崩城屡见于汉人的记载,而孟姜之夫“范希郎”的一个名字还保存得“杞 梁”二字的声音。这个考定可说是没有疑义. 顾先生据《礼记 檀弓》、《孟子》、《淮南子》、《列子》等著作,认为杞梁之 妻的故事中心,在战国之前是谨守礼法、不受郊吊;在战国后受音乐界的影响, 变为悲歌哀哭;西汉后期,受某些传说影响,又演变为哭夫崩城。换句话说,他 探讨的重点。是杞梁之妻“哭夫崩城”的情节,如何由《左传》的“无”演变为 刘向《列女传》里的“有”,因为这是孟姜女故事的核心部分。 而韩国学者曹淑子,在《古代妇女的死亡及其阴影:以杞梁之妻的故事为主 线》o一文里,侧重从社会学角度切入,审视上述两段引文。她把目光聚焦在“投 河自尽”一处情节上。‘左传》里丝毫没有提到杞粱之妻的结局,而《列女传》 却绘声绘色地描述了她投河前的思考、以及为了捍卫贞操最终“赴淄水而死”。
曹淑子认为,《列女传》里的内容极可能为刘向所虚构,其目的是美化杞梁之妻 的典范形象。而通过细致剖析杞梁之妻的例子,曹淑子揭示了“是什么样的情形 逼得古代妇女走向自杀、她们的死又是怎样获得赞颂”: [汉]刘向‘古列女传》,‘四部丛刊初编’影印明刻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53页口载顾颉刚编‘孟姜女故事研究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载[韩]郑在书编,[韩]崔藤红译‘东亚女性的起源——从女性主义角度解析(列女传)'。北京 被这种虚构的死亡美化了的杞梁之妻,她所象征的那些无名妇女们的这种死亡却很可能是确确实实存在的.另外,《列女传》里列出的自杀的理由 即便是虚构和添加的内容,也无比真实地向我们展示了当时迫使妇女去选择 死亡的究竟是哪些情形。 当我们试着从文学角度切入时,又有另一番视野。文学是有美感的语言,而 所谓“美”,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说,最根本的性质是自成一个独立的世界,当我 们沉浸在有美感的事物中,我们遗忘了它的实用价值、道德价值,只是专注地欣 赏着它本身。因而,从文学角度读‘左传》,我们也不管所写之人是贤臣良将, 抑或乱臣贼子,只沉浸在穿越几千年仍鲜活传神的人物带给我们奇妙美感上。
像 这里,我们看《左传》对杞梁之妻的记述: 免于罪,犹有先人之敞庐在,下妾不得与郊吊.”齐侯吊诸其室.只用了一个简单的动作“辞日”,只用了两旬简练的言语,加上齐侯的反应作映 衬,总共三十五字,就把杞梁之妻的个性形象鲜活地刻画出来。我们或许可以描 述,她是一个头脑清晰、有自己原则的女人,在君主面前也不退缩,但这些描述 都不能代替原文所带给我们的生动形象。可与《列女传》的类似记述比较: 。今殖有罪,君何辱命焉。若令殖免于罪,则贱妾有先人之弊庐在,下委不得与郊吊.”于是庄公 乃还车诣其室,成礼然后去. 表面看,对杞梁之妻的描述只改动了六个字:去掉“辞”这个动作,在话中 加了“君”、“令殖”、“贱妾”几字,但效果完全改变了。杞梁之妻不再是那 个有锋芒的女性。“辞”字本来含有对抗的意味,被刘向取消掉了。话里添加的 几字,一方面破坏了原来简洁有力的节奏,使杞梁之妻的话失去了气势;另一方 面,过分地恭敬与降卑,使庄公变成了高高在上的人物,杞梁之妻倒显得卑微黯 淡。尤其后文“庄公乃还车诣其室,成礼然后去”,齐侯变成主角,几乎没起到 衬托杞梁之妻的作用。不像《左传》,在写完女主角不卑不亢的表现后,简练地 写道“齐侯吊诸其室”,显得齐侯好像是乖乖地无奈地顺从一般,从而精彩地映 从这个意义上说,‘列女传》不算好的文学作品。它里面的女性人物基本都像杞梁妻一般,是纯粹出于道德教化的实用目的,被制造或说加工出来。人物本 身呆板单调。甚至充满夸张和矛盾,丝毫没有能打动人的美感。‘列女传》里还 有许多记述杞梁之妻的内容: ……杞梁之妻无子,内外皆无五属之亲.既无所归,乃就其夫之尸于城 下而哭之,内缄动人,道路过者莫不为之挥涕,十日,而城为之崩。既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