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学者:香港历史教科书初探之“港史内嵌”消解国家认同

学者:香港历史教科书初探之“港史内嵌”消解国家认同

学者:香港历史教科书初探之“港史内嵌”消解国家认同来源:微信公众号“青华九变”(ID:qinghuajiubian 作者:闫光宇),微信公众号“环球时报”(ID:hqsbwx)导读本月13日

探索宇宙的探索历程_建设航天强国的历史探索_探索史

来源:微信公众号“青华九变”(ID:qinghuajiubian 作者:闫光宇),微信公众号“环球时报”(ID:hqsbwx)

导读

本月13日,,引发香港教育界对于文凭考试公平性的担忧。@共青团中央 关注了这一消息。

香港教育局14日晚22时许发表声明作出回应,称该试题“具引导性”,“严重伤害了在日本侵华战争中受到莫大苦难的国民的感情和尊严”,要求“香港考试及评核局严肃跟进,向公众作出合理交代”。

探索宇宙的探索历程_探索史_建设航天强国的历史探索

香港教育频频出现问题,在其教材中可窥一斑。下面这篇文章,作者从自己的观察出发,对香港教科书进行研究,供大家思考。

前几年去香港调研时,深感状态之严峻。但当时调研的发力方向主要集中于新媒体领域,故在教科书上深挖不足。去年,我致电在港好友,希望能借阅相关教科书进行学习,好友答应的痛快,事也办的痛快,无奈后期遭遇各种不可抗力,一直拖到现在。

所以在开始之前,先说几个事:

1、本文采用的教材样本为:现代教育研究社有限公司2014年初版《现代初中中国历史1 甲部课程教师用书》、《现代初中中国历史2 甲部课程 教师用书》、《现代初中中国历史3甲部课程 教师用书》。

2、该教材根据香港课程发展议会1997年颁布的《中国历史科课程纲要(中一至中三)》的内容,以及参照其在2001年编订的《学会学习——课程发展路向》的精神编写而成。全书共分六册,适合中一至中三年级学生使用。全书内容分甲、乙两部,甲部课程为政治史,乙部课程为文化史。

3、之所以采用教师用书,是因为更能直观反映教科书设计意图。

4、之所以先采用中学教材,是因为中学是青少年世界观形成的黄金时期,比大学更为关键,所以探讨历史教材,中学更富意义,之后我们会单独探讨台湾地区历史教科书和其它教科书,本文仅限于香港中学教材。

5、教材图片为香港友人捐赠,在此表示感谢。

6、文章仅为个人观点,与平台无关。

一、“港史内嵌”的提出

坦白讲,个人觉得该教材总体上编的有所短,也有所长,并非一无是处。最起码初中的孩子们学完之后,是知道夏商周秦西东汉……这些我国历史上最基本的朝代顺序的。当然其长处今天我们不做表扬,只说其短处。

基本有点历史常识的同学都知道,《史记·孔子世家》中有这样一段话:

“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词。弟子受《春秋》,孔子曰: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

讲的是孔子编《春秋》,进行增删的故事。其中这个“笔则笔、削则削”即是“春秋笔法”的来历,其放到历史上就是“春秋笔法”,放到新闻传播上就是“选择性报道”,后世效仿者如过江之鲫。

所以编写一本给初中生读的中国历史教科书其实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我国历史悠久,相关史料、典籍浩如烟海,如何用有限的篇幅和初中生可以听懂的内容话语描绘出我国自古以来生生不息的脉络框架,就必然会涉及到一个择其“要者”而“笔”之,择其“不要者”而“削”之的尺度问题。这是客观上决定的,既考验着编者的能力,也考察着编者的立场,这个“笔”和“削”的尺度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编者价值观的直接体现,同时也是其想要传递给初中孩子们的价值载体。

我们今天说的这个问题,就是香港初中中国历史教科书(上述版本)将香港地区的历史内容以“香港追昔”的名义单独列出,并耗用大量篇幅加以重点突出、充分展示的问题。我们姑且创造一个新词:“港史内嵌”,用来对这种现象进行简称。

二、“港史内嵌”的基本方式:“香港追昔”

探索史_探索宇宙的探索历程_建设航天强国的历史探索

如上图所示,在该教科书(甲部)中,编者将整个中国历史划分为22章。但在每章中,都会用1整页的篇幅单列一项:“香港追昔”,从第一章《华夏政治的肇始》的《香港新石器时代的古石刻》开始直到最后一章,总篇幅共计22页。

探索史_探索宇宙的探索历程_建设航天强国的历史探索

(“香港追昔”栏目标题列表)

这是三本教材全22章“香港追昔”的标题列表。我们可以看到,如果从中国历史的宏观视角,该列表所示内容能够按照重要性列入教材的应当不出三个,如《英国占领香港九龙》《香港回归祖国》等。而相形之下,《李郑屋汉墓》《杯渡禅师来港》等等其余内容就显得太过细枝末节。

按照该教科书官方“编辑要旨”的说法,之所以设置“香港追昔”,目的是:配合课程,介绍相关时代的香港历史,另设考察活动简介,鼓励学生亲身实地考察香港的历史,有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和加强对香港的归属感。

探索史_探索宇宙的探索历程_建设航天强国的历史探索

当然,我们并不反对香港教育部门培养香港学生的乡土情怀和加强对香港的归属感。但是“培养乡土情怀”和“加强归属感”也要分时候。

探索史_探索宇宙的探索历程_建设航天强国的历史探索

你想想,你带着同学,拿着笔翻着书,听着老师绘声绘色的讲述着三代圣王故事和仰韶殷墟遗存,突然间却冒出来一句:“我们香港在新石器时代就有摩崖石刻”,会是什么感受?

开设中国历史这门课程的意义,不仅是“知前事”进而“以史明智”,更重要的是培养其对于国家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进而不断加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而这种在中国历史课程的章节中内嵌“香港追昔”做法所带来的,势必很难做到“爱国爱港”的有机统一,注定是强调香港“特殊地位”的心理暗示和对于国家、民族认同的消解。

无独有偶,当我们翻开宝岛地区高中历史教科书时,也能看到更加肆无忌惮的“湾史内嵌”的现象。但与香港不同的是,宝岛地区是将宝岛史料汇集成册后单编单列,作为《历史》课本的第一册进行教学(第二册为中国史,第三、四册为世界史)。

建设航天强国的历史探索_探索史_探索宇宙的探索历程

建设航天强国的历史探索_探索史_探索宇宙的探索历程

三、“港史内嵌”回应“我们从何而来”

当然,相较宝岛“单列成册、内嵌湾史”的“开门见山”,香港教科书在每章节内嵌“香港追昔”的做法则显然更加“曲径通幽”。但这个“曲径通幽”在推动“本土意识”的觉醒和构建上,效果却一点都不比宝岛差。何况人家还光明正大的打着“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加强对香港的归属感”幌子。

探索史_探索宇宙的探索历程_建设航天强国的历史探索

如果我们分析一下“香港追昔”的章节题目就可以发现:第一、二章中的《香港新石器时代的古石刻》《先秦时期的香港》就是想告诉大家:香港自古以来就有人居住繁衍,并且拥有陶器和青铜器等文化遗存,同时还给出了一个词汇叫做“香港先民”。

探索宇宙的探索历程_探索史_建设航天强国的历史探索

(《香港新石器时代的古石刻》用词为“香港先民”)

建设航天强国的历史探索_探索史_探索宇宙的探索历程

(从第二章《先秦时期的香港》就在讲流民南下)

而到了第三章就迫不及待的直奔主题:“香港归入中国版图”。我们联系第一、二章的标题:《香港新石器时代的古石刻》和《先秦时期的香港》,再想想这节的标题,细品之下不难发现,受众会很容易理解成:香港自古就有香港先民居住繁衍,并且发展出有别于中原的文化,直到秦始皇攻占南越,香港才并入中国。说的再直白点就是:香港最初不是中国,秦侵略南越后,香港并入中国。

探索史_建设航天强国的历史探索_探索宇宙的探索历程

之后的《李郑屋汉墓》《杯渡禅师来港》《唐代屯门的发展》《宋代北方人士南迁(元朗邓氏)》《南宋末帝逃离香港》《北方人士南迁》《迁界令与复界后客家人来港》等等,或明或暗都在介绍一个主题:“香港人的历史构成”。

探索宇宙的探索历程_建设航天强国的历史探索_探索史

而无论是早期的“香港先民”还是后来的各种“流民南迁”“香港追昔”的议题设置始终都在有意无意的回答一个问题“我们从何而来”:

从香港来。香港自古就有香港先民居住,之后发展出有别于中原的区域文化,秦始皇派兵“占领”南越后,香港归入中国版图,之后历代都有躲避战乱者或官方派遣兵民迁入香港,同时香港人依据自身地域特征,在不同时期发展出了“制盐业”“采珠业”“香木业”等独特产业和文化。近代朝廷没落后,香港被英国占领多年,之后经历革命、抗日和战后发展,最后“回归祖国”——这应该就是“香港追昔”给出的答案。

所以“香港追昔”的史料选取和行文摆布也带有明显的设计痕迹和思想价值传递意图。

探索史_探索宇宙的探索历程_建设航天强国的历史探索

至于近代史部分的8个章节题目则明显带有强烈的求生欲望和保护色彩,而最后一章的《香港回归祖国》更像是穿了一身的防弹衣的同时,一副高举“免死金牌”的样子。

四、“港史内嵌”之后:“乡土感情”还是“本土意识”?

然而事实上,“港史内嵌”并不不仅是上述现代教育研究社版历史教科书独有。起码从94年文达出版(香港)有限公司出版的《中国历史》就已经单独开设了“寻根溯源看香港”课文类型①,将《史前的香港》《汉代的香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香港》等等课文成体系纳入其中。

而在回归后不久(98年),香港实行的初中历史《课程纲要》就已经明确提出“历史科”(世界史)以本地史(香港史)为中心,“中史科”以乡土史为中心。中史科《课程纲要》希望教师在中国历史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认识“本土历史”,借此提高学生对本科的学习兴趣,以及建立乡土感情和民族认同感,“透过地方史事的认识,有助于中国历史的学习”②——可以说理由那是相当的充分了。

但我们也能清晰的看到,无论是从94年文达版的“寻根溯源看香港”,还是后来的初中历史《课程纲要》,再到现代教育研究社版的“香港追昔”,客观上起码早在26年前,香港中学历史教科书和中学历史教育就已经开始围绕“我们从何而来”来进行回答。

可以说解决了“我们从何而来”的问题,就解决了“本土意识”的觉醒与构建,而相应的“分离主义”必然随之产生——这是香港脱离祖国较长、被殖民时间较长的客观情况所决定的必然结果。

世界各主要国家的不同地区都有“乡土历史”“地方史”的课程设置,我国早在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就曾倡导“充分开发利用乡土教材和社区课程资源”,各省各地也在探索利用地方历史增进历史课程教育的不同方法,但均不能与香港教材铺路、“港史内嵌”的做法相提并论。况且地区与地区之间亦不可同日而语。如果说在一些省份得到的可能是“乡土感情”,那么在香港收获的则很可能是“本土意识”,势必会为“香港城bāng主义”“香港民zú主义”等极端思潮的产生和推广奠定坚实的学理基础和群众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曾讲:“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而社会科学构建思想,指导实践。可以说,有怎样的历史研究就会产生怎样的社会科学,进而影响社会思潮,左右社会现实。历史教科书作为历史研究成果化的重中之重,其对于社会思潮、社会现实影响绝对是无与伦比。

①张利娟 《当代中国大陆、香港、宝岛地区中学历史教科书结构研究》2004年。该文对“寻根溯源看香港”赞赏有加,并认为“大陆的历史教科书编者可以好好借鉴香港的这一做法”。

②周丹君 《地方史融入历史课堂教学研究——以无锡地方史为例》2014年。

探索宇宙的探索历程_探索史_建设航天强国的历史探索

发青年之声、献青年之智、聚青春之力,快来参与2020年“青声@全国两会”网络建言征集活动吧,你的每一条意见都会被认真对待。

探索史_建设航天强国的历史探索_探索宇宙的探索历程

团团有话说 第91期:夏天降临的时刻

哪一刻让你感觉夏天降临了呢?是超市里突然上了许多五颜六色的冰淇凌?是行人的衣服纷纷变得轻薄?这个夏天你又定了什么新的计划?快来和团团说说吧~

建设航天强国的历史探索_探索史_探索宇宙的探索历程

共青团中央微信平台

“疫情谣言粉碎机”上线了!

扫描图片二维码辨别疫情谣言

建设航天强国的历史探索_探索史_探索宇宙的探索历程

扫描图片上的二维码

定制标准版团旗、团徽,下载团歌

探索史_建设航天强国的历史探索_探索宇宙的探索历程

编 辑| 蒋佳林(辽宁大学团委)

校 审|任晓蓉

值班编委|吕通义

上一篇: 历史研究法
下一篇: 社区营造视角下的台湾历史街区复兴研究:以台北大稻埕历史街区为例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