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历史的编写是否具有一定程度上的主观性?

历史的编写是否具有一定程度上的主观性?

历史的编写是否具有一定程度上的主观性?题目中意识到的历史编写问题,老外己经有了挺详细的理论。因为现代史学整体建立在西方史学上,所以,现代历史理论,老外考虑的也比较多。简述一下背景

题目中意识到的历史编写问题,老外己经有了挺详细的理论。因为现代史学整体建立在西方史学上,所以,现代历史理论,老外考虑的也比较多。

简述一下背景,现代西方建立的历史学是一门专业或手艺,历史学家是接受专业训练的手艺人,这种手艺可以简单理解为,一种不能完全工业化的行业,就像特级名厨,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特级钳工之类。

二十世纪,受西方哲学的影响,历史理论也发生了一次"语言学转向",把历史化约为历史文本,把历史文本看作历史叙事,从而产生了所谓"后现代史学″,而"后现代史学"讨论的核心问题,就是"历史客观性″问题。海登·怀特和他的《元史学》就是其中的理论代表,虽然怀特不认为自己是后现代。但无论怎么贴标签,怀特的理论还是触发了历史理论关于"历史客观性"的讨论。

先插一句,对于历史主观性问题,我们的历史文化经验中可能更容易被想到的是政治权力对历史的直接干预,如其他答主的"云龙门之问″,"李世民观史"等等。而怀特的史学想要论证的是,历史学家按照公认的历史学手艺,本意上力求"客观"时,历史依然包含的主观因素。如果把历史比喻成菜刀,这里讨论的就不是"用菜刀械斗″或者"用菜刀当凶器"的问题,而是"用菜刀切菜"时的问题。

怀特理论的起点是,历史本身发生于过去,历史学家不可能亲临现场,只能靠历史文献,而历史文献只不过是过去一系列事件的记录。单纯的历史文献只能是历史资料(编年史),要形成历史,需要历史学家把历史资料组织成历史叙事,要将纯粹的历史资料变成情感性和逻辑性的故事。这样,就必须运用人物描写、主题突出、视角转变等策略,赋予事件以不同的意义。历史讲述的不仅是事件,还包括这一系列事件所可能具有的关系。历史学家对故事的叙事过程主要包括:

①“精简”材料,保留一些事件而排除另一些事件;

②将一些事件移至中心位置,将另一些事件放逐至边缘或背景的地位;

③建构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使故事有一个开头、中间、结尾;

④收集对自己观点有利的事实,排斥相反的材料,使论述更加可信;

⑤解构原有的语言编码、叙述模式,重新编码,描写事件,建立另一个话语系统。

史学家在将事件编织成故事时, 必然会面临如何解释的问题,比如对故事发生的前因后果的解释,对结尾的分析和判断,为什么以这种方式而不是另一种方式发生,它的意义是什么等。对上述问题的回答和解释有三种方式,即通过情节化解释(emplotment)、形式论解释(formal argument)、意识形态内涵解释(ideological implication)。

所谓情节化解释,就是“通过识别所讲述故事的类型而赋予此故事以意义”。情节化解释分为浪漫剧,悲剧,喜剧和讽刺剧。

所谓形式论解释,即史学家需要通过建构一种理论的推理论证,来对故事中所发生的事件提供一种解释,表达某种总体的意义或中心思想。其分类为形式论、有机论、机械论和语境论。

所谓意识形态内涵解释,是指史学家在选择特定的叙述模式时就已有了意识形态取向,因而对历史的解释也势必带有意识形态色彩,反映了史学家所采取的特殊立场。四种基本的意识形态立场:无政府主义、保守主义、激进主义和自由主义。

细目如下表:

在研究历史的过程中由于观点_历史观点举例_观点历史过程研究中不包括

由此,历史学家在对故事进行解释的时候,有三种解释方式会影响其历史编纂,即审美的(情节化解释)、认识论的(形式论解释)和道德的(意识形态内涵解释)。史学家通过情节编排、形式论证和意识形态内涵三种模式来对故事进行解释时,这三种模式的综合代表了历史编纂的风格。(《在诗与历史之间:海登·怀特历史诗学理论研究》王霞)

对怀特理论的简单介绍可以看出,按照这种理论,历史只是历史学家的作品,无论历史学家本人如何真诚,历史作品依然不能摆脱历史学家的主观认识。

不过想要提示的是,主观性不代表非真实,文学,意识形态等因素依然具有认识真实世界的功能,只不过这种认识不能比照自然科学去分析,论证而已。

关于近现代历史学家如何在自己的历史中贩卖私货,有本挺有意思的书可看:

《近代德国及其历史学家》

题主想找的图可能是这个

在研究历史的过程中由于观点_观点历史过程研究中不包括_历史观点举例

上一篇: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第3版考研真题精选题库及答案
下一篇: 军事历史研究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