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从基础积累到整体建构:一套书打开历史经济地理研究的新篇章

从基础积累到整体建构:一套书打开历史经济地理研究的新篇章

从基础积累到整体建构:一套书打开历史经济地理研究的新篇章作为一部关注近代的经济地理之书,《中国近代经济地理》对中国近代史特别是经济史研究也有重要的学科意义和参考价值。来自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的虞和平研究员指出

作为一部关注近代的经济地理之书,《中国近代经济地理》对中国近代史特别是经济史研究也有重要的学科意义和参考价值。来自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的虞和平研究员指出,过去近代经济史的研究很少用经济地理而是用区域经济的概念,但近代区域经济研究方面也没有全国性的或全时段的著作;所以,从把全国整合起来做近代经济地理研究而言,这部书具有开创性。南开大学经济史研究中心主任王玉茹教授对贯穿全书的“港口-腹地”范式表示赞赏,她认为至少改革开放以来没有见到这样系统的近代经济地理著作,她谈到该书的研究思路对自己影响很大,并计划将该书作为参考书推荐给老师和同学们。南开大学历史学院的王先明教授认为历史研究中碎片化和整体建构两个方向各有优劣,但近年来以碎片化为特点的论著多而整理建构者少,他赞赏《中国近代经济地理》团队对整体性建构的重视,也深感整体性建构相当重要,指出应当以此为契机使得碎片化和整体性建构共进。封越健观察到,该书并不满足于历史事实的描述,有着明确而强烈的理论追求和理论自觉。他发现,作者在深层次理论探讨基础上形成了研究中需要重视的诸问题,如近代史的中心线索,近代化的动力问题,冲击-反应模式以及中国中心论,传统经济的近代转型,城市化、工业化及其对近代化的作用,通商口岸的作用,区域差异及其原因,这些问题都涉及到国内外中国近代史学界始终关注的重大理论问题。

封越健强调,作者以“港口-腹地与中国现代化空间进程”为理论框架和切入点,较好地解释了中国近代经济变迁的动力、方向、区域差异及其成因等,是该书的鲜明特色和理论贡献。朱浒也认同该书在理论上具有明显进取意识,他认为该书提出的“港口-腹地”与中国现代化的空间进程理论对从整体认知层面上理解中国近代史中心线索问题有相当大的贡献。韩茂莉指出,该书抓住了近代经济格局转变过程中一个突出特点,即随着商业网络和交通网络的发展,沿江沿海地区影响全国经济格局。另一个特点是地区不平衡性加剧,前近代中国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有所体现,但从来没有像1840年以后那样剧烈。她认为,作者在该书中抓住了这样的特点和脉络,呈现了近代中国大地上一些最重要的经济变化。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的李细珠研究员也述及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他谈到中国是一个面积广袤的国家,研究者们都会注意到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但在撰写综合性的近代史和经济史著作时,对空间差异可能只是简单概括、地理概念并不明确,而从历史经济地理的角度则可以很清楚地呈现各个区域之间的差异。张伟然回忆起此前参加“中国近代史学科体系反思”学术讨论会的经历,他选择在会上作题为《中国近代历史地理的学术成绩与发展趋势》的报告,即在相当大程度上受了《中国近代经济地理》的触动和启发。他指出,历史地理学科一般不固守某个断代且往往以古代为主,而历史地理从20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断代研究增多,经济地理是一个急先锋。从历史地理的近代研究来看,以近代经济地理的成绩最突出且最具系统性,其在选题上、理论方法上、资料发掘上对历史地理都具有示范性。

上一篇: 我国市场调查与咨询服务业发展历史与现状.doc
下一篇: 如何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浅谈农村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性教学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