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考察探究 主题3《中国的传统节日—我们的中秋节》第1课时【学案】

考察探究 主题3《中国的传统节日—我们的中秋节》第1课时【学案】

考察探究 主题3《中国的传统节日—我们的中秋节》第1课时【学案】考察探究 主题3《中国的传统节日—我们的中秋节》第1课时【学案】.doc

PAGE 1 PAGE PAGE 2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中国传统节日——我们的中秋节 (第1课时)【学案】一、【教材分析】教学目标知识技能学生通过积极参加本次活动,了解中国传统四大节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及节日习俗。价值体认1、学生通过积极参加本次中秋节活动,加深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进一步认识中国传统文化。2、能主动分享中秋节的认识,与老师、同伴积极交流思想认识,对中国的传统节日有更深的认同感。责任担当通过学习中秋节的相关知识和习俗,学会尊重中国的传统节日与习俗,并将之不断传承下去。对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具有责任感。问题解决1、交流中秋节的来历,共同探讨这一传统节日的历史。2、通过对中秋节习俗的了解,会用传统习俗方式过这个节日。创意物化在生活中,带领家人一起过节,动手制作月饼、宫灯等传统节日用品。教学重、难点1、了解中秋节的由来。2、将中秋节的习俗融入到节日中,带领家人过传统节日。教学方法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采用引导法、演示法、小组合作法、小组竞赛法等,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互动交流。通过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图片、视频、音乐、竞赛活动等多种多媒体手段来确保教学效果。

【教学流程】情景导入(1)欣赏节日音乐,感受节日氛围。(2)根据老师的引导,知晓中国传统四大节日,明确中秋节对中国人的重要性。探究中秋节的来历(1)思考你所了解到的中秋节的相关知识。 (2)欣赏Flash动画《中秋节的传说》。(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交流中秋节的相关知识。写诗拜月了解本轮活动的规则。请各小组写出含有“月”的诗句,选择一名同学进行书写,书写正确无错别字为准。写出最多的小组得4个月饼,第2名得3个月饼,第4、5名得2个月饼,第6名得1个月饼。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写诗拜月。你想到的含有“月”字的诗句有那些?(3)以上诗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小组展示(5)小组评价4、赏月猜歌(1)了解本轮活动规则。本轮教师将播放6首歌曲,每首歌曲的名字中都含有“月”字,猜对它们名字的小组就获得两个月饼,猜错则减掉一个月饼,播放开始每组的组长就可以举手抢答。(2)小组竞猜教师每开始播放一首,小组就开始抢答,答对得两个月饼,答错减掉一个月饼。5、课堂小结(1)知晓本小组在这一节课中所得到的月饼。(2)想一想,通过这节课一起共度的美好时光,你有了那些收获?答案1情景导入(1)节日音乐,感受节日氛围。

(2)中国传统四大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3)小组活动规则:在课堂上采用小组活动竞争的方式对各小组进行得分,所得分数用课件以月饼数目的形式呈现。每组开始都先分得一个月饼,最终月饼数最多的小组获胜。2探究中秋节的来历中秋节的来历传说: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神话传说。3写诗拜月本轮活动的规则。请各小组写出含有“月”的诗句,选择一名同学进行书写,书写正确无错别字为准。写出最多的小组得4个月饼,第2名得3个月饼,第4、5名得2个月饼,第6名得1个月饼。(2)含“月”的诗句1、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2、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4、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5、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把酒问月》)6、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7、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8、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欧阳修《生查子·元夕》)9、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二首》)10、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4赏月猜歌本轮活动规则:本轮教师将播放6首歌曲,每首歌曲的名字中都含有“月”字,猜对它们名字的小组就获得两个月饼,猜错则减掉一个月饼,播放开始每组的组长就可以举手抢答。歌曲1:《月亮代表我的心》歌曲2:《荷塘月色》 歌曲3:《月亮之上》歌曲4:《弯弯的月亮》歌曲5:《明月几时有》歌曲6:《十五的月亮》5、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感悟到……。

上一篇: 马克思主义军事著作在中国的编译与研究史概述
下一篇: 从拜月占卜到摸秋送子,看中国古代的中秋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