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2023年第一季度,我读完了12本书。在这些书籍中,我最推荐黄仁宇先生的《中国大历史》,原因有以下三点。
1、采用综合归纳的方法研究历史
《中国大历史》并非一本按照朝代和人物编排历史事件的读物。相反,它从全局出发,分析影响历史走向的关键因素,然后深入探讨不同历史阶段在这个趋势中的尝试和探索。
黄仁宇在书中开篇便提出中国历史的发展受地缘因素和科技进步决定的观点。以第三章为例,作者论述了易于耕种的黄土、带来丰沛雨量的季风以及时而滋润大地、时而泛滥成灾的黄河等三大因素如何影响中国的命运。为了抵御自然灾害和外敌入侵,中央集权制度应运而生,随后演变为皇帝通过官僚系统从农民身上获取人力和物力的治理结构,这一结构延续至民国时期。
2、不以善恶评价历史人物
本书的另一个特点是不给历史人物贴上道德标签,而是从当时的社会背景出发,探讨环境对人的影响。以武则天为例,黄仁宇指出,武则天大杀群臣的真正原因在于自秦汉以来,为了更有效地治理大一统国家,统治者不断利用意识形态作为治理工具,政治架构由文官集团主导,皇帝则依赖权威来驾驭文官集团。
如书中所述:“儒家基本教条为本身的克制,对人的揖让,可是最后的裁判权出自龙椅,则又倚靠当今天子自持的程度而定。这种互相矛盾的现象使超级政治家拥有无限的机会,在进退之间做出攻防决策。这也是中国政治史的核心主题。李世民和武则天在这一点上具有相似之处:他们都知道如何采取主动,先下手为强。……唐朝创业的奠基人——李世民和以母后称帝的武则天都深知极权的真谛,既系最高之名位,则不能又有任何条件的限制与约束。”
3、运用经济学进行分析
黄仁宇在书中也用了大量篇幅探讨经济问题。他认为,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未能发展成现代商业,主要原因在于缺乏数字化管理能力(书中称为“数目字管理”)。
以税收为例,中国传统政权主要依赖来自广大自耕农的税收来维系。一旦失去税收,政权便无法维持。传统政权在数字化能力方面的不足主要表现为盘点能力不足,无法准确掌握全国的耕地和人口数量。由于缺乏对耕地流转和人口迁移的统计能力,税收效率相对较低。
税收基础薄弱,导致相应的保障机制难以发展,缺乏诸如银行、法律、保险等现代商业社会所需的基础设施。因此,在评述王安石变法时,黄仁宇明确指出,尽管王安石的改革具有现代金融体制的雏形,但由于中国传统经济本身缺乏现代社会的基本要素,改革最终未能成功。
综上所述,《中国大历史》以综合归纳的方法研究历史,避免给历史人物贴上道德标签,并运用经济学进行深入分析。这使得这本书成为了一部独具特色的历史著作,值得一读。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本文第二作者是ChatGPT,写完之后让ChatGPT帮忙润色,节省了非常多改稿的时间。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