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工业大学“金色麦田”社会实践团队
Background
一、调研背景
江城武汉,华夏腹心。这是一座英雄的城市,革命先辈的热血盈沃着江汉原野,山河交映间浮现无数英魂伟岸的身影。为赓续红色血脉,筑牢民族信仰根基,江城依托区域红色文化资源开展红色旅游与红色文创研发双线项目,通过盘活红色文化资源,提档升级红色阵地,将红色基因嵌入城市治理以彰显江城的厚重历史与蓬勃生机。
二、调研内容
调研目的
本次调研旨在通过实地寻访与问卷调查的方式调研武汉红色文创产品的市场发展现状,根据当地红色文创产品同质化现象普遍、地域文化特色不清晰、传播渠道狭窄等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优化文创产品的思维路径与手段途径,并为武汉今后盘活红色文化资源,提升红色文创知名度,进一步建设文旅城市,弘扬红色精神提供了开拓路径。
调研经过
1、调研时间:2022年7月21日-2022年7月28日
2、调研地点:湖北省武汉市辛亥革命博物馆、中共五大旧址等红色地标。
3、调研对象:武汉市普通市民、高校教育者、博物馆工作人员、退役老兵。
4、调研方法:实地访谈法、问卷调查法。
团队成员于武汉市红色地标处随机抽取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身份、不同地区的景点游客进行半结构式采访,了解市民对江城红色文创的认知程度与发展建议。找寻高校教育从业者与博物馆工作人员进行结构式访谈,主要了解江城盘活红色资源、讲好革命故事的方式途径。
▲ 图一:成员采访武汉纺织大学老师
团队成员于武汉市红色地标处随机抽取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身份、不同地区的景点游客进行半结构式采访,了解市民对江城红色文创的认知程度与发展建议。找寻高校教育从业者与博物馆工作人员进行结构式访谈,主要了解江城盘活红色资源、讲好革命故事的方式途径。
▲ 图二:成员对武汉市民进行问卷调查
团队根据实践调研目的与实践内容制定了普适度高、循序渐进式的问卷,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派发问卷,调研了350余名武汉市民或参观武汉红色景点的游客,通过样本数据推测江城红色文创产品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困境。
三、调研结果呈现
调研小组为保证调查问卷的科学性和专业性,问卷设计紧扣“武汉市红色文创市场开发现状及群众接受满意度”,将问卷调查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人口统计学信息,包括性别、年龄、从事职业和政治面貌;第二部分是探究调查对象接触红色文创的渠道及对其的认知程度;第三部分是探究调查对象认知的武汉红色文创市场开发现状及对其提档升级的发展预期。团队成员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武汉市居民及游客发放关于武汉红色文创产品的调查问卷,一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29份。
武汉市民对红色文创了解满意度调查。
▲ 图三:调查对象对武汉红色文创了解程度
▲ 图四:调查对象是否具有红色文创消费经历
武汉市民对红色文创接受满意度程度调查。随《武汉市文化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出炉,武汉市文化产业在政策帮扶下发展势头向上,通过盘活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红色文创产品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本次问卷调查中显示有近5成的人表示初步了解武汉红色文创,不了解红色文创产品的占到46%,非常了解的仅3.7%;有过红色文创购买经历的仅占约20%,没有购买红色文创经历的占约80%。根据此组数据,我们得出初步结论,即武汉市及市内各大红色景点对文创产品的宣传方式有待改善优化,未将区域红色景点与文创产品进行整合式持续性传播;红色博物馆、纪念馆的文创店销售渠道较为狭窄,销售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是政府与红色景点合力拓宽传播渠道,传递红色文创故事以提高其知名度、认可度。调查结果如上。
红色文创宣推渠道及其市场开发情况调查
▲ 图五:调查对象接触了解红色文创的渠道途径
▲ 图六:红色文创市场开发现状
根据样本数据制作的饼状图可得知,调查对象从红色旅游景点处了解红色文创产品约占75%,其次是微信公众号(58%)、官方微博(46%)、朋友推荐(39%);调查对象在武汉市内红色文创市场上接触的产品类型多以图书音像,创意文具,生活配饰为主。根据样本数据可得知调查对象了解红色文创多为线下旅游景点推介与主要社交平台推广,获知途径覆盖广泛社交网络及多种宣推渠道。结合图表分析可得出该地红色文创宣推方式较为丰富,但群众知晓度有限。其次,红色文创产品的应用场景得以拓展,其涉及居家生活、益智娱乐文化等领域,具备实用性与审美趣味性。
武汉市民对红色文创提档升级的预期建议。
▲ 图七:调查对象对红色文创功能特性偏好度
▲ 图八:调查对象对红色文创提档升级的建议
红色文创不仅仅是物质性的商品,还是将地域特色、文化内涵、观赏性、实用性、艺术性融为一体的产物。当下的文创市场中,消费群体的年龄及偏好度差异性较大,单一产品种类不能满足市场上多种消费群体对于红色文创产品的需求。从群众喜好文创产品功能性的图表分析看来,产品的实用性已然成为衡量产品品质及档次的重要标准。因此开展红色文创设计工作时,设计人员应当重视功能性的开发以更好满足消费者需求,提高文创市场占有率。其次,文创产品还应合乎消费者的层次和消费需求,合理定位。年轻消费群体的消费购买力强,且注重产品的审美性与创意趣味性,因此红色文创设计人员应重视产品的视觉效果、表现形式及结构形态,并与红色文化有机融合实现文创产品纪念意义与文化教育功能兼具。
四、调研问题分析
4.1、简单化理解红色文化内涵
调研地的红色文创产品未能深刻挖掘红色文化的厚重历史和丰富内涵,仅将红色文化简单等同于人物主体或历史事件。在僵化固定思维下,部分红色文创单纯立足名人、事件等单一历史层面进行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使得红色文创产品与当代受众之间产生距离感、陌生感、单调感。
4.2、产品设计的局限性
武汉市红色景区的文创产品设计形式单一,同质化较为严重。文创产品缺乏新颖的设计手法与创意类型,仍单纯地呈现日历、书签、徽章等各类装饰摆件,未能将红色文化与革命老区特有地域特点、历史文化有机融合,缺乏历史故事及其所承载的情感逻辑与时空意义。
其次,红色文创的设计者未能对红色文化开展抽象、概括、创新性的设计,仅停留在机械搬运红色历史符号和相关图案的层次,致使红色文化创意产品滞留在仿效、再现红色文化的表面设计上,难以从产品艺术创意深度上与情感共鸣层面上开展突破来吸引消费者产生选购行为,因而使当地的红色文化文创产业难以突破发展瓶颈。
4.3、传播渠道的狭隘化
红色文创产品地域性较强,主要集中在红色旅游基地,远离了市场消费者的购买范围,这导致红色文创产品难以大规模的开发,品牌辨识度和传播度有限,认可度较低。随着传播渠道的社群化和多样化,文化消费的垂直化、细分化趋势也更为明显。调研地红色文创的宣传渠道未能有效突破传统传播方式内容分散、单向性传递、时间区域等限制;未能积极借助全媒体手段进行网络化传播,开创线上文创销售平台以形成线上线下互相联动的传播布局。
五、提档升级路径
深挖红色事迹,丰富产品文化内涵
优秀的红色文创,不仅是一扇了解党史感悟党史的大门,也是一座建立家国情感联系的大桥。将红色文化与红色文创巧妙融合,不仅能展现丰富的革命精神也能展现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使大众能够更加深刻地体悟革命先烈为国献身的英勇豪情,传递出珍爱和平的坚定信念。在武汉这片红色沃土上,有着不胜枚举的红色遗迹好红色故事,无数抛头颅洒热血的仁人志士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精神宝藏和红色资源。这些资源不仅包含重大会议纪念馆、重大战役纪念馆还有夏明翰、恽代英、萧楚女等革命先烈也有毛泽东旧址、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等。无论是先烈事迹还是建筑遗址或者是名家名作都可以从中提取精彩的红色文化。多样的红色资源,丰富的红色主题,提取深刻的文化内涵并加以现代设计灵感,通过新奇的艺术形式来呈现。
明确产品定位,打造专属红色IP
当今时代IP热度逐渐攀升,IP品牌能让游客清晰识别并唤醒深层情感和底层记忆,在各行各业尤其是文化创意领域已逐渐形成新的商业形态,并影响着旅游市场游客的消费模式。在产品同质化的今天,一个好的红色IP可以让消费者的购买从最初关注价格转变为寻求精神寄托,从而增强他们对品牌的忠诚度。良好的IP塑造产生的黏性效益真实可见。因此,打造专属红色IP就需要提取特有的红色文化符号。
从文物建筑入手。丰富的历史建筑以及大量的文物遗存是革命烈士在长期革命建设实践中留下的宝贵物质文化,其承载的丰富的地域文化和历史文化内涵最能体现本土文化的特色。无论是辛亥革命博物馆、起义门还是近代革命报刊等都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符号。独特的建筑外形也与其他地域风格的建筑形成差异化,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从革命人物入手。革命人物是一切红色活动和红色资源的创造者和主体。展示革命人物,讲述革命故事,让游客与红色历史产生情感共鸣和情感依赖,强化红色记忆。通过不用的故事展现多样的人物风采,提取人物精神,赋予时代意义,发挥模范人物的引领示范作用。
明确消费群体,打造特色产品
通过分析文创产品的消费群体资料发现,年龄差异会导致消费需求不同。通过对不同年龄段的群体调研发现,中老年群体更倾向于传统工艺产品,中年群体则更注重产品的实用性,关注产品的使用价值。而青少年更加注重产品的趣味性和美观度。作为商品,不仅要考虑到整体消费群体的需求,更重要的是抓住主体消费人群的眼球。只有青年人真正对文物感兴趣了,才能引发真正的文物热,吸引更多青年人走进博物馆、走近文物,让文物在新的历史时期焕发新的活力。因此,文创产品面对青少年群体的独特需求更应该重视起来。
近期走红的“马踏飞燕”玩偶生动地证明了当今青少年颇具特色的审美。在玩偶热销的同时也引来了部分质疑,过于随意轻浮的设计是否会损毁文物本身的形象和内涵。然而,作为一种创意商品,文化创意产品不是文物,也不是文物的复制品。我们没有必要担心有趣的设计会抹去文物的原初形象。相反,多样化的展示方式向大家更全面、立体地展示了红色资源的形象,丰富了资源的内涵。红色文创未必需要复制“马踏飞燕”丑萌的设计想法,但是迎合青年人趣味性的审美特点是值得思考和实践的。
借助融媒手段,打造交互沉浸式体验
新媒体时代的传播路径不断更新迭代,红色博物馆应积极借助融媒手段、融合多媒介传播渠道进行网络化传播,开设线上文创销售平台,打造红色记忆系列短视频等方式宣传红色文创产品,让承载着情感逻辑与时空意义的红色文创将革命历史精神与时代价值相契合,更好地发挥红色博物馆的育人功能,激发观众的红色情怀。
技术发展、时代进步为红色文创开发提供多角度发展思路。例如,利用VR/AR技术打造沉浸式红色体验活动,制作叙事性短视频叙述红色博物馆和文创故事,开发“红色景点+剧本杀”等趣味项目打造情境式红色体验产品,增强红色情感共鸣。新媒体、新技术的融合创新,将助推红色文创的多元化、多样化发展,使游客在交互沉浸式体验中生动理解革命故事,赓续红色血脉。
六、结尾
1、撰稿人:陈涵、山嵩玉、李豆蔻、郝颖
2、参考文献:
[1]谢琼、顾依贤.红色文创产品的设计应用研究
[2]罗方妍.文旅融合与创新背景下红色文创研发--以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奋斗少年”系列文创为例
[3]马小强、周琛.文化IP视角下红色旅游文创产品创新设计研究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