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探索产教融合背景下融媒体人才培养模式

探索产教融合背景下融媒体人才培养模式

探索产教融合背景下融媒体人才培养模式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催生出了新的信息生产方式、传播媒介与传播手段,使得整个传播生态、传播边界、传播格局发生改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催生出了新的信息生产方式、传播媒介与传播手段,使得整个传播生态、传播边界、传播格局发生改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应抓住“融媒体竞争和市场对融媒体人才需求日益旺盛”的这一契机,深刻把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优势和特征,深化校企合作,转变培养思路和培养目标,努力培养一批具有较强互联网思维的高质量人才。

打造融媒体专业教师队伍

产教融合视域下,融媒体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取决于教师队伍建设水平。现阶段,产教融合是高校培育融媒体专业人才的重要方向。深化校企合作、加强协同育人,是提升高校融媒体专业育人工作精准性、针对性的必然选择。因此,高校应帮助教师转变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手段,打造一支高素质融媒体专业教师队伍,以提升育人实效性。

转变教师育人理念。产教融合是高校培育融媒体人才的重要探索。一方面,高校应转变教师育人理念,由传统单一的灌输式理论教育转变为协同育人、产教融合育人。同时,高校融媒体专业教师应树立供给侧教育改革理念,由以教师为主的权威式教学转向以学生为主的服务式教学,主动了解学生主体需求和价值期待,推动高校融媒体教学工作更贴合学生预期,为高校融媒体专业人才更贴合营造良好的心理成长环境。高校教育工作者不可一味关注实践教学和应用型人才培育,而忽视对融媒体专业人才的人文教育。要始终落实“技术教育+人文教育”双结合的人才培养理念,遵循育人与育才并重的教育原则,培育出立场坚定、德行兼备、懂数据思维、擅长数字内容生产和开发的高质量融媒体专业人才。

另一方面,高校应注重引导教师加强对融媒体专业人才培养的思想重视,切实提升高校教师队伍的融媒体教学意识,为融媒体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奠定基础。因此,高校可组织开展基于产教融合的融媒体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座谈会、研讨会等,提升教师对融媒体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借助校园广播、高校交流会等加强宣传推广,帮助教师厘清教育重点和教育思路;积极组织开展党建活动,帮助教师树立德才兼备、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理念。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融媒体专业人才培育需要探索资源融合、内容相通、利益共荣的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可采取内培外聘、引才留才等方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产教融合背景下的融媒体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一方面,采取“专兼结合”“业师协同”等方式充实教师队伍,邀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融媒体行业专家学者和企业骨干代表,担任高校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为学生提供最前沿的行业发展动态与理论实践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媒生态环境和发展业态。另一方面,聘用精通网络传媒技术,具备互联网思维,且擅长网络内容生产、编辑、传播的专业人才进校工作,壮大本校融媒体专业教师队伍;搭建并完善人才成长平台,激发人才主动性与创造性,为高校融媒体专业人才培养奠定坚实基础;健全针对本校教师的培训机制与教育机制,提升本校教师融媒体专业教学实力;可派遣本校教师前往融媒体相关企业进行实践锻炼,落实跟岗、轮岗制度,打造校企联合、协同育人、优势互补的师资模式。

完善融媒体教学相关课程

培养融媒体专业人才是高校迎合媒体融合浪潮的创新之举。除依托高素质教师队伍外,高校应切实加强课程改革、完善课程设置,努力提升学生与融媒体行业之间的适配度。

完善理论课程设置。高校可筛选包括“理论课程+技术课程+实践课程”在内的多模块课程内容。一方面,科学设置专业课程,打造包括理论知识、技术业务、新媒体运营等在内的知识体系,丰富学生理论知识储备;依照理论知识的结构深度构建包括核心课程、专业基础课程、素质提升课程等在内的课程框架,丰富学生知识层次、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另一方面,高校除了注重培养学生新闻采编能力外,应重视学生个人素养培育,帮助学生熟练掌握移动端内容的编发流程。对此,高校应设置一系列相关专业课程,包括融媒体专业理论知识、新媒体概论、广电新媒体、新闻媒体视频剪辑、数据新闻实务、图像处理与应用、新媒体节目策划、新媒体运营等,努力提升高校融媒体专业学生的综合实力。例如,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深化产教融合,开办“融媒体短视频应用集训营”,组织新闻专业学生“重走解放路”,深入了解八闽大地过去几十年的光辉历程,引导学生应用新兴媒体设计新媒体内容。

加强实践教学课程设置。融媒体专业人才培养需要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努力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因此,高校应与企业或新闻媒体单位加强合作,共建融媒体实训平台、融媒体实践基地、融媒体产业学院、集中实训营等,使学生在实践中了解融媒体行业的市场需求、掌握融媒体技术的应用技巧。例如,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与湖南广播电视台、马栏山视频文创园等达成合作意向,努力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同时,高校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新媒体单位共同探索“订单式”“项目式”培养模式,开设专门的实践课程,保障教学供给平衡。例如,中国人民大学开设《融媒体报道出境主持》课程,南京大学开设《融合媒体报道》等实践课程。

高校可积极与新媒体行业、企业密切结合,以“校中企、企中校”等方式,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邀请企业共同参与课程设计和教学评价,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紧密结合;打造集“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科学研究、科技服务”等于一体的新媒体经营实体,创新协同育人新模式,为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奠定坚实基础。此外,加强与国家先进融媒体教育机构的交流合作,积极引进国际先进融媒体技术和育人理念,增强国内融媒体教学的国际影响力。

完善融媒体育人工作机制

高校融媒体专业人才培养需完善配套措施,健全融媒体育人工作机制和考评监督机制等,激发参与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高校应加强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合作,共同制定校企合作下的人才培养监督评价机制,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实行分工明确、责任共担、价值共识、合作共享的合作模式。明确校企协同育人范围和职责,细化责任分工,包括但不限于定向人才培养、科研合作、项目推进等。例如,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优化校企管理办法和模式,制定“八共”“六协同”的运行机制,实施“专业+产业融合”“课程内容+职业标准配套”“教学+生产结合”的协同育人模式,主张校企共管、共建、共组、共创、共育、共担、共享、共设,采用校企协同、校内外场地协同、项目协同、资金协同、师资协同、学生管理协同等管理办法,切实提升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实效性。再如,湖北理工学院宜兴工程学院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中心实行“五进”的产教融合长效育人机制,包括“发展进规划”“校园进园区”“经费进预算”“科研团队进产业研发平台”“科研成果进企业”等内容。

高校应针对学生在校表现制定校内评价考核机制,采取“纸笔测验+实践考察+撰写论文报告”等方式考察学生基础知识;采取“创新创业大赛+学术论文发表+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考察学生融媒体综合素养;引入企业考察机制,综合带教老师、岗位负责人、项目负责人的反馈,对学生的企业轮训、实习等进行评价。同时,建立健全针对融媒体实践基地和平台的检验和考核机制,定期考察校企合作示范点和机构的产教融合进展,包括产教融合取得的科研成果、经济效益、人才培养质量等。此外,结合学生对融合教育基地的反馈意见,及时进行调整,保证基地融媒体人才培育工作的稳步进行,保障企业、高校资源投入的正当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高校应加大对融媒体人才培养的科研投入力度,调动高校融媒体教师队伍对融媒体人才培育进行科学研究,鼓励教师深入一线开展实验调查和走访;采取“职称评定、住房保障、子女入学、项目申报”等奖赏机制,给予取得优秀学术成果的教师以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确保高校融媒体育人工作的科学推进。总之,产教融合背景下,融媒体专业人才培养需要高校、政府、企业各主体的共同努力。

(张琪,作者单位: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上一篇: 高中历史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设计
下一篇: 历史研究性学习课题参考题目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