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习题/试题/练习题/测试题及答案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习题/试题/练习题/测试题及答案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习题/试题/练习题/测试题及答案组卷网为您提供高中历史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试题、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练习题、测试题,供老师进行组卷。组卷网高中历史频道,试卷新、试题全、解析准,试题丰富,组卷方便快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魏源的《海国图志》、徐继畬的《瀛寰志略》开始,整个社会的知识系统发生了一定变化。一方面具有了比较详备的世界地理知识,同时,在政治的想象中,中国只是世界上许多“国”中的一个,一种新的关系“世界”的观念开始形成。严复、梁启超、孙中山等都在思考一个共同问题——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国民”。梁启超在《新民说》中说:“公德之大目的,既在利群,而万千条理即由是生焉。”其所说的“新民”,可以理解为今天的“新的公民”。陈天华大声疾呼:“若不讲公德,只讲自私,不要他人来灭,恐怕自己也要灭的。”严复指出:“所急者,乃国群自由,非小己之自由。”梁启超指出:“吾中国所以不成为独立国者,以国民乏独立之德而已。……先言道德上之独立,乃能言形势上之独立”,“欲使吾国之国权与他国之国权平等,必先使吾国中人人固有之权皆平等,必先使吾国民在我国所享之权利,与他国民在彼国所享之权利相平等。”孙中山也认为自由并不能用于个人,而只能用于国家。

——摘编自孙强《晚清至五四的国民性话语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民性话语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社会知识系统出现新变化的意义。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魏源的《海国图志》、徐继畬的《瀛寰志略》开始,整个社会的知识系统发生了一定变化。一方面具有了比较详备的世界地理知识,同时,在政治的想象中,中国只是世界上许多“国”中的一个,一种新的关系“世界”的观念开始形成。严复、梁启超、孙中山等都在思考一个共同问题——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国民”。梁启超在《新民说》中说:“公德之大目的,既在利群,而万千条理即由是生焉。”其所说的“新民”,可以理解为今天的“新的公民”。陈天华大声疾呼:“若不讲公德,只讲自私,不要他人来灭,恐怕自己也要灭的。”严复指出:“所急者,乃国群自由,非小己之自由。”梁启超指出:“吾中国所以不成为独立国者,以国民乏独立之德而已。……先言道德上之独立,乃能言形势上之独立”,“欲使吾国之国权与他国之国权平等,必先使吾国中人人固有之权皆平等,必先使吾国民在我国所享之权利,与他国民在彼国所享之权利相平等。”孙中山也认为自由并不能用于个人,而只能用于国家。

——摘编自孙强《晚清至五四的国民性话语》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民性话语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社会知识系统出现新变化的意义。

上一篇: 李学勤:秦文物研究的先行者
下一篇: 李学勤先生对秦史与秦文化研究的贡献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