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著名的人物都会将自己的思想用文字表述出来,市面上很容易找到这样的书籍,而且我们也阅读过很多这样的书籍,但当我们学习和阅读过这些书籍之后,对自己的帮助究竟有多少?在中国的武侠小说中,经常提到《武功秘籍》,谁能得到这些《秘籍》,谁就可以练成绝世武功,独步天下。但在现实的生活之中,并不存在这样的情景。为什么那些著名人物将自己的思想精髓分享给我们,对我们却没有很大的帮助,下面我们就从人类的思维方式下手,去分析这个问题。
当我们闭上眼睛,脑海里会浮现出各种各样的事物,这其实就是我们心中的世界,人们所有的逻辑和思维都是在这个心中世界里完成。当我们睁开眼睛,看到的事物存在于真实的世界之中,对于每个人而言,我们所面对的其实是两个世界,一个是外界真实的世界,另一个则是我们心中的世界。地球上所有的人类,虽然共同生活在同一个真实的世界之下,但受到人类自身感官的限制,每个人只能观察到有限的世界,所以每个人心中的世界却是不同的,而且人类的逻辑思维是以自己心中的世界为准,所以当我们在面对同一个问题时,不同的人总会有不同的观点。
每个人的观点,都来源于自身心中的世界,那些著名人物书写的书籍,也是对自己心中世界的总结。而当我们去阅读和解读这些书籍的时候,在脑海里中重塑作者的思想时,依靠的却是我们自己心中的世界。美国的经济学家鲁比尼,准确预言了美国2008年的次贷危机,在危机发生之前,却遭到很多人的嘲笑。分歧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人们彼此的心中世界不同,鲁比尼教授经过了对历史的大量研究,研究和分析分析经济运行发展的规律,所以才得出了自己的结论,而对大多数人而言,并没有进行过大量的研究,这种规律也不会存在于他们的心里,所以人们自然不会赞同鲁比尼教授的观点。
那些著名人物书写的书籍,其中所流露的观点,其实跟鲁比尼教授一样,都经过了大量的研究和思考,但是我们所看到的,往往只是他们的观点。当我们去解读这些书籍和观点的时候,往往是以我们自己心中的世界作为标准去解读,虽然鲁比尼教授的话语被证实是正确的,但是,人类总是难以避免自己的认知缺陷,存在于真实世界之中的事物,如果没有存在于人们的心中,就不会加入到自身的逻辑思维之中,人们没有见过次贷危机,又怎么会知道次贷危机的存在呢?每个人总是以自己心中的世界作为标准去评价外部世界,以《道德经》为例,解读的版本不计其数,每个版本的解读其实都是以作者自己心中的世界作为标准去解读的。
这样的学习,根本不能称之为学习,因为所有的评价,所有的观点,都是基于我们自己心中的世界。虽然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对《道德经》的解读是最权威,最正确的,但这种权威与正确,只是建立在每个人自己心中对世界的印象之上。反过来,《道德经》是唯一的,不同人的不同解读,所反映的恰恰是每个人心中世界的不同样子。所以,那些著名人物的价值核心,并不是他们书写的书籍,也不是他们发表的观点,而是他们心中的世界。
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斥着众多不真实的信息,不仅仅是现在,在过去的年代也是,虚假的信息扭曲了我们心中的世界,使我们心中的世界与外界真实的世界相互脱节,我们所坚持的观点,外界真实的世界真的是这样的吗?学习研究和思考的过程,恰恰是去除不真实的信息,并努力还原外部真实世界真实面貌的过程。但是对于大部分的人,缺乏这个思辨的过程,人们心中的世界与外部真实的世界存在比较大的距离,但人们却总是以自己的心中世界为准去评价别人。
学习不应该盲目,很多人认为读几本书,写几篇读书笔记就是学习了,其实,这样的学习对自己没有任何帮助,别人思想的精髓在他的内心世界里,而不在书中。去构建这个心中世界,需要经历长时间的思辨,不断的去伪存真,去发现真实的世界,这个过程才是学习的过程,真实的世界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般简单,但却有序可循,不要只是在自己心中的世界里固地自封,应该走出来看看外面世界的样子,学习的过程其实是一个修心的过程,通过不断的思辨,不断的去伪存真,努力接近真实世界的样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