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介
黔东南州太阳鼓苗侗服饰博物馆,共有展品120套苗族侗族服饰、800多件(张)刺绣绣片、2000多张苗族服饰剪纸和30件纺织器具。博物馆现有贵州省“两赛一会”刺绣类获奖者20名,民间绘画艺人6名,剪纸艺人5名,且全为农村妇女,2012年7月,贵州省首批获得国家文物局注册、黔东南州民政局登记的非国有独立法人的博物馆。
博物馆现为: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保护项目“苗绣”传习基地。⑵、贵州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⑶、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黔东南州“阳光工程---特色产业苗族刺绣”培训基地。⑷、十二五期间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⑸、贵州省妇女手工协会副会长单位,贵州省妇联“女大中专生实践创业基地”。⑹、黔东南州旅游定点单位。⑺、贵州省第一批特色文化产品企业。
博物馆法人代表杨建红现为全国妇女联合会手工编织协会理事,贵州省妇女联合会执委委员,贵州省妇女手工协会副会长,黔东南州妇女手工协会副会长。连续10年担任“多彩贵州”旅游商品两赛一会专家评委,黔东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黔东南州“民间优秀文化传承人,黔东南职业技术学院特聘教授;贵州省盛华职业学院民族文化传承中心“旅游商品——苗族刺绣”专业教授。2010年11月,贵州电视台为法人代表杨建红拍摄了“守护苗绣”专题片,中央电视台二频道也同时作了专题片“针尖下的传奇”。、
二、战略合作伙伴。
与国内外强企合作,充分发挥苗族侗族服饰文化和独特的手工刺绣优势与国际品牌优势,整合产业链,提升企业形象。目前与太阳鼓博物馆合作的企业有:
①、2008年2月,太阳鼓公司开始与世界顶级品牌爱马仕设计人员接触,通过与世界级品牌设计师的相互学习交往,对企业品牌的树立和打造有了全新的认识。2011年7月,太阳鼓公司正式与爱马仕“上下”上海贸易公司签署了知识产权协议。
②、看见民艺创意文化(北京)有限公司。2009年10月,朱哲琴与“世界看见”亲善行动小组联合中国当代著名设计师,与中国主要媒体展开“世界看见-民族手工艺寻访之旅”,与太阳鼓公司杨建红共同采集探讨珍贵的黔东南苗族手工艺,结合前沿的当代设计,发展为民艺创意设计的苗族刺绣精品,推进苗族刺绣精品的设计和生产,让苗族刺绣融入当代生活。
2014年9月26日,太阳鼓公司与〔看见造物〕在北京国际设计周展示:“苗绣---设计创造未来”。
③、2013年4月,太阳鼓公司与深圳市鼎典工业产品设计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伙伴协议,随之5月,两公司携手参加了主题为“创意贵阳”之深圳文博会,参展展品以黔东南刺绣为原创元素,由鼎典公司设计,太阳鼓公司制作。按协议内容,鼎典公司与太阳鼓公司将“苗族刺绣”的平面设计融如工业设计,致力于“太阳鼓----苗族刺绣”品牌的成长、产品的策略研究、产品设计。力求建立“太阳鼓---苗族刺绣”产品视觉传播的差异化,建立市场优势。
④、2013年7月经贵州省妇联牵线搭桥,太阳鼓公司在深圳服装服饰交易会上,与深圳龙浩公司(圣伽步品牌)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2014深圳文博会期间,太阳鼓公司刺绣技师专门为该公司设计团队和营运团队进行了为期2天的刺绣培训,重点讲解、演示了苗绣的特点和手工刺绣过程。
三、校企合作,设立产品研发中心
①、为更好地促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深度合作,构建民族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和产业技术研发平台,推动苗侗民族文化产业加快发展,2014年5月,博物馆与黔东南州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校企合作伙伴关系,博物馆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料库,以此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博物馆12名演示刺绣工匠(多彩贵州“两赛一会”刺绣获奖选手),作为实训教师参与学院教学。
②、为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优势,发挥高等教育为社会、行业、企业服务的功能,为企业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同时也为学生实习、实训、就业提供更大空间,2016年3月20日,博物馆与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设计学院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学院为公司“提供产品设计、信息服务、技术援助和项目合作研究”服务。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设计学院,横跨理工、艺术两个学科门类,开设了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等多个专业。院长徐亚非——新媒体艺术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学科教授。曾任东华大学服装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现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动画数字媒体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职。 除此之外,博物馆还作为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金穗教授、院长)、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纺织学院(庞东花副教授)实训基地。
四、绣品生产基地,刺绣村建设
博物馆此前为“杨建红苗绣工作室”。2000年始,“工作室”就已经在施秉县双井村开展了农村妇女刺绣培训工作。二00五年,“工作室”在该村设立了刺绣点,2008年“三八”妇女节,黔东南州委宣传部、州文化产业办公室,举行了挂牌仪式。2007年2月20日,贵州省人民政府研究室、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对“工作室”进行了调研,听取了工作汇报后,对培训农村妇女绣工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非常赞赏,此举,对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特别是如何解决农村妇女脱贫增收问题,具有一定的模式效应。2006年、2007年的“两赛一会”全省特等奖获奖选手邰老新获和一等奖选手张老兴出自该刺绣村。在后来年度的“两赛一会”中,该村还出现了张昌花(省二等奖)、龙小伍、石秀、刘耀花等刺绣能手。
近三年来,博物馆已建成效的刺绣专业村有凯里凯棠梅香村;剑河县观么村;施秉县双井村;丹寨县雄虎村、党吊村、岔河村、排脚村、也要村;榕江县本里村、上寨村、摆贝村;台江县革一村、南宫村;雷山开觉村、猫猫河村等18个刺绣专业村,共培训农村妇女(绣工)1173人。
五、2016---2018年度工作思路
(一)、为全面加大精准扶贫工作力度,更好地实施精准扶贫工作,进一步推进锦绣计划“十、百、千、万”工程的实施,提升“绣娘”技能素质,为企业手工产业培养后备人才,使农村妇女居家就业,凯里市凯棠乡人民政府与黔东南州太阳鼓公司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2015年,太阳鼓公司在梅香村投入资金30万,培训妇女450人次,凯里市妇联在梅香村成立了“凯里市妇女创业就业示范基地”,太阳鼓公司成立了“梅香村刺绣基地”,号召和鼓励妇女参加刺绣培训和生产,实现居家创业就业,目前稳定的绣娘(妇女)共有70人。
2016年公司投入资金不低于50万元用于培训和生产。三年内投入资金不低于250万元;再建刺绣专业村(基地)5个,实现产业化绣工50名,半产业化绣工300名,惠及妇女1500人;按梅香村经验,建设以凯棠乡为中心,辐射台盘乡、革一乡、旁海镇的新型农村妇女手工刺绣产业模式,惠及农村妇女3000名。
(二)、2015年6月,公司与贵州西南黄金有限责任公司达成了合作协议,着力打造其公司“黔宝金店”品牌。“黔宝”品牌源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已具百余年历史,是贵州本土最大的黄金(银)饰品企业。 合作核心——充分挖掘珍贵的民族手工艺资源,对苗族侗族刺绣品的原始艺术进行设计整合,使其与现代大都市流行时尚元素完美结合,实现农村妇女刺绣技能的商业转化,创造出既有民族风格又不失现代都市时尚;既有实用价值又有收藏价值的服饰、刺绣、土布工艺品等系列产品,并使之向产业化道路发展,让农村妇女之群体文化拥有者和保护人得到实惠,促进民间手工技艺的商业转化,并使民族工艺品企业得以发展,对保护民族手工艺资源起到积极作用。
①、以贵州民族民间文化、民间工匠技能技艺、18个刺绣专业村及相关文化资源作为投资。
②、整合多年积累的全国乃至海外的优秀设计师作为合作资源,强化和多样化提升产品的设计品质,保障产品及品牌的打造和传播。
③、产品设计工艺研发种类:
●、第一类是以生产工艺和现有产品为主,利用贵州民族民间文化元素改造“升级版”产品,创新创意。
●、第二类是以太阳鼓博物馆文化资源衍生品、已建立的阜外设计师资源关系、刺绣专业村为主体进行原创设计,然后利用“黔宝金店”的现代机械工艺实现出“全新版”产品。
●、第三类是在“专业猎手”基础上的创新创意,通过对其他优秀设计饰品的实物、图片、报道等资料的敏锐捕捉和收集,启发设计再生的创意产品。
实操内容:
1、贵州特色优秀民间艺术形式的学术化操作(活动/文献等)——占据源头和峰顶
2、贵州特色优秀民间艺术形式的市场化开发(设计/研发)——探索流向和路径
3、前述两者融合的项目操作,如打造“贵州名师名匠汇”、走出去参加有品质的活动等,既举办或参与学术活动,又可以珍藏卖、拍卖、义卖等方式
树立品牌层级、扩展传播、推动营销
民间艺术工具的标准化及设计提升、工艺优化,具有分级针对性的自有品牌产品/礼品推出
●、太阳鼓博物馆的品牌营运、内容建设、衍伸项目开发
●、签约贵州名师名匠,借鉴画廊制度进行运作,树立并切实改善一批民间工艺传人的专业品牌和生存发展状态
●、建立自有多种移动互联传播形式。
(二)、着力打造广州世贸一田原创集成谷太阳鼓品牌“贵州省民族民间工艺品网点”建设。
太阳鼓公司2016年3月11日已签约入驻广州“世贸一田原创集成谷”。该文化产业园汇集了国内外200余名设计师,是以原创品牌/设计师、时尚资讯产品、时尚面辅料、互动创意等文化内涵的创客孵化项目,是要在传统服装巿场上做差异化的产业,利用中国最早最大的服装市场基础面向世界接纳传统客户,犹如东京涩谷、首尔明洞、北京东方新天地等潮流地标。通过入驻该产业园,使独特的“苗族刺绣”更接近国际时尚理念前列,承接“高、精、端”订单定制,满足刺绣村加工需求。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