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是一篇读书笔记。德语区建筑考古学(Bauforschung),属于建筑史学科之下的子学科,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这个概念提出的目的,是为了提倡建筑研究在考古学中的作用。学科的建立标志为1926年在德国Bamberg成立的“Koldewey学会”。二次大战之后,建筑考古学研究吸收了当时蓬勃兴起的“房屋研究”(Hausforschung)的视野与方法,开始拓展到与一切历史建筑物相关的各个范畴中,并在1980年代后与遗产保护密切结合。时至今天,成为德语区建筑史研究与遗产保护的基本方法与重要根基。这种研究方法的核心为源自考古学传统的精细测绘,尤其关注于构造细节与施工、改造痕迹,因此可以揭示无载于历史文献的建造历史、改造历程甚至施工方法。
关键词 建筑考古学 建筑史 精细测绘 遗产保护
1 定义
1.1 消歧义
Bauforschung,字面含义“建筑物研究”,包含了一切与建筑物相关的领域。它在德语区建筑学界包含两大分支:“技术性建筑研究”:1945年后的新生学科,旨在探索改善居住环境与条件的建筑方法与材料;“历史建筑物研究”则关注建筑的历史问题,它以历史性建筑为研究对象,以人文科学方法为基础,以考古学方法为核心,不涉及建筑工程科学的材料测试。
在今天的语境下,尤其在遗产保护的浪头下,“Bauforschung”一词几乎已经排外地用于历史建筑研究领域,即本文讨论的对象。
1.2 研究对象、范畴与目标
Bauforschung研究人类建造物的全部范畴,而无关乎对象的类别、等级、质量。从原始棚屋到现代高层建筑,从粘土砖到城市。其研究对象的范围甚至还可以进一步扩大:不仅仅是建筑物,一切“建造”之物,器具、家具和艺术品,只要它们有一个“建造史”性质的发展历程,都可成为Bauforschung研究的对象。
Bauforschung对“建造对象从建造伊始经历次改造至现存状态的关系脉络”进行探究、鉴年与阐释。收集和记录“所有历史建筑物保存下来的全部遗迹层”的线索资料,以此为建筑物及其使用者作传。其研究范畴包括发现(如考古发掘)、记录(图绘、照片、模型、文字描述)、图象复原、保护与修复、复建以及在文化脉络(技术、能、美学、历史、信仰)下排序和阐释。简单说来,是对特定建筑物从不了解到全面了解的研究过程。
1.3 Bauforschung VS 建筑史(Baugeschichte, Architekturgeschichte)
传统建筑史(Architekturgeschichte)的研究领域在于等级和质量较高的建筑物,惯例上包括:教堂、公共建筑以及地位显要的私人建筑。自19世纪,技术工程设施,即工厂、交易场所、交通设施和住宅也纳入其范围。所以今天一些建筑院校的专业分野可能不是Architekturgeschichte(architectural history), 而是Baugeschichte(building history)。
Bauforschung与建筑史(Baugeschichte)的区别,在于Bauforschung的研究对象是特定的建筑物或建筑群,“它(们)的建筑史”,而建筑史则更加关注历史关系,即阐述演化史。换言之,建筑史将Bauforschung的研究成果连缀成历史叙述。
1.4 Bauforschung作为历史研究的基础
建筑物自身是Bauforschung的资料来源。Bauforschung为建筑史提供一手史料。它使用考古学(“发掘科学”)方法来完善对古代遗迹以及建筑物损毁部分的认知。它尤其游刃于没有文字史料遗存的领域,例如住宅、日常生活设施等等,通过对物质资料的研究填补文字史料的空白。与之相比,文字史料退居次要史料。Bauforschung可以称作建筑史的史料批判(Quellenkritik),它是建筑史的前期必要条件,没有Bauforschung就没有建筑史。
1.5 Bauforschung不是独立学科
Bauforschung不是一个独立的学科,后者需要有自己的研究对象和问题;它更倾向于是一种研究方法,归属于“人文科学的建筑研究”,是建筑历史研究的一个辅助学科。此外,在Bauforschung的研究工作中,通常需要与其他学科学者(考古学家、结构工程师、保护工作者)广泛合作。
1.6 Bauforschung VS考古学
在德语区众多遗产保护机构与高校中,存在一种普遍的区分方式,将地面以下的建筑发掘与地面以上的建筑研究分别归属于Bodenforschung(“基础研究”)和Bauforschung领域中,分属考古学与建筑学两个阵地。但从研究方法与研究问题上,Bauforschung属于广义的考古学领域。人们也可以将它看作“建筑考古学”(Bauarchäologie)。考古学下的Bauforschung不同于从地下发掘而发展的“发掘科学”,而将建筑物作为整体看待--从基础直至屋顶,在可能的情况下包含在它之前的建筑情况和周边建筑物。它将建筑物放入现场考古环境以及历史文脉中去。和通常所谓的考古学一样,建筑考古学也在探讨叠压的建造层,但与“发掘科学”的考古学略不同处是,后者的“地层”是垂直向的叠压;而地面上建筑物的建筑考古遗迹层不仅有垂直、更多是水平向的叠压。Bauforschung今天在德语区及法国、北欧等地与中世纪考古学关系依然紧密。
1.7 田野工作是Bauforschung的核心
狭义Bauforschung即建筑考古学,以考古学田野研究为其核心。Manfred Schuller甚至将Bauforschung定义为田野研究(Bauforschung ist Feldforschung)。现场完成的精细测绘工作通常被认为是Bauforschung的化身,而事实上测绘作为工作方法和表达方式绝非Bauforschung的代表。
“Bauforschung意味着观察!”
“Bauforscher是侦探,他收集无穷的证据,包括那些初看起来微不足道的线索,整理它们,形成一幅完整的拼图。”
2 学科史
2.1 先驱
谈学科史,Bauforschung的直接根基生长于建筑学与考古学领域。早期先驱可以追溯到15、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包括阿尔伯蒂、帕拉第奥等建筑学者对古代建筑研究的图绘记录,17–18世纪对罗马、希腊建筑的测绘与研究,18世纪起中亚与埃及的考古学,以及18、19世纪在法、德兴起的中世纪建筑研究以及以Viollet–le–Duc为代表的与早期遗产保护实践。其中,学科的建立最为直接的源头来自于建筑师在考古工作中的参与。其中最重要的基石包括:
Wilhelm Dörpfeld(1853–1940)自1877年参与奥林匹亚发掘,自1882年作为德国考古学会成员参与特洛依发掘并在建筑史角度的贡献。在奥林匹亚发掘中,他发展了地层学发掘方法,不仅为今天的考古学(发掘科学)并且亦为Bauforschung奠定基础。
Robert Koldewey(1855–1925)与Otto Puchstein (1856–1911)1890年代对意大利南部希腊神庙的准确记录是Bauforschung发展的另一个基石。Koldewey强调了田野绘图――在现场对调查对象的直接记录以及后期的室内整理工作的重要性。Koldewey领导了1898年在巴比伦的发掘。
除考古发掘之外,建筑测绘也为地面建筑广泛需要。海德堡城堡的重建成为那个时代的全面记录的典范。该工作由建筑师Julius Koch(1852–1913)和Friedrich Seitz(1851–1929)领导,1883–1889年实施,1891年发表。工作重点除了坏损分析外还在建筑史研究有极高价值。测绘同样在现场绘制草图并在室内整理。
2.2 概念确立于考古学
Armin von Gerkan 1924年的文章《德国建筑考古研究现状》(gegenwärtige Lage der archäologischen Bauforschung in Deutschland)中,第一次使用了Bauforschung一词(并以“考古”作定语)。他在文中极力提倡“建筑研究”(Bauforschung)在考古学中的作用,以及建筑师参与考古工作。出于同样的目的,活跃于考古学的建筑师于1926年在Bamberg成立“Koldewey协会”(其命名为纪念Robert Koldewey)。直到1950年房屋研究(Hausforschung)联合会(Arbeitskreis)成立时,都是唯一一个以Bauforschung为目的的活跃组织。早期活跃成员包括Walter Andrae、Armin von Gerkan、 Uvo Hoelscher、Daniel Krencker、Fritz Krischen、Friedrich Wachtmuth、Ludwig Borchardt、Wilhelm Dörpfeld、 Cornelius Gurlitt。一战之后曾一度停顿。1951年之后,从考古学扩展到Bauforschung的各个领域。它今天仍是唯一一个致力于Bauforschung的学术组织。
2.3 发展于房屋研究
不同于古典建筑,在德语区的建筑保护研究自1900年前后就密切地关注低等级的民间建筑(农庄建筑)。Bauforschung的学科史与德语区房屋研究(Haus–forschung)有紧密的联系。
对世俗房屋建筑的研究第一次将Bauforschung研究方法全面应用于地面上非遗址类建筑物,形成了“忠于变形的建筑测绘”的精细测绘传统,并促成Bauforschung的多方面发展。例如20世纪中期以Josef Schepers为代表的Fachwerk(德语区半木构框架结构房屋建筑)研究始,结构研究(Gefügeforschung)在建筑研究中确立了地位。1950年房屋研究(Hausforschung)联合会(Arbeitskreis)成立是一个重要基石。奠基学者包括Gustav Wolf, Bruno Schier, Jost Trier, Josef Schepers.今天已有来自欧洲中部十余国家500位成员。
1960年代结构研究(Gefügeforschung)的讨论,将房屋建筑区分为“建筑、空间、功能及社会结构”,建筑研究并在在民俗学(即“欧洲的人类学”)得以扩展。在这个阶段,Bauforschung在生态博物馆(Freilichtmuseum)的建立中得到全面贯彻。
2.4 遗产保护需求的推动
Bauforschung在建筑保护中的应用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
1980年代后,遗产保护的需求为其发展提供了催化。建筑考古学在遗产保护中的应用由巴伐利亚遗产保护办公室Gert Thu. Mader推动和系统化。他承担大量保护实践工作,整理分析经验,将建筑考古学忠于变形、损害的精细测绘在遗产保护中的引入为遗产保护的发展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
3 建筑考古学实践方法
3.1前期准备
包括制定计划、绘制平面草图、拍照、文献研究等。在现场的准备工作包括整理现场并设立现场工作平台。建筑物坠落的所有构件元素必须在原地记录和研究。并要为所有房间系统编号制作目录(方位、简述、测量草图等等)。
3.2测绘记录
测绘记录是最为耗时耗力的工作。其目标是精确记录三维对象的完整状态。测量和绘图必须结合在一起,完全在现场完成。“唯有如此,才可使研究者在观察中保持敏锐的目光,并强迫头脑时时处于工作状态”。
测绘工作者是经过特别训练的专家,熟悉历史建筑形式和结构。唯有如此才可保证可信的记录质量。
不同比例的图绘服务于不同的研究目的。1:50用于制定工作计划;1:25和1:20是建筑考古工作最常用比例。它们可以记录下建筑构件表面的加工痕迹、结构细节、破损和变形。1:10甚至1:1的测绘图则用于重要的建筑细节。
图绘必须是描述性的并且易于读懂。对建筑现状的描绘绝不可与任何复原推测混淆一起。不能直接看到但可以推测的构件用虚线表达。
简单但智慧地应用的测量系统(例如使用简单的线绳基准线框架或激光基准线。)往往比昂贵的器械具有更高的成本效益。测量工具从原始的线绳、铅锤、折尺到昂贵的日益更新的全站仪和激光扫描仪等等。面对大尺度研究对象(如城市)时,测量系统的设立可与地理学者合作。
完全电子化的建筑测绘调查,因其便利性,在建筑和工程中越来越多地使用,在建筑考古中亦发展出越来越广阔的用武之地。但在表达质量尤其在重要建筑细节的考察上,较之传统工作有明显的缺陷,因此对研究并不很实用。相反,将用传统方式绘制的图纸在计算机上重新整理则兼顾两种工作方式的优点。
相似对象的对比 上:仪器测量电脑绘图成果;下:手工测绘
摄影测量等方法虽然可以取得建筑各点精确的测量值,对建筑的分析研究却是剥离于对象的。建筑的构造细节与构造方法(例如榫卯连接)也很难通过照片获取和表达。
如下图展示了对哥特窗饰的摄影测量与传统测量图纸对比。如果在建筑史研究中使用摄影测量图纸,它们必须通过现场补充订正。
哥特窗饰的摄影测量与传统测量 上:摄影测绘;下:手工测绘。
3.3分析研究
对建筑的各个组分、设施与功能区块,从形式、功能和结构角度对所有的建筑细节及其在整体建筑中的关系进行分析。建筑材料的差异、不同的建造技术及施工工艺,以及工具和机械在建筑上留下的各种痕迹在分析中十分重要。
其中一个通常会被传统建筑史学者忽略、但对建筑考古学家会格外关注的组分是屋顶结构。它们面对的跨度问题通常是整个建筑挑战性最大的部分。对建筑考古学家来说,屋顶结构有其特有优势:它们通常很少在使用中改动而属于建筑最初的建造阶断。它们多是木构,适于树轮断代。
一份完整的测绘要包含很多的细部大样。一份细致的测绘图已经可以解答许多关于建筑和结构历史的问题。裂缝的位置以及在斜射光线下对墙体的观察可以引导建筑考古学家通向多种问题的答案。已有的破损可以对结构不可见的“内部原理”提供直接的线索。
如果无损检验不足以揭示全部的建筑历史,在特别选定位置的“地层学考察”可以助力。从考古发掘到局部钻孔,对关键构件的暴露到抹灰层厘米尺度的开口,通过考古学方法揭示材料构成和结构的建造方式。“地层”开口的位置必须谨慎选择并尽可能小,并像考古发掘一样处理成断面。考古学观察方法同样也应用在这里――层叠关系揭示建造的早晚,因此形成时间序列,以为建筑断年提供线索。
承重结构元素,尤其是地板和天花板,必须细致检查。那些从被部观察被隐藏的信息可能给研究带来惊喜。拱券结构是另一个有趣的领域。事实上对它的研究刚刚起步。大部分出版物中拱券的剖面图绘只能说是空想的产物。它们的突榫连接、隐藏的石构件以及技术处理手段今天仍是未知。
持续的建造阶段和层叠的年代层――包括修缮和改建过程共同形成建筑物的整体。完整的建造历史以及各阶段之间的关系全部探查清楚之后,才有可能复原建筑物最初的形态及推测设计理念和意图。但“建筑的原貌”其实只是外行的兴趣。后期建造阶段通常在建筑的形成过程有着更重要的作用,更加体现它们的价值,无论是高等级的宫殿还是简单的农舍。
3.4 年代鉴定
年代判断有多种方法。建筑史中常用的风格类型以及通过技术手段类型的时代分析。需要良好的历史知识背景以及考虑地域特征。树木年轮断年法已经成为最重要的年代判断手段,因为木材在历史建筑中扮演的重要角色。通常每个建造阶段5个样本,或者对一次性建成的建筑10个样本。其他技术手段包括:对有机物可使用碳14测年法,对陶器可使用热释光测年等等。年代鉴定经常需要与文献结合。
所有的调查步骤都是一幅巨大拼图的小片段。建筑考古学家像侦探一样,用一切线索片段还原一个完整的谜题。在“破案”过程中他们产生历史复原假说,而当任何一个线索因素与假说相悖,整个假说即被推翻放弃。而正是那些“不符合假说的”线索才是致关重要的。通常情况下完成完整拼图的每一个细节是不可能的。疑留的问题必须像能够揭示的问题一样清晰指出。
3.5 图纸表达
精心选择的图像资料(照片,轴测图和细部图)可以取代许多复杂的文字描述。受益于今天的电脑技术,图纸的复制已经不再是重复的徒手劳动。在同一份出版物中应使用相同的比例尺,比例尺必须表达在每幅测图上。通常历史分析的结果可以叠加在图纸上,为此彩色图层是一个很好的表达方式。久远的年代用较深的颜色,晚近年代用浅色。轴测图和透视图用来表达复杂空间结构。
雷根斯堡大教堂历史复原 (Manfred Schuller)
最后的工作是对建筑物与其他历史建筑的比较研究以及对它在历史中的地位的阐述,以及进一步的风格、类型学以及使用者的身份作用等文化问题。
4建筑考古学在今天的应用
4.1 古代建筑研究
在古代建筑的考古研究中,保留了考古学与建筑考古学的密切合作传统。尤其古典建筑的复原与复建工程中,建筑考古学者的作用举足轻重。因为此时考古学家与建筑学家必须合而为一。主要欧洲国家和美国都在海外(重点在地中海地区、中亚、中、南美等)设有考古学机构。19世纪的建筑考古学主要致力于大面积发掘,今天其领域拓展到城市研究和建筑群研究(如古代住宅)。这种方法也可以移植到任何区域与文化的建筑研究中去。
4.2 中世纪及近现代研究
中世纪及近现代建筑历史文化是一个建筑师和“普通”建筑学者不多涉足的领域。艺术史学者只关注高等级建筑的历史,民俗学/人类学者研究乡村建筑,但并非建筑学方法。城堡研究虽已有国际合作成果,但仍然是一个孤立的研究领域。因此这个领域主要是建筑考古学在主导。建筑考古学的一些典范案例研究(Speyer大教堂, Regensburg大教堂,以及“房屋”研究)都属于这个领域中。
这个领域中,建筑考古学以及一个同样年轻的学科“中世纪与近现代考古”在对于建筑物的研究上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与合作。
4.3 遗产保护
遗产保护是今天建筑考古学最为重要的应用领域。
建筑考古学揭示建筑物的建造方式,检视结构,解释为何会形成损害或变形。对结构体病害、保存现状进行“忠于变形”精度的测绘记录。他们的记录和分析形成进一步保护工作的基础。结构工程师可以依此对结构安全进行判断,保护工作者可以在此基础上做出细致到一砖一石的保护计划,将对建筑的干涉控制到最小。
建筑考古学家需要全程参与到保护工作中去,在多工种配合中作咨询师。一方面因为他是对建筑物最了解的人,一方面在修缮过程中更多的历史信息会被发掘出来。
值得强调的建筑考古学不仅服务于高等级建筑的保护工作,亦广泛应用到那些在现代环境中汲汲可危的“普通”历史房屋建筑的保护工作。
4.4 建筑师培训
服务以上目的尤其是遗产保护目的,欧洲的许多机构与高校提供对建筑师及建筑学学生的建筑考古学训练。其中在慕尼黑、柏林、Bamberg的高校设有这个学科。考虑到数量繁多的亟需保护的历史建筑,建筑考古学者实际上被大量需求;然而建筑考古工作所需的大量资金与时间,无法在今天政府资金紧缺的条件下得到满足,也是这项工作发展受限的重要原因。
作者信息
刘妍 / 建筑史 在读博士 / Technishce Universität Müchen(慕尼黑工业大学)/ liuyan06seu@hotmail.com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