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文化中,古人的星象崇拜、祖先崇拜等屡见不鲜,很多从古代流传到现在的传统节日,基本上都能在古代的星象崇拜以及祖先崇拜中找到落脚点和其发源地。窥一斑而知全豹,星象崇拜以及祖先崇拜对我国传统文化以及各种民俗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中秋节的缘起就与星象崇拜有关,也是古代崇拜月亮的遗痕。月亮被称之为太阴,与太阳互为两极,古人对月亮的崇拜衍生出了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天狗食月等等神话故事。
那么中秋节的缘起真的是起源于上古先民的拜月、祭月。笔者觉得不尽然,这样盖棺定论的看法还是不足以取信于人,在学术界,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学者们也在争论不休。
归结起来,可为三派:一是起源于先民的拜月祭月;二是源于庆祝丰收祭祀土地神;三则是祭祀月亮女神嫦娥(有说是杨贵妃)。
但是我们仔细一看,发现这些所谓中秋节的起源,在今天只是对应着中秋节众多习俗中的一个或是多个,看起来更像是习俗的源头,而非中秋节的源头,那么中秋节的源头是什么呢?又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算起呢?
不管是月亮崇拜,还是月亮神话,抑或是中秋祭祀,其产生时间都相当久远。但是此时的祭月活动也好,月亮神话也罢,并未衍生成一个节日。
这个时候的中秋还是以祭祀为主,例如在汉以前,祭天地日月是皇家特权,在民间并没有祭祀天地日月的权利。若说有权祭祀的神明,也就是祭祀土地神、灶王爷等小神。故而中秋节真正的形成确定时间得在汉以后。
南朝梁宗懔所著的《荆楚岁时记》记录当时的社会习俗,其中就并未提及中秋,何况中秋节。对中秋节的纪录在宋朝时最多,宋代的中秋节不仅有各种中秋节令美食,更有各种赏月、颂月的活动。如南宋人吴自牧著的《梦粱录》、孟元龙著的《东京梦华录》、周密著的《武林旧事》等等著作书籍,皆有对中秋节的节日氛围的纪录。
例如《梦粱录·中秋》中这样记载:
“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此日三秋恰半,故谓之‘中秋’。此夜月色倍明于常时,又谓之‘月夕’。……此夜天街卖买,直到五鼓,玩月游人,婆娑于市,至晚不绝。盖金吾不禁故也。”
《东京梦华录》则载:
“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丝篁鼎沸。近内庭居民,夜深遥闻笙竽之声,宛若云外。闾里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
从上述记录中,不难发现,宋时中秋节的节日盛景,以及节日活动的盛大,氛围之浓厚。除这些记录外,还有各种宋诗宋词描写中秋的作品也是非常多,耳熟能详的如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秋月》,以及米沛的《中秋登楼望月》等。
由此或可推测中秋节的真正成型的时期,大概就是在南朝之后,宋代之前,因为在宋代时,中秋节是相当兴盛,庆祝活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盛大,民间赏月、玩月成了风雅趣事。由此不难推出,中秋节的形成时期是在唐朝,仔细一算下来,距今也就1400余年。
中秋节的整个缘起,发展历程就是于唐代形成,于宋朝兴盛,于明朝得到长足的发展,并肩春节,成为中国的又一重大传统节日。中秋节的内涵也从赏月玩月、饮酒狂欢发展到贵人伦、重亲情,明清之后,亲人团圆成为了中秋节的明确主题之一。
所以从相对比较准确的角度来看,笔者认为,中秋节这个节日的形成应该是在唐代,唐代距今一千四百多年,故而中秋节这个节日的形成时间也就是1400余年左右。当然,中秋节的习俗可能伴随着中华民族从上古到现在,例如拜月、祭月、土地祭祀等。此处只讨论中秋节的形成时间,不算其他的节俗时间,因为中秋节包含所有中秋节的习俗,但是习俗并不等于全部的中秋节。
文/朱子瑞;图/网络(致谢、侵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