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的深圳探索与实践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的深圳探索与实践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的深圳探索与实践6月20日,“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圳探索——《深圳这十年》丛书发布暨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办。 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啸威 摄“深圳这十年”改革创新研究特辑。6月20日

理论探索史_探索史论述题_史学理论观点

6月20日,“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圳探索——《深圳这十年丛书发布暨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办。 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啸威 摄

理论探索史_史学理论观点_探索史论述题

“深圳这十年”改革创新研究特辑。

6月20日,深圳市委宣传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和市社科院(社科联)在北京联合举办“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圳探索——《深圳这十年》丛书发布暨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深圳市社科理论界的专家学者参加了当天的学术研讨会。

《深圳这十年》改革创新研究特辑丛书由10部综合性、理论性著作构成,涵盖深圳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探索实践的众多领域,从社会科学研究者的视角观察社会、关注实践,鲜明地突出了时代特点和深圳特色。

与会专家学者对《深圳这十年》丛书的出版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这套丛书对新时代十年深圳历史性成就的多维度系统总结,用鲜活的深圳实践论证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性。现摘编专家学者在座谈会上的精彩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赵剑英:

锚定新的使命为深圳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深刻指出,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新时代十年,深圳取得巨大成就,需要系统总结深圳建设发展经验,在更高起点上推进先行示范区建设。《深圳这十年》特辑是深圳社科理论界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如何在深圳生动实践的系统回答,梳理了新时代十年中深圳在综合改革、经济发展、法治建设、生态文明、环境治理、民生幸福等方面的成就,总结了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经验,并对未来深圳的发展进行了不同维度的展望。

《深圳这十年》特辑的出版意义重大、特色鲜明。第一,用鲜活的深圳实践论证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性,论证了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的正确性,诠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深圳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性和伟大力量。

第二,多维度系统总结了深圳新时代十年的伟大成就。丛书既有总体上对于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全面改革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的总结;也有分领域对深圳经济、民生、法治、生态文明建设、创新发展等的深入研究;同时,也包含具有深圳特色的案例研究。希望深圳社科理论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总结新时代十年深圳发展经验,提炼可复制可推广的好做法,为中国城市发展乃至全球城市的现代化提供借鉴。同时,也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按照党中央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总体要求,紧紧锚定新的使命,为深圳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莫纪宏:

向世界讲好深圳成就背后的法治支撑故事

《深圳这十年》这套丛书出版意义重大。从理论角度,把深圳放在新时代十年的大背景下,作为研究对象,是现代城市理论的一个重大成果。

通过深圳这十年详细的数据资料,把一个生动鲜活的深圳呈现在世人面前,让大家能够了解真实的深圳。

《深圳这十年》丛书编委会立意高远,通过丛书把深圳完整地展现出来,使得读者能够通过阅读,走近深圳,感受到深圳这十年发展的魅力。

这套丛书不仅仅要面向国内的读者,关键是要立足全球,面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深圳故事,尤其是深圳的法治故事。深圳的每一项成就背后都有法治的支撑,我们要把这背后的故事讲出来。

我们讲国际化,就要让跟我们有着不同思维方式的人,来理解我们的做法。我们要把深圳作为一个客观对象,把它描述出来,进行研究。丛书要努力把深圳政法建设背后的创新精神、实践品格、文化特色和文明形态原原本本展现在世界面前。让世界真正看得懂并理解深圳,如此才能让深圳更好地走向世界。

深圳是一个很好的样板,深圳成功的背后有法治支撑。要向世界讲清楚深圳法治与发展之间的关系,让外国人能够理解法治与改革、法治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把这个逻辑讲清楚,就能产生更好的传播效应,让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真正被外国人理解。

希望《深圳这十年》丛书再接再厉,为讲好中国故事、法治故事、文化故事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社科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党委书记杨开忠:

深圳要在新发展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

十年来,深圳取得了全方位的巨大成就,特别是在创新发展、绿色发展方面,应该说有了历史性、转折性、全面性的变化。这时候,出版《深圳这十年》丛书意义重大。

未来,深圳要在新发展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我提三点建议:

第一,我们不仅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还要建设强大的全球资源配置能力。要把强化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作为深圳在新发展阶段实质性的、根本性的路径,紧抓金融和高科技,包括高端科技产业全球融合的功能培育。

第二,要引领国内国际双循环,抓好两个重点:一是要适应新一轮全球产业转移、亚洲经济中心南移,以及“一带一路”的发展需要,下大力气经营好东南亚、南亚的市场。

二是要加强深港合作。进一步提升我们的竞争力,可以考虑进一步发挥深圳作用,把海上丝绸之路的节点城市组织起来。

第三,全面大力提升深圳的城市品质。过去十年,深圳在提升城市品质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消费服务的品质、生态环境的品质,交通体系的品质等都有提升。下一步要继续推进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品质提升。

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致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的贺信精神之际,深圳应该努力建设成为哲学社会科学中心,为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新的贡献。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

用科技创新为智慧健康赋能

首先祝贺《深圳这十年》丛书的出版,丛书从社会科学研究者的视角观察社会、关注实践,鲜明地突出了时代特点和深圳特色。我想谈谈深圳全民健康服务体系十年的变化。深圳打造的全民健康服务体系值得借鉴,它的服务对象是全人群、全过程、全方位、全周期的,内在理念就是从过去的治病为主到现在的以健康服务为主。

过去我们说富裕等于健康,今天我们说健康就等于富裕,越健康就越能带来变化。十年来,深圳全民健康服务体系中的三个效应,值得其他城市借鉴:政策效应,各种政策文件的出台,为如何打造健康中国的深圳样板做了大量工作;健康效应,居民生活健康水平提升了,这是老百姓能感受到的;示范效应,深圳的经验在全国推广、复制和放大。

下一步深圳的健康服务体系建设要围绕以下五个方面来做:一是健康服务的范围、内容更加全面和丰富,服务内容更多元化,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二是区域服务供给更加平衡,全面健康服务更加均等化。三是科技创新助推全民健康,加大智慧健康建设力度,利用深圳的科技创新来为智慧健康赋能。四是人才驱动创新发展,特别是医疗健康卫生服务队伍要更加优化。五是对标国际,打造能引领国内的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张晓晶:

深圳要做全面深化改革的表率和先锋

《深圳这十年》丛书的出版是对新时代十年深圳历史性成就的系统总结。提到深圳,大家就会想到一个关键词——改革开放,这既是深圳的荣耀,也是深圳的责任与使命。

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性制度框架,但同时也要看到,一方面市场化改革并没有全部完成,市场经济的活力和效率还没有充分体现;另一方面,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同时彰显社会主义的价值内涵。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只有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才能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此外,世界之变、时代之变所带来的新的文化、新的科技变化,以及发展和安全之间的统筹问题,这些都要求进一步改革开放,要更为系统地谋划、更为全面地推进。

面临这样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顶层设计,更需要基层创新。深圳在这方面应该走在前列,做表率,做先锋,做探路者。

第一,解放思想,理论创新,为深化改革提供理论支撑。在理论创新方面,要更贴近现实,更接地气。第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促进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有效结合。第三,要紧紧抓住政府和市场关系这个牛鼻子,加快推进政府改革。国企改革、产权制度改革、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国家创新体制改革、宏观调控体系创新完善,从根本上说,都是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变革。面向新时代,我们需要根据新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的特征,牢牢抓住政府和市场这条主线推动改革,建设有效市场、有为政府。

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蔡跃洲:

为加快创新步伐发展数字经济提供深圳经验

《深圳这十年》丛书站在整个深圳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新起点,从理论探索和经验总结的视角,对过去进行了一个全景式的剖析展示和总结提炼。10本书做了深刻的分析,尤其围绕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创新生态链做了专题分析。丛书对于深圳创新驱动和数字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总结,包括“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的研究,以及制造到创造的数字经济升级路径,这些都为全国其他地方发展数字经济,加快创新步伐提供了有益的经验,某种程度上折射出我国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有机结合的特色。

深圳是改革开放的产物。40多年来一直是改革开放的探索者、排头兵。深圳从对外开放前沿到创新发展高地,从早期的“三来一补”加工制造业到如今的数字经济生态体系,每一步成绩都是充分激发市场活力的结果。

未来,我们要探索一条中国特色的创新发展道路,发展数字经济生态,要充分利用有为政府+有效市场的创新模式,更好发挥制度优势。此外,深圳还有一个优势——先试点后推广。某个实验区先试点,成功以后总结经验,再往全国推广。我们要思考这种制度优势怎么在创新发展面临无人区的探索中更好发挥作用,以制度优势探索中国特色的创新道路和数字经济创新模式,这值得我们进一步提炼升华深圳经验,再向全国推广。

深圳改革开放干部学院副院长、教授陈家喜:

从理论政策与实践维度研究新时代深圳实践

作为《深圳这十年》丛书中《新时代深圳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探索》一书的副主编,我想分享在写作本书时的四个方面考虑:

把脉定航: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视察深圳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和认识上述重要讲话精神,是新征程全面推进深圳改革开放的重要前提。

不辱使命:全面把握新时代深圳改革开放的新格局。全面把握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和综合改革试点要求,是认识新时代深圳改革开放新格局的重要线索。

新的金字招牌:充分认识从经济特区到先行示范区的重要意义。如果说深圳经济特区40年取得的巨大成就,依赖于“经济特区”这块金字招牌,那么未来30年,深圳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继续走在前列,则有赖于“先行示范区”这块新的金字招牌。

新的改革使命:准确理解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的政策要旨。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为契机,中央支持深圳实施综合授权改革试点,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关键一招,也是创新改革方式方法的全新探索。

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开展综合改革试点,是党和国家为深圳发展作出的战略安排。《新时代深圳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探索》一书, 是国内较早关于先行示范区和综合改革试点的研究成果。本书立足于新时代这十年,进行全面持续深入的整体性研究。

从理论、政策与实践维度研究新时代深圳改革开放的重要进展。本研究力求将理论研究、政策研究和经验研究结合起来,立体化呈现深圳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的最新成果。

深圳市社科院(社科联)党组书记、院长吴定海:

以深圳实践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的系统理论探索

《深圳这十年》丛书,是深圳社科理论界用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鲜活实践阐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一次全面、系统的理论探索,是学习贯彻和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实践,为丰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理论内涵提供了深圳案例,也是深圳践行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思考和思想启示。

《深圳这十年》的10部著作,立足深圳实践,具有很强的深圳特色、深圳风格,体现了深圳社科学术研究的主体性和原创性,是深圳社科理论界对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积极探索和尝试。

《深圳这十年》丛书隆重推出,恰逢《深圳改革创新丛书》《深圳学派建设丛书》出版十周年。十年来,在深圳社科理论界的积极参与支持下,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大力协助下,两套丛书共推出10辑,出版100余部学术著作。

过去十年,《深圳改革创新丛书》《深圳学派建设丛书》立足深圳、面向全国、走向世界,为海内外学者认识深圳、了解深圳提供了绝佳的资料,大大提升了深圳学术成果在国内乃至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力,迈出了深圳学派建设从理想走向现实的坚实步伐。

伴随着中国式现代化事业的深入推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圳社科理论界将赓续“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聚焦深圳建设高质量文化强市、打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城市范例的新使命新定位,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为深圳加快形成与先行示范区相匹配的城市文化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勇当尖兵提供智慧和力量。丛书将继续见证深圳发展轨迹,激发学术创新创造活力,努力用学术书写更多“春天的故事”,为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丰富完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添砖加瓦,努力为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贡献深圳智慧、提供深圳案例。

深圳市社会科学院政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李朝晖:

为完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供深圳样本

《深圳这十年》丛书全面总结了包括法治建设在内的深圳实践与探索。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蓝图下,高标准谋划深圳法治城市建设的具体目标和实施方案,持续推进法治建设,在技术赋能、知识产权和生态环境保护、前海法治建设等具体方面创新尤为突出,显示了深圳法治建设的先行性、系统性、持续性、共建性和智慧化、精细化等特点。其中最重要的是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和持续的法治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始终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中央赋予深圳的使命任务和要求,系统部署法治城市建设,深圳从实际出发,积极为国家法治体系建设积累经验、做好示范,法治先行示范城市的特征逐渐显露。

一切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法治。深圳推进法治城市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站稳人民立场,积极回应人民的需求和吸纳公众参与法治建设。一方面着力以法治方式保障人民权益,用法治保障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治理、高品质生活。同时,不断拓宽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的途径和方式,依靠人民推进法治城市建设。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持续推动法治高质量发展。深圳在法治建设中,始终胸怀理想、脚踏实地,立足于世情、国情、市情、民情,从实际出发,科学制定法治建设目标和路线图,明确每个阶段的工作重点,先易后难、循序渐进、踏实推进。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长期而重大的任务,深圳要始终居于前列、做好先行示范,就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法治发展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按照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要求,不松懈、不停歇,继续探索创新,持续推进法治城市建设向纵深发展,不断为完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供深圳样本、深圳经验。

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袁易明:

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经济体系

《深圳这十年》丛书的出版是对新时代十年深圳历史性成就的多维度系统总结。多年来,深圳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强化生态优先的发展导向,努力走出一条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深圳特点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深圳生态经济协同发展经验是将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从矛盾转向协调的经验,可以有效诠释生态文明与经济增长协同发展“为何、为谁”的根本动因,明确生态文明与经济增长协同发展“谁来干、怎样干”的方式方法,解释生态文明与经济增长协同发展“是什么、干什么”的价值属性。

新时代生态文明是对自然规律的遵循,也是对经济社会历史的回应,更是对科学发展规律的尊重。过去“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已经不能再延续,要坚持“先保护、后发展”的基本原则,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十年来,深圳加快建立健全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以此作为突破生态与增长矛盾的关键,其中,倒逼机制、引导机制、价值激励机制、评估评价机制,共同助力深圳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经济体系。

深圳通过构建生态文明体系,提升经济质量和发展效益,形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产业结构、生产与生活方式、空间格局、治理架构,助力美丽中国目标的实现。在突破增长与生态矛盾的过程中,深圳以生态文化体系为基础、生态经济体系为关键,目标责任体系为抓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保障,生态安全体系为底线,展现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圳实践,勾勒出深圳持续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路线图。

南方科技大学全球城市文明典范研究院副教授陈能军:

为深圳打造全球标杆城市提供高水平学术支持

《深圳这十年》丛书涵盖深圳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探索实践的众多领域。深圳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令世界瞩目,事实上,物质文明的发展离不开精神文明的指引和滋养。其中,深圳在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创新理念与实践探索、“以文运城”的成效与经验以及如何在未来建设全球标杆城市进程中发挥文明伟力,尤其值得去思考、总结和探索。

2022年8月,南方科技大学与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签订协议,合作共建“全球城市文明典范研究院”,为深圳全力打造全球标杆城市提供高水平学术支持。研究院自成立以来,举办了一系列学术活动,发表了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并在深圳市社科联的指导和支持下,顺利获批为“深圳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未来,研究院将主动谋划、踔厉奋发,聚焦城市文明领域,为积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贡献南方科技大学的国际视野和智力支撑。

(本版文字整理 王玥 赵鑫)

上一篇: 思考和探索中国自己的路
下一篇: 揭秘宇宙之谜:太阳系的诞生与演化揭秘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